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知识整理,总结,归纳(适合考试突击)

第二章

1.uml中主要包括四种关系:

  • 依赖
  • 泛化
  • 关联
  • 实现

2.uml静态视图:

  • 类图
  • 对象图
  • 包图

3.物理视图:

  • 构件视图
  • 部署视图

4.从可视化的角度对uml进行划分:

  • 视图
  • 模型元素

5.uml常用的扩展机制:

  • 构造性
  • 标记值
  • 约束

6.uml的面向对象的事务有:

  • 结构事务
  • 分组事务
  • 注释事务
  • 动作事务

7.uml的九种图解实例详解 点击此处查看

8.标准建模语言UML可以由下列5类图来定义:

  • 用例图: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并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
  • 静态图:包括类图和对象图。类图描述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不仅定义系统中的类,表示类之间的联系,如关联、依赖、聚合等,也包括类的属性和操作,类图描述的是一种静态关系,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有效的。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几乎使用与类图完全相同的标识。一个对象图是类图的一个实例。由于对象存在生命周期,因此对象图只能在系统某一时间段存在。
  • 行为图:描述系统的动态模型和组成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包括状态图和活动图。状态图描述类的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事件发生时状态的转移条件,状态图是对类图的补充,活动图描述满足用例要求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间的约束关系,有利于识别并进行活动。
  • 交互图: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包括时序图和协作图。时序图显示对象之间的动态合作关系,它强调对象之间消息发送的顺序,同时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协作图描述对象间的协作关系,协作图跟时序图相似,显示对象间的动态合作关系。除显示信息交换外,协作图还显示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强调时间和顺序,则使用时序图;如果强调上下级关系,则选择协作图。
  • 实现图:包括组件图和部署图。组件图描述代码部件的物理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组件图有助于分析和理解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部署图定义系统中软硬件的物理体系结构。

9.试图种类的种类有:

  • 静态视图:类图和对象图
  • 用例视图
  • 交互视图:时序图和协作图
  • 实现视图:组件图和部署图
  • 状态机视图
  • 活动视图
  • 部署视图
  • 模型管理视图

视图和图的关系:

视图和图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在每一种视图中都包含一种或多种图。

请简述 UML 的通用机制:

UML 的通用机制包括规格说明、修饰和通用划分三个方面
UML 的语义表达。通常,使用模型元素的基本
功能不能够完善的表达所要描述的实际信息, 这些通用机制可以有效地帮助表达, 帮助我们
进行有效的 UML 建模。 UML 提供的这些通用机制,贯穿于整个建模过程的方方面面

第三章——Rational

1.Rational统一过程的静态机构,分别使用:

  • 角色
  • 活动
  • 产物
  • 工作流

2.Rational统一过程的五种视图结构,分别是:

  • 逻辑视图
  • 过程视图
  • 物理视图
  • 开发视图
  • 用例视图

3.Rational统一过程为架构通过了一个:设计、开发、和验证的系统性的方法

4.Rational统一过程的开发使用一种二维结构来表达

5.Rational统一过程的动态结构,是通过对迭代式软件开发过程的周期阶段和迭代阶段以及里程碑等描述来进行表示的

6.Rational统一过程的六项最佳实践包括:

  • 瀑布式软件开发
  • 迭代式软件开发
  • 基于构件的架构应用
  • 软件质量验证

7.迭代过程的四个连续阶段:

  • 初始
  • 分析
  • 细化

8.对一个以架构为中心的开发组织来说,通常需要对架构的目的、表示、过程方面给予关心

9.有效的需求管理指的是:

  • 能够应对复杂的项目需求
  • 能够有良好的用户满意度
  • 尽可能的减少需求的错误

10.实现Rational统一过程的步骤:

  • 评估当前状态
  • 建立明确目标
  • 执行过程实现
  • 评价过程实现

11.迭代过程有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和移交阶段。

12.Rational 统一过程以一种能够被大多数项目和开发组织都适用的形式建立起来,其所包含的六项最佳实践指的是什么?

迭代式软件开发、需求管理、基于构件的架构应用、建立可视化的软件模型、软件质量验证和软件变更控制。

13.在 Rational 统一过程的开发流程中,分别使用哪几种最主要的建模元素来进行表达?

