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分析与设计基础 第二章谜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qq_30432997/article/details/83856867

习题2.1

4. a. 选择手套 在一个抽屉里有22只手套:5双红手套、4双黄手套和2双绿手套。你在黑暗中挑选手套,而且只能在选好以后才能检查它们的颜色。在最优的情况下,你最少选几只手套就能找到一双匹配的手套?在最差的情况下呢?

解答:最优情况:2只;最差情况:12只。

b. 丢失的袜子 假设在洗了5双各不相同的袜子以后,你发现有两只袜子找不到了。当然,你希望留下数量最多的袜子。因此,在最好的情况下,你会留下4双完整的袜子,而在最坏情况下,只会有3双完整的袜子。假设10只袜子中,每只丢失的概率都相同,请找出最佳情况的发生概率和最差情况的发生概率。在平均情况下,你能够指望留下几双袜子呢?

解答:P_{best}=\frac{5}{C_{10}^{2}}=\frac{1}{9}

P_{worst}=\frac{1}{8}

E=\frac{1}{9}\times 4+\frac{8}{9}\times 3=\frac{28}{9}

10. 象棋的发明

a. 根据一个著名的传说,国际象棋是许多世纪以前由一个印度西北部的贤人沙什发明的。当他把该发明献给国王的时候,国王很喜欢,就许诺可以给这个发明人任何他想要的奖赏。沙什要求以这种方式给他一些粮食:棋盘的第一个方格内只放1粒麦粒,第二格2粒,第三格4粒,第四格8粒,依次类推,直到64个方格全部放满。如果计算1粒麦粒需要1秒钟时间,那么计算完所有的格子的麦粒需要多长时间?

解答:t=1+2+4+……263=264-1≈1.84*10^19秒

b. 如果每个格子的麦粒数是前一个格子的麦粒数加2,那么计算完所有格子的麦粒将花费多长时间?

解答:t=1+3+5+……(2*64-1)=64*64=4096秒

 

习题2.2

11. 更轻或者更重?

你有n>2个外观相似的硬币和一个没有砝码的天平。其中一枚为假币,但并不知它比真币重还是轻。设计一个Θ(1)的算法来确定假币比真币重还是轻。

分析:题目只是要求确定假币比真币重还是轻,并不要求找出这枚假币,n的数量不确定(n>=3),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需在天平上比较两次即可知道假币的相对轻重,极端情况也只需三次。

解答:由于n>2,我们分两种情况解决:

情况一:n是3的整数倍。此时可以将这堆硬币按数量等分为三堆,设为A、B、C三堆,假币一定在其中一堆中。第一次在天平上比较A堆和B堆的重量。分为三种子情况:

a. A与B等重,则A、B堆均为真币,假币一定在C中。第二次比较A与C,若A比C重,则假币比真币轻,否则假币比真币重。

b. A比B重,则C堆一定全为真币,第二次比较A与C,若A与C等重,则假币在B中且假币比真币轻,若A比C重,则假币比真币重,若A比C轻,则假币比真币轻。

c. A比B轻,同情况b,C堆一定全为真币,第二次比较A堆与C堆,若A与C等重,则假币在B中且假币比真币重,若A比C重,则假币比真币重,若A比C轻,则假币比真币轻。

情况二:n不是3的整数倍。此时仍然可以将这堆硬币按数量等分为三堆A、B、C,多出来的1~2个硬币先放到一边。第一次在天平上比较A堆和B堆的重量。也分为三种子情况:

a. A与B等重,则A、B均为真币。第二次比较A与C,若A比C重,则假币一定在C中且假币比真币轻。若A比C轻,假币仍然一定在C中且假币比真币重。若A与C等重,则假币只能在放到一边的多出来的1~2个硬币中,A、B、C三堆均为真币。这种极端情况需要第三次用天平比较,将这1~2枚多出来的币与同等数量的真币比较,若同等数量的真币更重,则假币比真币轻,否则假币比真币重。

b. A比B重,则C堆一定全为真币,假币在A或B中。第二次比较A与C,若A与C等重,则假币在B中且假币比真币轻,若A比C重,则假币比真币重,若A比C轻,则假币比真币轻。

c. A比B轻,同子情况b,C堆一定全为真币,假币在A或B中。第二次比较A与C,若A与C等重,则假币在B中且假币比真币重,若A比C重,则假币比真币重,若A比C轻,则假币比真币轻。

