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解的矛盾(一)

author:佟学强

当下中国的矛盾早已不是建国初期的矛盾了,从一个侧面可以体会到眼下的矛盾到底是什么,先看以下招聘jd:

优先录用:

1.房贷,车贷一大堆,为生活所困的;

2.孩子好几个,需要钱的;

3.你的薪资自己说了算的;

4.能疯狂加班的。

以下不录用:

1.有公主病的;

2.不认同公司价值观的;

3.付出少还想多得回报的。

以上是绝大多数私企招聘的逻辑,只不过是很多公司不好意明面写出来而已,但是却有一家公司(老板是90后)就敢写出来,佩服!

看看90后求职者的逻辑:①公司不是我的,是你的②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成为傻逼③加班可以,必须遵守劳动法,给加班费④拒绝一切洗脑,不许玩儿虚的

这就导致了目前私企招聘困难。唐俊在做客《财经郎眼》节目时曾亲口吐露,他的公司找不来人,空缺2000+职位,公司原来的一套管理机制对90后完全失效!开会批评一顿,第二天不高兴了就可能会离职。

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一、从企业本身来看。

改革开放40年对于私企来说是一个转折点,是急需变革的一年。过去落伍的模式,管理理念需要改革,需要多做研发投入,需要更多地懂得尊重员工。

1.私企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逻辑

“王小二卖豆腐”式的思维不改,大家都会很累。一旦有一个好东西被验证了,蜂拥而上场面犹如达尔文的进化论,非常惨烈。这个过程大部分求职者成了牺牲品,成了半个机器,而基层领导成了炮灰(记住这一点,基层领导是炮灰,不如自己单干!!)中国私企加班多的根本原因是:①产业低端没有利润,压缩成本需要少找人多加班②缺乏创新,美国研发出了新东西,中国工业界知道了抢先应用,拼命追赶。哇操,又有新成果了,赶紧扒论文复现,我们要做第一等云云,你却不知道,你上谷歌扒最新的论文,别人也扒,都在扒你比同行强多少?能真正做好的都是有自己研发专利的,你不可能扒到。在这种背景下你想成为第一是悖论!这就是大部分创业公司的疯狂和没有逻辑,简直是对理科生的侮辱。一个理科生没有逻辑是件很可悲的事情,会很幼稚会犯很多错误。大部分私企难逃这个循环怪圈:扒论文---复现---出现新的论文----扒论文----复现---成为第一失败---抢先扒论文复现……永动机就是这样产生的。历史上牛顿在年轻的时候对永动机很疯狂,后来认识到错误及时进行了修正,但是同时期的很多人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永动机,很可悲。不停地犯错误停不下来的人一定是失败者,最后搞得大家身心疲惫。

慢不下来就不会有真正的创新,只能沦为二等公民,每天加班累成狗 ,没有人权和法律。当下的部分AI创业公司很危险,应该敬而远之。好在中国开启了教改,西湖大学肩负着历史重任,开始研究“慢而无用”的东西,坚持学术导向决定行政导向,拭目以待。

2.在改变逻辑的前提下,多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比研发还困难

除了融资困难,税收多,国家向国企和央企(这俩是国家的干儿子)倾斜外,更多的原因是自己作死。人性是很不好把握的东西,有些人在得意的时候把年轻时候没有释放出来的本我表现出来了,然后就犯错了,比如明尼苏达州事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很值得研究。有了钱以后就膨胀了,膨胀的表现有二:①高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盲目扩张。招聘时很屌,点名只要985以上的。此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波音引擎装在拖拉机上”,老板没有意识到此时的自己其实只是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而已。马云在得到雅虎的融资以后由于当时不成熟就膨胀了,在美国设立中心,招聘"波音引擎",结果发现当时的自己只是一台拖拉机,还得想办法把"波音引擎"优雅地送走。"找到人但留不住人"是大部分私企的困境,很多老板认为自己的产品没做好,是因为员工不是985毕业的。而事实上,985的也是应试教育体系下的畸形产物,创新能力低下,刷题能力全球第一(对学术研究真正感兴趣的人不会找拖拉机,而且这部分是极少数的)。也有很多的私企领导在背地里说招来的985的硕士不行,事实上是有牛逼人,你找不来,即使找来了也留不住。善于反思自身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中国私企真正应该做的,不是顺着应试教育体系找人,而是建立自己的独立于应试教育体系之外的人才评价体系!②diss同行。去年某家公司在水立方开产品发布会,带头人公开diss同行,很是高调,而且还纵身一跃跳入水立方,很酷。笔者接触过这家公司两次,他们的技术实在不敢恭维。面试官连基本的神经网络参数优化都没搞定,更不用说研究遗传算法优化参数,神经规则推理这些了。开始的时候音箱的语音识别率能到90%以上,由于更换了外罩,识别率直接降到了10%,崩溃,重新改算法……这种情况下还如此高调,不是故意炒作就是脑子有问题,浮躁,狂妄,无知……公司的管理层应该开放些,不要整天整邪门歪道,互相掣肘。有些公司会强调企业文化,小公司没有资格讲企业文化,除非你是当初谷歌级的创业公司。小公司之所以小,不仅在于规模小,更多的是眼界不开阔,是螃蟹:①横着走,蛮横②挖洞只能挖自身大小的,容不下别人。