在 Rational 统一过程的开发流程中,分别使用角色、活动、产物和工作流四种建模元素来进行表达。

第六章——用例图

1.由参与者,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动态视图称为用例

2.用例图的组成要素:参与者、用例、系统边界

3.用例中的主要关系有:

  • 包含
  • 扩展
  • 泛华

4.用例包含的系统服务或功能单元的多少指的是:用例粒度,用例粒度越大,系统功能越多

5.用例图中以实现方框表示系统的范围和边界,在系统边界内描述的是组成部分,在系统边界外描述的是系统外部

6.构成用例图的基本元素;

  • 参与者
  • 系统边界
  • 用例

7.系统边界指的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界限

8.简述识别用例的方法:

从分析系统参与者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新的参与者,当找到参与者之后,就可以根据参与者来确定系统的用例主要是看各参与者如何使用系统, 需要系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对于这个被选出的用例模型, 不仅要做到易于理解,还要做到不同的涉众对于它的理解是一致的

9.用例之间的三种关系各在什么场合使用:

我们可以在用例之间抽象出包含、扩展和泛化这三种关系。
多个用例用到同一段的行为,则可以把这段共同的行为单独抽象成为一个用例, 然后让其他用例来包含这一用例。扩展关系往往被用来处理异常或者构建灵活的系统框架。 使用扩展关系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有利于系统的扩展, 提高系统的性能。 扩展关系还可以用于处理基础用例中的那些不易描述的问题,使系统显得更加清晰易于理解。当您发现系统中有两个或者多个用例在行为、结构和目的方面存在共性时,就可以使用泛化关系。这时,可以用一个新的(通常也是抽象的)用例来描述这些共有部分,这个新的用例就是父用例。

10.在设计系统时,用例的数量如何确定?

视系统的复杂程度而定,对于比较简单的系统,可以相对用的少些用例图,对于比较复杂的系统, 为表示清楚系统功能必须多创建用例图。 我们应该根据每个系统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尽可能保证整个用例模型的易理解性前提下决定用例的大小和数目

11.在系统设计时为何要使用用例图?

用例图是从软件需求分析到最终实现的第一步,它显示了系统的用户和用户希望提供的功能,有利于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借助于用例图, 系统用户、 系统分析人员、 系统设计人员、 领域专家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讨, 减少了大量交流上的障碍,便于对问题达成共识。

12创建用例的步骤:

  • 识别参与者
  • 创建用例
  • 创建用例之间的关系

13.用例图的作用:

用例图是需求分析中的产物,主要作用是描述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帮助开发人员可视化的了解系统的功能,助于用例图, 系统用户、 系统分析人员、 系统设计人员、 领域专家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讨, 减少了大量交流上的障碍,便于对问题达成共识。

14.主要有两种情况需要用到用例:

  • 多个用例用到同一段行为,就可以把这段共同的行为单独抽象为一个用例,然后让其他用例来包含这一用例。
  • 当某一个用例的功能过多,事件流过于复杂时也可以把某一个事件流抽象为一个被包含用例,以达到被简化描述的目的

15.扩展的描述:

在一定条件下,把新的行为加入到已有的用例中,获取的新用例就是扩展用例,原有的用例叫做基础用例,从扩展用例到基础用例的关系就是扩展关系

16.扩展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 在扩展关系中,基础用例提供一个或多个插入点,并且扩展用例为这些插入点提供了需要插入的行为,而在包含关系插入点只有一个
  • 在扩展关系中,基础用例的执行不一定会涉及扩展用例,扩展用例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被执行,而在包含关系中,基础用例执行完成之后,被包含用例一定会被执行
  • 即使没有扩展用例,扩展关系中的基础用例本身也是完整的。但是对于包含关系,基础用例在没有被包含关系的情况下就是不完整存在

17.泛化:指的是一个父用例可以被特化成多个子用例,而父用例和子用例之间就是泛化关系

18.各个关系的图形识别:

  • 用例图:p.87
  • 包含:p.93
  • 扩展:p.94
  • 泛化:p.95

第七章——对象图

1.对象图中的对象是类的特定实例,是类之间关系的实例,表示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

2.类之间的关系有:

  • 依赖关系
  • 关联关系
  • 泛化关系
  • 实现关系

3.类元的类型有:

  • 接口
  • 数据类型
  • 构件

4.类中的方法可见性有:

  • 共有型 +
  • 私有型 #
  • 受保护型 -

5.类通常可以划分为:

  • 实体类
  • 控制类
  • 边界类

6.对象特性的实质是属性

7.接口:

  • 接口是一种特殊的类
  • 所有接口都是有构造性《interface》的类
  • 一个类可以通过实现接口支持接口所指定的行为

8.类方法的声明:

  • 方法定义了类所许可的行动
  • 从一个类创建的所有对象可以使用同一组属性和方法
  • 如果在同一个类中定义了类似的操作,则他们的行为也应该是类似的

9.类图的组成元素:

  • 类的名称
  • 类的属性
  • 类的操作
  • 类的职责
  • 类的约束
  • 类的注释

10.对象图的组成成分:

对象图是由对象和链组成的。对象图中的对象是类的特定实例,链是类之间关系的实例,表示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

11.简述使用类图和对象图的原因:

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中,类和对象的图形表示法是关键的建模技术之一。它们能够有效的对业务领域和软件系统建立可视化的对象模型, 使用强大的表达能力来表示出面向对象模型的主要概念。 UML 中的类图和对象图显示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其中的类、对象是图形元素的基础。

12.类图和对象图的异同:

在类中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类名、类的属性和类的操作。类的名称栏只包含类名。类的属性栏定义了所有属性的特征。 类中列出了操作类中使用了关联连接, 关联中使用名称、角色以及约束等特征定义。类是一类的对象的抽象,类不存在多重性。
对象包含两个部分:对象的名称和对象的属性。对象的名称栏包含 “对象名:类名 ”。对象的属性栏定义了属性的当前值。对象图中不包含操作内容,因为对属于同一个类的对象,其操作是相同的。对象使用链进行连接,链中包含名称、角色。对象可以具有多重性。

13.各个关系图形的识别:

  • 1.泛化关系:p.108
  • 2.关联关系:p.108
  • 3.实现关系:p.108
  • 4.依赖关系:p.108

14.类图的目的:在于描述系统的构成方式,而不是系统如何协作运行的

15.接口是一种特殊的类,所有的接口都是有构造型<>的类,接口对应的图形:p.115

16.类之间的关系:

  • 依赖关系:A:客户 B:提供者 A------>B
  • 泛化关系:指的是在一般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扩展,一般的类:父类 具体的类:子类 子类指向父类
  • 关联关系:是一种结构关系,指出一个事物的对象与另一个事物的对象之间在语义上的连接 关联关系有两种重要形式:1.聚集关系(描述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关联);2.组成关系
  • 实现关系

第八章——序列图(时序图)

1.序列图将交互关系表示为一个二维图,其中时间轴是纵轴, 时间沿竖线向下延伸,横向代表了在协作中各独立对象的角色。角色使用生命线表示,当对象存在时,生命线用一条虚线表示

2,消息的组成:

  • 发送者
  • 接收者
  • 角色

3.激活是对象操作的执行,它表示一个对象直接或通过从属性操作完成操作的过程,它对执行的持续时间和执行与其调用者之间的控制关系进行建模

4.生命线是一条垂直的虚线,用来表示序列图中的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存在

5.序列图的构成对象:

  • 对象
  • 生命线
  • 激活
  • 消息

6.序列图中的消息编号有:

  • 无层次编号
  • 嵌套编号

7.在序列图中,返回消息的符号是:虚线箭头

8.序列图的用途:

序列图的用途包括:确认和丰富一个使用语境的逻辑表达。细化用例的表达。有效地描述如何分配各个类的职责以及各类具有相应职责的原因。

9.序列图创建的步骤:

确定序列对象,创建对象,创建生命线,创建消息,销毁对象。

10.项目开发中使用序列图的原因及其作用:

序列图显示不同的业务对象如何交互,对于交流当前业务如何进行很有用。除记录组织的当前事件外, 一个业务级的序列图能被当作一个需求文件使用, 为实现一个未来系统传递需求。 在项目的需求阶段, 分析师能通过提供一个更加正式层次的表达, 把用例带入下一层次。 那种情况下, 用例常常被细化为一个或者更多的序列图。 组织的技术人员也能通过序列图在记录一个未来系统的行为应该如何表现。 在设计阶段, 架构师和开发者能使用该图,挖掘出系统对象间的交互,这样充实整个系统设计