 

12. 墙上的门 你面前是一堵朝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的墙。墙上有一扇门,但你并不知道门离你有多远,也不知道门位于哪个方向。你只有走到门面前才能看到它。假设从当前位置到门要走n步,请设计一个算法,使你最多走O(n)步就能遇到门。

分析:首先,以当前位置为原点,门距离原点有n步(n未知),而且门位于哪个方向也不知道,所以不能只朝一个方向去找,万一选错方向就永远找不到门了。只能像钟摆一样以原点为中心来回找。也不能每多走一步就往另一个方向走,因为这样找到门时已经走了2*(1+2+3+...+n)步,即n*(n+1)步,对应于O(n^2)复杂度,不满足题目要求。

解答:考虑 i 从0开始,先从原点出发向右走2^i步,返回原点,再向左走2^i步,再返回原点,接着向右走2^(i+1)步,返回原点,再向左走同样的2^(i+1)步...直到在途中找到门为止。由于门到原点的距离为n步,我们能找到一个整数k,使得2^(k-1) < n <= 2^k. 这样在找到门之前,你最多走了4*(2^0 + 2^1 + ... + 2^(k-1)) + 3*2^k 步,即4 * (2^k - 1) + 3 * 2^k < 7 * 2^k = 14 * 2^(k - 1) < 14 * n。这样就保证最多走O(n)步就能遇到门。

 

习题2.3

10. 心算数 如下图所示,在一个10*10的表格中,用相同数字在对应的对角线上填满,心算表格上所有数字之和。

解答:以数字10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两边的数字加起来都是20,把每一个格子看成10,总和为1000.

 

12. 冯·诺依曼邻居问题 考虑下列算法:从一个1*1的方格开始,每次都会在上次图形的周围再加上一圈方格,在第n次的时候要生成多少个方格?下图给出了n=0,1,2时的结果。

分析:n=0, 1个方格;n=1,5个方格;n=2,13个方格;n=3,  25个方格……在生成方格时发现比n-1时多了4条边,有两条边的格子数为n+1,有两条格子数为n-1,一共是4n。所求方格数为等差数列的和

解答:

 

13. 页面编号 假设页面从1开始连续编号,共有1000页。计算所有的页码中十进制数字的总个数。

分析:个位数字:1000;十位数字:1000-9=991;百位数字:1000-99=901,千位数字:1

解答:2893

 

习题2.4

5. 汉诺塔谜题

a. 汉诺塔谜题最早是由一个法国数学家卢卡斯于19世纪90年代提出的。当时的版本是这样的:当64个圆盘被从梵塔上移走时,世界末日也就来临了,如果祭司一分钟移动一个圆盘,请估计一下,移走全部圆盘一共需要多少年?

解答:分钟=≈3.51*10^13年

b. 在该算法中,要移动第i大的盘子一共需要移动多少步?

分析:在三个盘子情况下,从大到小的盘子分别移动了1、2、4次,因为每一次移动第i大盘子,都要先将第i+1大的盘子移走,然后移动第i大盘子,再把第i+1大的盘子移回来。所以次数为等比数列。

解答:2^(i-1)

c. 为汉诺塔谜题设计一个非递归的算法,并用你熟悉的语言实现。

非递归算法:定义从小到大的盘子序号分别为1,2,……n。可以用一个1到2n - 1的2进制序列可以模拟出n个盘子的汉诺塔过程中被移动的盘子的序号序列。即给定一个n,我们通过0到2n - 1序列可以判断出任意一步应该移动那个盘子。判断方法:第m步移动的盘子序号是m用二进制表示的最低位bit为1的位置。