所以公司最后能不能做强,最终取决于老板的人格

二、从求职者和教育水平来看。

求职者的水平真的很烂,很烂,很烂,此处无限循环……

应试教育体系下不会出现脑洞大开同时基本功又很扎实的人。

首先是人格不完整。985高材生大男子主义,傲慢的遍地都是,年轻时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挫折,自私,没有责任心……缺乏死亡教育,挫折教育。凡是职场上不如意就跳楼自杀的,都是人格有问题,一旦外界条件足了就会自杀。把自己看的太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有一句名言说的很好:层次低的人才会好面子。

其次是没有创新思维。刷题解题到挺牛逼(朋友的一家教辅公司(注意,只有中国有教辅,二逼+奇葩!),有一个北大数学系毕业生,公司做高中教辅,别人做不了的题他欻欻两下解完!)。程序员面试前到网上刷代码题的超级多(注意了,凡是面试时有现场写代码的,都是宇宙级的low,职位等级超级低下,程序员没有社会地位是合理的!)。复旦大学的博导写过《无解的中国教育》三部,从小学到研究生,没有一个是没有问题的。中国教育改革的难度,比当年赶跑国民党难多了。但最起码当年的国民党很重视教育。著名作家郑渊洁就说过,自己的孩子将来读不读大学无所谓,国内教育培养的都是给别人打工的人。

再者把学历当成工具镀金的比比皆是。中国的应试教育,考试成为了一种博取功名的手段,花钱镀金,本科质量逐年下滑,只要不得罪导师没有不毕业的(这一点非常二逼)。教育产业化,滋生了很多副产品,比如教辅行业,腐败链条……提前给老师回扣。教育行政化是最大的拦路虎,行政化和指标量化会衍生很多副行业,人容易沦为机器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人本身,比如高中会把学生当成排名的筹码,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好的衣食住行,参加各种培训,理所应当地应该考个好成绩,但是孩子身心早已疲惫不堪。学而思培优是个超级大傻逼,是应试教育下的畸形产物摧残人的身心。一个数学题重复训练上百次,这不是神经网络的的训练吗?人不是机器,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小被刷题过度消费了,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出问题了。国内的研究生目前普遍对研究不敢兴趣,至于考研的动机自己心里最清楚,这里不diss了,不值得diss!考试的本质是什么?在中国就是产业!教育产业化是对教育的侮辱,应该学学美国的小学考试,国内教育首先要改变的是考试内容和策略,内容和策略决定考试导向,导向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人格从内容来看,比如高考的数学,连证明题都没有,都是他妈的解题,解题对于数学来说是很低的级别!!策略上是所有的人都是一个考题,不能因材施教。一刀切量化的指标不能关注个体的差异,把人当成批量生产的产品,这就是xxx领导下的教育,很烂…………

李克强总理曾说过,大学生就业难是结构化矛盾。意思就是产业和求职者目前都是烂的,然后大学生的胃口还被吊起来了,这就麻烦了。读了4年大学如果不把自己当成大学生,那是生不如死的感觉。把自己当成一个角儿,又很难找到好的私企。或者是私企很牛逼,找不到合格的人,反正是矛盾。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GDP是靠农民工贡献的,如果教育再不改革,接下来普通本科就是下一个时代的农民工,继续吃人口红利。目前国内的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因为:①普通本科生越来越多,教育质量太差,他们就是下一代的人口红利②高房价打压,有了房贷后以前忍不了的工作你也得继续忍。老板和公司再傻逼你也得当面陪笑脸,还得感谢老板。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发展中国家,大学生就业难和私企招工难既表明了经济结构低端和教育质量次,又说明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40年里并没有得到和国企央企一样的待遇以至于没有发展好对大学生没有吸引力。以前私企是趴着走,现在是跪着走,估计过几年能站着走了?

结论:私企解决了90%以上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是百年大计。如果私企不能强大起来,教育不把人当人看,大学生和私企都不会好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randy_01/article/details/8403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