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金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他和整个江湖息息相关。

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海宁,祖上是名门望族,族中后人出类拔萃者众,与徐志摩、穆旦、琼瑶等均属亲戚关系。

出生时虽然家世式微,但查家毕竟是望族,从小衣食无忧的他不仅没有沾染纨绔之气,甚至与家族里其他淘气的男孩子也大不相同。家里藏书多,他就整日泡在书堆里读得废寝忘食。书的滋养成就了他生活精明、为人正直的一生。

以武侠闻名于世的金庸,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其实是一套名字叫做《给初中投考者》的试题精编——成绩优异的查良镛,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编选的考试常见试题及解析——这基本相当于我们最熟悉的《5年高考3年模拟》,一经发行,迅速成为畅销工具书。

但查良镛始终不是一个安安分分的学霸。

我们看到的金庸,公开讲话时,措辞委婉,对世人的赞誉总报以“不敢当”的谢意,即便李敖骂他,他也不太理会,只说,“批评我没有学问,那我是认可的。”习惯性的谦抑是他作为“大家”修养的体现,但流在查良镛骨子里的,依然是桀骜不驯的血液。

1941年9月,还在读高中的查良镛在浙江《东南日报》副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就训导主任批评他的一位好友太过狂妄一事而发表自己的看法:“狂气与少年似乎是不可分离的。固然,这可以大闯乱子,但未始不是某种伟大事业的因素。我要这样武断地说一句:要成就一件伟大的事业,带几分狂气是必需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政治风气十分复杂。查良镛决计要为社会发声,于是带着这几分狂气,与朋友一起创办了《明报》,一边顶风写社评,一边构建自己的武侠世界。隐忍悲情的萧峰,孤傲狷狂的杨过,意气风发的胡斐,深情洒脱的令狐冲,以及或古灵精怪、或清冷孤傲、或温婉多深、或爱憎分明的一众女中豪杰,他让他们替世人在各自的江湖里有血有肉的活着,纵情恣意、快意恩仇。金庸曾挥毫写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说,这14个字,便是他的青春。

这14个字,何尝不是几代人的青春?

有相关研究针对贴吧数据进行过统计,结果显示,90后以78%的比例成为金庸粉丝第一大群体。不过,由于贴吧用户以90后居多,所以这一结果并不严谨。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除80后之外,金庸的作品也同样属于90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58年,《射雕英雄传》被搬上大银幕开始,金庸小说就成了影视界头一个超级IP,其所有作品均被影视化呈现并多次翻拍。其中,《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等都是被翻拍的热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过,有一个需要承认的客观事实,在金庸的粉丝群体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因为相较于女性而言,男性似乎更热衷于江湖中的侠义恩仇。除此之外,作品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原因之一。虽然对笔下众多女性角色充满如对那些侠之大者一样的的敬意,但多多少少也会有点儿大男子主义。即便是被赤练仙子亲口认证的女中豪杰黄蓉,成亲之后同样“沦为”贤妻良母,穷尽一生为“靖哥哥”的一世英名而鞠躬尽瘁。
瑕不掩瑜。人们喜欢金庸,大概就是因为他为世人留下的这个多姿多彩、侠骨柔情的江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且不论“塞上牛羊空许约”的阿朱与萧峰,以及断肠崖定下十六年之约的杨过、小龙女,这些大情大悲或缠绵悱恻的故事自然是金庸武侠世界里耀眼夺目的色彩,而在这片江湖里,那些微妙、隐晦的情感也让人慨叹:

灭绝师太告诉张无忌,她的师父,也就是郭襄的徒儿,叫做风陵师太,而风陵渡口,正是郭襄与杨过初见的地方;已到化境的张三丰,直到被人围攻,身受重伤自以为将死之时,才把随身携带百年前郭襄赠与的铁罗汉交给俞岱岩保管…

多么令人动容的爱情!

有观点认为,“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文学圣殿,而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文学殿堂。

北大的钱理群教授认为金庸武侠小说应在文学史中有一席之地,他说:“正是因为有了金庸–有了他所创造的现代通俗小说的经典作品,有了他的作品的巨大影响,才使得今天有可能来讨论通俗小说的文学史地位。”

而这样的结果来之不易:

1981年,邓小平在北京接见金庸,金庸作品自此在大陆解禁并开始流行。

1994年正式出版的三联版《金庸作品集》是内地第一套正版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1999年,浙江大学聘请金庸担任人文学院院长、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金庸得到学界的认可。

2000年 央视投拍金庸剧,标志着金庸武侠从政治层面进入主流社会。

2004年11月,小说《天龙八部》片段入选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正式以文学家的身份被介绍给中学生。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查大侠之所以被称为“大侠”,也许是因为他洒脱、看得通透。曾有人问他,一辈子要怎么活。他笑说,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2018年10月30日,飘然而去,江湖再见。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3168377/article/details/8361967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