证明: n = 1,显然成立。假设n = k 成立。n = k + 1时,对应序列1到2k+1 - 1,显然这个序列关于2k左右对称。假设我们要把k + 1个盘子从A移动C。那么2k可以对应着Move(k + 1, A, C)。 1 到 2k - 1 根据假设可以对应Hanoi(A, B, C, k), 定义 void Hanoi(char src, char des, char via, int n)表示把n个盘子从src上借助via移动到des上。至于2k + 1 到 2k + 1 - 1把最高位的1去掉对应序列变成1到2k - 1,显然2k + 1 到 2k + 1 - 1和1到2k - 1这两个序列中的对应元素的最低位bit为1的位置相同。因此2k + 1 到 2k + 1 - 1可以对应Hanoi(B, C, A, k)。所以对n = k + 1也成立。

下面讨论第m步应该移动对应的盘子从哪到哪?定义顺序为 A->B->C->A, 逆序为C->B->A->C。

性质: 对n个盘子的汉诺塔,任意一个盘子k(k <= n)k在整个汉诺塔的移动过程中要么一直顺序的,要么一直逆序的。而且如果k在n个盘子移动过程的顺序和k - 1(如果k > 1)以及k + 1(如果k < n)的顺序是反序。

比如:n = 3,其中1的轨迹A->C->B->A>C逆序,2的轨迹A->B->C顺序,3的轨迹A->C逆序

1 A->C

2 A->B

1 C->B

3 A->C

1 B->A

2 B->C

1 A->C

证明:假设n <= k成立。对于n = k + 1,根据递归算法,Hanoi(A,C,B,k + 1) = Hanoi(A, B, C, k) + Move(A, C, k + 1) + Hanoi(B,C,A,k);整个过程中盘子k + 1只移动一次A->C为逆序对应着2k。对于任意盘子m < k + 1,m盘子的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前半部分Hanoi(A, B, C, k)以及后半部分的Hanoi(B, C,A,k)组成。显然如果m在Hanoi(A, C, B, k)轨迹顺序的话,则m在Hanoi(A, B, C, k)以及Hanoi(B, C,A,k)都是逆序。反之亦然。这两部分衔接起来就会证明m在Hanoi(A,C,B,k)和Hanoi(A,C,B,k + 1)中是反序的。同时有Hanoi塔中最大的盘子永远是逆序且只移动1步,A->C。

这样的话:m = k + 1,在Hanoi(A,C,B,k + 1)中是逆序。m = k,由于在Hanoi(A,C,B,k)中是逆序的,所以Hanoi(A,C,B,k + 1)中是顺序的。m = k - 1,由于在Hanoi(A,C,B,k - 1)是逆序的,所以Hanoi(A,C,B,k)是顺序的,所以Hanoi(A,C,B,k + 1)是逆序的。依次下去……结论得证。

总结:在n个汉诺中n, n - 2,n - 4……是逆序移动,n - 1, n - 3,n - 5……是顺序移动。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cin >> n;
char order[2][256];
char pos[64];
for (int i = 0; i<64; i++)
{
pos[i] = 'A';    //初始的时候,所有的圆盘位置都是 'A';
}
order[0]['A'] = 'B';
order[0]['B'] = 'C';
order[0]['C'] = 'A';
order[1]['A'] = 'C';
order[1]['B'] = 'A';
order[1]['C'] = 'B';
//0是顺序 1是逆序
int index[64];
//确定轨迹的顺序还是逆序
int i, j, m;
for (i = n; i > 0; i -= 2)
index[i] = 1;
for (i = n - 1; i > 0; i -= 2)
index[i] = 0;
memset(pos, 'A', sizeof(pos));
for (i = 1; i < (1 << n); i++)
{
for (m = 1, j = i; j % 2 == 0; j /= 2, m++);  //计算出当前步骤序号的最低的 bit 为 1 的位置。
cout << m << " : " << pos[m] << " --> " << order[index[m]][pos[m]] << endl;
pos[m] = order[index[m]][pos[m]]; //更改当前位置
}
return 0;
}