类元:

  • 接口
  • 数据类型
  • 构件

第九章——协作图

1.在协作图中,类元描述了一个对象,关联角色描述了协作关系中的链,并且通过几何排列表现交互作用中的各个角色

2.交互图是对在一次交互过程中的对象和对象间的链建模,显示对象间进行交互以特定用例或用例中特定部分行为

3.在协作图中链是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独立连接,是关联的实例

4.协作图通过各个对象之间的组织交互关系以及对象之间的交互

5.在协作图中,消息使用带有标签的箭头来表示,它附在连接发送者和接收者的链上

6.在协作图中:

1.协作图是一种交互图,强调的是参加交互的对象的组织
2.协作图中有消息流的顺序号

7.组成协作图的元素:

  • 对象:对象的角色表示一个或一组对象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所应起的那部分作用。
  • 消息:通过一系列的消息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其种类有:同步消息(用于系统中使用多线程的场合)和异步消息(使用有并行的活动如消息队列的场合。)
  • 链:链是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的独立连接,是关联的实例

8.协作图的作用:

  • 显示对象及其交互关系的空间组织结构
  • 表现一个类操作的实现
  • 通过描绘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情况来反映具体语境的逻辑表达

9.序列图和协作图的异同:

协作图和序列图都是交互图,它们既是等价的,又有所区别。顺序图表示了时间消息序列, 但没有表示静态对象关系。 顺序图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观察系统的顺序行为。 协作图用于表示一个协同中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和消息以及描述一个操作或分类符的实现。 在对系统进行行为建模时, 通常做法是用顺序图按时间顺序对控制流建模, 用协作图按对象组织对控制流建模。

10.第十章——活动图

1.活动图的所有或多数状态都是动作状态或活动状态

2.一个对象流的状态必须与它所表示的参数和结果类型匹配

3.动作状态是原子性的动作或操作执行的状态,它不能被外部事物所中断

4.活动状态可以有内部转换,出口动作,入口动作

5.泳道:为了组织活动的职责组织而在活动图中将活动状态分为不同的组,每一个组表示一个特定的类,人或部门,他们负责完成组内的活动

6.分支将转换路径分为多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单独的监护条件和不同的结果

7.一个组合活动在表面上看是一个状态,但其本质确实一组原子活动的概括

8.对象流中的对象表示的不仅仅是对象自身,还表示对象作为过程中的一个状态而存在

9.组成活动图的要素:

  • 泳道
  • 活动状态
  • 动作状态

10.活动图的开始状态:黑色实心圆

11.uml中的活动图用来描述过程或操作的工作步骤

12.活动图在软件系统开发中起到的作用:

活动图描述一个操作执行过程中所完成的工作,它对活动图对用例描述尤其有用,它可建模用例的工作流, 显示用例内部和用例之间的路径。 活动图可以说明用例的实例是何执行动作以及如何改变对象状态。 它显示如何执行一组相关的动作, 以及这些动作如何影响它们周围的对象。活动图对理解业务处理过程十分有用。

13.活动图的基本元素:

  • 动作状态(原子性的动作或操作执行状态,它不能被外部事物的转换中断,它要么执行要么不执行)
  • 活动状态(非原子性,可以分解为其他子活动或者动作状态)
  • 组合状态
  • 分叉与结合
  • 分支与合并
  • 泳道(为了对活动的职责进行组织而在活动图中将活动状态分为不同的组)
  • 对象流

14.分叉与分支的区别

分叉用来表示将一个控制流分成两个或者多个并发运行的分支,分叉具有一个输入转换,两个或者多个输出转换,每个转换都可以是独立的控制流。分支是转换的一部分,它将转换路径分成多个部分, 每一部分都有单独的监护条件和不同的结果。 当动作流遇到分支时, 会根据监护条件(布尔值)的真假来判定动作的流向。 分支的每个路径的监护条件应该是互斥的,这样可以保证只有一条路径的转换被激发。

15.活动状态和动作状态异同点:

动作状态是原子性的动作或操作的执行状态,它不能被外部事件的转换中断。动作状态的原子性决定了动作状态要么不执行, 要么就完全执行, 不能中断。 动作状态不能有入口动作和出口动作, 也不能有内部转移。 动作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活动状态。 可以把动作状态理解为一种原子的活动状态。活动状态是非原子性的, 用来表示一个具有子结构的纯粹计算的执行。 活动状态可以分解成其他子活动或动作状态, 可以被使转换离开状态的事件从外部中断。 活动状态可以有内部转换, 可以有入口动作和出口动作。 活动状态具有至少一个输出完成转换, 当状态中的活动完成时该转换激发。

16.活动图的主要目的是描述动作及对象的改变结果,而状态图则是以状态的概念描述对象,子系统,系统在声明周期中的各种行为

第十一章——包图

1.包图的组成元素:

  • 子系统
  • 依赖关系

2.包的可见性关键字:

  • 共有的
  • 私有的
  • 受保护的

3.包是包图的最重要的概念,里面包括了一组模型元素,图

4.包图是一种维护和描述系统总体结构的模型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各个包以及包之间的关系描述,展现出系统的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5.包是用于把元素组织成组的通用机制

6.包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讲可以概括为:

  • 泛化关系
  • 依赖关系(有两种情况:1.两个包之间的所包含的元素依赖,如果两个包之间所包含的模型元素之间有一个或多个依赖,那么两个包之间就存在依赖;2.对象组成的包,两个包所包含的对象类之间都存在着依赖,才能说两个包之间有依赖关系)

7.在类图中可以创建包

8.如果将包从模型中永久删除,包及其包中的内容都将被删除

9.包图的基本元素:

  • 包(是包图的最重要的概念,里面包括了一组模型元素,图)
  • 依赖关系
  • 子系统

10.包与包之间的主要关系:

包和包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讲可以概括为依赖关系和泛化。

11.包图的概念和作用:

包图是一种维护和描述系统总体结构的模型的重要建模工具,通过对图中各个包以及包之间关系的描述, 展现出系统的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包图是由包和包之间的联系构成的,它是维护和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的重要工具。

12.构成包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

构成包图的基本元素有包、子系统和依赖关系。包是一个可以拥有任何种类的模型元素的通用的命名空间。 在系统模型中, 每个图必须被一个唯一确定的包所有, 同样这个包可能被另一个包所包含。 包构成进行配置控制、 存储和访问控制的基础。 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构成了一个大型的复杂系统, 系统和子系统的关系基本上是组合关系。 通过对包图中各个包以及包之间关系的描述,展现出系统的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13包和包图之间的关系:

包是包图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图是由包和包之间的联系构成的,没有包就没有包图。

14.系统的三层架构:

  • 用户页面 层
  • 数据访问层
  • 业务逻辑层

15.包的依赖性有很多构造性,最常见的就是引入依赖:

包与包之间的一种存取依赖,允许一个包中的元素存取另一个包中的元素,引入依赖是单向的,表示法:在虚线上表明构造性<>,箭头方向的包指向输出方向的包

第十二章——构件图和部署图

1.一个构件实例用于表示运行时存在的物理单元和实例结点中的定位,他有两个特征,分别是:代码特征和身份验证

2.在构件图中用来表示系统中构件与构件之间,以及定义的类与构件之间的关系的图

3.虚包是一种只包含从其他包中引入的元素构件,他被用来提供一个包中某些内容的公共视图

4.部署图描述了一个系统运行时的硬件结点,以及在这些结点上运行的软件构件将在何处物理的运行,以及它们将如何彼此通信的静态视图

5.构件图的组成元素:

  • 接口
  • 构件
  • 依赖关系

6.构件是系统中遵从一组接口且提供实现的一个物理部件。通常指开发和运行时类的物理实现

7.部署图的组成元素包括:

  • 处理器
  • 设备
  • 连接

8.两种物理表示图形:

  • 构件图
  • 部署图

9.构件图适用于哪些建模需求

构件图适用于下列建模需求:系统源代码、系统的发布版本、物理数据库、自适应系统、用于建立业务模型和用于系统的开发管理等。

10.类和构件的异同:

二者都有名称,都可以实现一组接口,都可以参与依赖关系,都可以被嵌套,都可以有实例, 都可以参与交互。 类描述了软件设计的逻辑组织和意图, 而构件这描述了软件设计的物理实现, 类可以有属性和操作, 构件只有操作, 只有通过构件使得接口才能使用。

11.构件之间最常见的关系:

  • 依赖关系
  • 实现关系

12.构件主要包括

  • 配置构件
  • 工作产品构件
  • 可执行构件

13.将系统中可重用的模块封装为具有可替代性的物理单元,叫做构件

第十三章——状态图

1.状态机由对象的各个状态和连接这些状态的转换组成,是展示状态与状态转换的图

2.状态图用于描述模型元素的实例行为

3.状态可以分为简单和组成状态

4.历史状态代表上次离开组成状态时的最后一个活动子状态,用一个包含字母的小圆圈表示

5.在状态机中,一个事件的出现可以触发状态的改变

6.事件可以分为:

  • 信号事件
  • 改变事件
  • 调用事件
  • 时间事件

7.组成状态有:

  • 顺序
  • 并发

8.对反应型对象建模一般使用状态图

9.状态图通过建立类对象的声明周期模型来描述对象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行为

10.状态图适用于描述状态和动作顺序,不仅可以展现一个对象拥有的状态,还可以说明事件不随时间的推移影响这些状态

11.状态图的主要目的是描述在对象创建和销毁过程中资源的不同的状态,有利于开发人员提高开发效率

12.状态图描述了一个实体基于事件反应的动态行为,显示了该实体是如何根据当前所处的状态对不同的事件作出反应

13.状态图的基本元素:

  • 状态
  • 转换
  • 初始状态
  • 终止状态
  • 判定

14.状态机和状态图的关系

状态机是一种记录下给定时刻状态的设备,它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输入对每个给
定的变化而改变其状态或引发一个动作。一个状态图 (Statechart Diagram)本质上就是一个状
态机, 或者是状态机的特殊情况, 它基本上是一个状态机中的元素的一个投影, 这也就意味
着状态图包括状态机的所有特征。 状态图描述了一个实体基于事件反应的动态行为, 显示了
该实体如何根据当前所处的状态对不同的时间做出反应的。

15.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状态图建模的好处

在软件开发中使用状态图建模的作用: 状态图清晰的描述了状态之间的转换顺序,
通过状态的转换顺序也就可以清晰的看出事件的执行顺序; 清晰的事件顺序有利于程序员在
开发程序时避免出现事件错序的情况;状态图清晰的描述了状态转换时所必须的触发事件、
监护条件和动作等影响转换的因素, 有利于程序员避免程序中非法事件的进入; 状态图通过
判定可以更好的描述工作流因为不同的条件发生的分支。

16.顺序组成状态和并非组成状态的区别:

顺序组成状态的多个子状态之间是互斥的,不能同时存在的。一个顺序组成状态
最多可以有一个初始状态和一个终态。 并发组成状态可以有两个或者多个并发的子状态, 每
个并发子状态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顺序组成状态。 一个并发组成状态可以没有初始状态, 终
态。

17.状态机的组成:

  • 状态
  • 转换
  • 事件
  • 活动
  • 动作

错题精选

1. UML 中关联的多重性是指:一个类的实例能够与另一个类的多少个实例相关联
2.一个对象和另一个对象之间,通过消息来进行通信。消息通信在面向对象的语言中即方法调用
3. UML 的关系中,用来描述父类与子类之间关系的是 泛化 关系
4.要表示单个对象在生命期内的状态变化,应采用的 UML 图为 状态图 。
5. 在 UML 中,用例可以进一步使用 活动图 来详细描述。
6.用于对面向对象系统的物理方面建模进行描述图形是 部署图 。
7.在 UML 建模过程中通常分为 4 个连续迭代阶段,请写出该 4 个阶段,并回答用例图多用于其中的那个阶段。

分析阶段 、 设计阶段 、实现阶段 、部署阶段 。用例图多用于 设计阶段

8.请写出 UML 静态建模所涉及的 5 种图

类图 ,对象图 ,用例图 ,部署图 ,组件图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iyikeji/article/details/8467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