如何成为一个有想法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NoBug」,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https://blog.csdn.net/XiaoY_yan/article/details/83818943

上周加班比较多,到家都挺晚了。本来想发文的,想想写完可能过了 12 点,就不愿意写了。而且最近的文章自己写了删,删了写,一篇文章来来回回写了几遍,自己还是不太满意。

原谅我的产出低,因为我写每一篇文章,都想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我白天还要上班,有时候有灵感,却不能停下来去写文章。等晚上回家的时候,灵感都没了。又要重新输入,等待新的灵感。

我是那种特别崇尚自由的人,我不愿意为了工作而工作,这或许就是我近几年最想实现的目标吧!

回归正题。

我有一个习惯。每当一个月结束,我总会拿出一个晚上,来整理这个月所输入的内容。整理的过程中,我会思考、总结。

image

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思维的碰撞。有很多我当时阅读完没觉得精彩,事后感到惊喜的地方。这时候,我会立马把自己的思维碰撞记录下来,以后时不时的打开看看,以供参考。

这个习惯,对我这两年的飞速成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整理10月的素材时,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感觉自己脑子越来越灵活,记忆和串联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说简单点,就是我觉得自己“变聪明”了。不是我自卖自夸,这真的是我的切身感受。

刚发现这个现象的时候,我还纳闷。我也不敢跟别人说,担心别人认为我又在「装X」。因为“降维打击”真的很有装X的嫌疑…

昨晚入睡前复盘,我突然想通了。

这不就是我长期阅读,不断积累的结果嘛。我周围的人,经常把坚持放在嘴边。可是到头来,有几个人坚持下来了呢?

image

我从去年开始大量阅读。刚开始还断断续续的,后来持续输入了一年多。在今年年初,又开始输出,写了大半年。

刚开始我写一篇文章需要一个下午,甚至一整天。有时候文章写了大半,回头自己又删了。因为自己读起来都拗口,实在是太烂了。

写文章其实就是把信息整合起来,让文章里面包含着自己的逻辑思维。

这个过程难吗?真的不难。

其实你只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稍微思考下就能办到。不信你们自己试试,阅读期间有想法的时候,就立马记下来,写在书的旁边。整本书看完,看看自己写了多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也是经过一年多持续地做读书笔记,整理素材、总结观点、输出写作,才对文字有一点感觉。

现在我阅读的时候,经常有一种奇特的感觉。好像前后看过的各种文字会自动和我互动起来。

我看一本书的时候,会经常联想到别的书上的知识点,经常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书上的文字。即便是一些营销广告,我都能汲取一些知识。

上周,我学到的一个新名词「超视角阅读」,太贴合我现在的阅读习惯了。

这种旧知识和新知识的互动的现象,让我把原来的内容看的更清楚。随着我看的书越来越多,思维的碰撞越来也多,逐渐我就成为别人眼中那种“有想法”的人。

这种大脑的升级体验,真的太棒了。

我是如何做的呢?其实真的很简单。

1、坚持输入,每天至少一小时连续阅读时间。我之前的阅读时间是 23:00 ~ 01:00,现在调整为 06:00 ~ 08:00。每天最少保证一小时,一周保证 4 ~ 5 天即可。

2、选择好的阅读内容。当下,知识难的不是获取,而且选择。

3、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究,唤起自己的好奇心。我会刻意发散思维,将自己的之前阅读的东西,联想起来。

4、输出配合输入。就算看完一本书,还不足以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也会记录成读书笔记,总结自己的所思所得。

5、辩证的看待任何问题,不会草率的去下任何结论。世事洞明皆学问,学会拥有「超视角阅读」的能力。

6、不迷信任何观点、任何人!各类文章/书上的任何知识点,我看完后,都会再思考一下,过一遍脑子。

好了,说了这么多,很多人也根本看不到这里。文章挺长的,又没有那种搞笑或者吸引眼球的图。

下面来说点刺激某些人神经的话。

其实很多人都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更不要说让他们坚持每天阅读输入了。

不要怪我说话太直接,我身边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你仔细回想下,是不是很多人到一个地方,从来不看地图指引,上来就问人。还有很多人,买了无数商品,从来没看过说明书。反正遇到不会的地方,就问别人好了。

他们懒得去花时间看说明书、看指引、看教程,只会求助别人。在这类人眼里,有时间还不如多刷一会儿手机、多看几眼电视呢。

如果你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一定要警惕,千万不要被带偏。

阅读能力,是任意一条成功之路的必备技能。

而且书中真的有黄金屋。

不信,你坚持一年试试?

推荐阅读:

如何才能坚持阅读?


本文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NoBug」,编程、思维、成长、正能量,关注并回复「编程」、「阅读」、「Java」、「Python」等关键字获取免费学习资料

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iaoY_yan/article/details/83818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