12. 重温冯·诺依曼邻居问题 建立一个递推关系并求解,以计算n阶冯·诺依曼邻居的细胞数。

解答:如习题2.3.11所述,S(n)=S(n-1)+4n当n>0,S(0)=1,可以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到

 

13. 烤汉堡 有n个汉堡需要在烤架上烤,但是烤架上一次只能放2个汉堡。每个汉堡都需要两面烤,不管是烤一个汉堡还是同时烤两个汉堡,考好一个汉堡的一面用时1分钟。假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该任务,考虑下列递归算法。如果n<=2,一个汉堡单独烤并翻面,两个汉堡则同时烤并翻面。如果n>2,两个汉堡同时烤并翻面,然后给余下n-2个汉堡递归地应用同样的过程。

a. 给出该算法烤n个汉堡所需要的递推关系并求解。

解答:递推关系S(n)=S(n-2)+2当n>2,S(1)=S(2)=2。所以当n为偶数,S(n)=n;当n为奇数,S(n)=n+1;

b. 对于任意n>0个汉堡,该算法完成任务的时间并不是最少的,为什么?

解答:因为当n为大于1的奇数时,需要的最少时间可以是n分钟,比如当n=3时,先烤两个汉堡1分钟,然后换掉一个汉堡烤1分钟,最后再把未烤完的汉堡再烤1分钟。

c. 给出一个在最少时间内完成烤汉堡任务的正确递归算法。

解答:如前一问所述,当n为奇数且还剩下3个汉堡时,改变烤汉堡的方法,使得最后3个汉堡只需3分钟即可烤完。递推关系S(n)=S(n-2)+2当n>3,S(1)=S(2)=2,S(3)=3。

 

14. 名人问题 n个人中的名人是指这样一个人:他不认识别人,但是每个人都认识他。任务就是找出这样一个名人,但只能通过询问“你认识他/她吗?”这种问题来完成。设计一个高效算法,找出该名人或者确定人群中有没有名人。你的算法在最坏情况下需要问多少个问题。

解答:通过询问一个问题,每次减少一个人选。递归进行。对最后一人再询问一或两个问题确认。

第一步:从人群中选择两个人A和B。问A是否认识B。如果A认识B,删除A。如果A不认识B,删除B。

第二步:对剩下n-1个人递归进行上一步。

第三步:如果第二步结束后没有人,那就没有名人。如果剩下一人非A非B,是C,问C是否认识第一步中被删除的人。如果C说不认识,问第一步里被删除的人是否认识C。如果被删之人说认识,那么C是名人。其余情况皆是没有名人。如果剩下一人是B,问B是否认识A,如果B不认识,B是名人,否则没有名人。如果剩下一人是A,问B是否认识A,如果B认识,A是名人,否则没有名人。

在最差情况下:递推关系S(n)=S(n-1)+3当n>2,S(1)=0,S(2)=2。解得S(n)=2+3(n-2)当n>1,S(1)=0.

 

习题2.5

2. 斐波那契兔子问题 一个人把一对兔子用围墙围住。如果最初的一对兔子(一雌一雄)是新生的,并且所有的兔子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都不能繁殖,但是在之后的每个月末都能生出一对兔子(一雌一雄),那么一年后围墙里将会有多少对兔子?

解答:F(n)=F(n-1)+F(n-2),当n>1。F(0)=F(1)=1。解得F(12)=233。共有233对兔子

 

3. 爬梯子 假设每一步可以爬一格或者两格梯子,爬一部n格梯子一共可以用几种方法?

解答:F(1)=1, F(2)=2, F(n)=F(n-1)+F(n-2)当n>2。可知F(n)=Fib(n+1)。

 

11. 分解斐波那契矩形 给定一个矩形,它的边长是两个连续的斐波那契数。设计一个算法来把它分解成正方形,且具有相同尺寸的正方形不超过两个。你的算法的时间效率类型是什么?

解答:不断地将两个边长数字相减,每次相减分割出一个正方形(边长为较小数),得到的数列即为逆序的斐波那契数列,算法的时间效率为θ(n)。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0432997/article/details/8385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