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笔记03

第五章 绕过拐角的通信

         总的来说,这一章是从工程的角度介绍了基本电路的铺设。       

         “工程的角度”是因为作者并不是象一般教科书一样只是从理论的角度介绍,而是考虑到了实际铺设的时候的很多问题,如:导线本身的电阻、接地的一些技巧,或许这些在专业人员眼中都是常识,但对于我这样的外行和很多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描述是非常好的,这样使得读者有一种很真实的感觉,而且,只要你原意,你完全可以按照作者的介绍具体铺设一下这样的电路。

        除此之外,作者的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也使得接受这些知识并不很困难。每一次只前进一点点,解决一个小问题,这种方式使得本章非常适合自学(呵呵,这似乎是本书的一贯作风,但前面的内容并不困难,所以这种方式的优势也并不明显,从这一章开始的知识就稍微有点难了,也就体会到这种行文方式的好处了)。

        下面进入正题。

        前半部分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要是高中毕业的学生都能看懂。其中的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当两个回路都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路径进行铺设的时候可以共用一条(而不是两条)导线,从而节省一些导线,这在一些综合布线工程中会节省相当的导线。

        作者用较长的篇幅介绍了“接地”,但没怎么看懂,问题主要是:

        从作者的叙述看,接地的目的是使用地球作为导线,但我的印象中好像接地的目的不是这样,所以,第一个问题是,接地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从作者的叙述看,要使用地球作为导线,需要一个不低的电压和一个与地球有比较大接触面积的导体,那么,电压和接触面积之间有没有一个函数关系?

        第三:按照书上所说的,如果想在分属两栋楼的两个家庭之间使用地球作为导线的一根来建立回路,一个可行的办法是什么?

        总之,通过后续的阅读,模模糊糊的知道了接地这个概念。

        具体的连接方式还是很简单的,就是导线、开关、电源、灯泡、接地。

        介绍完电路的连接方式之后作者解释了实地连接中要考虑的问题,因为1.5v的电压对于100多英尺而言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然后作者介绍了考虑导线电阻的条件下导线的选择,实际上,这种方法高中也介绍过,就是把导线的总电阻视为一个电阻器,并做在电路图上,然后计算电流等指标,公式也是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当然,前提是你要根据买到的导线上的标识得出单位长度导线的电阻。

        总之,这是本不错的书,已经看到了第13章,但笔记却只写到第五章,一个原因就是书写的很吸引人,作为专业类的书能写到这样的在我看过的书中仅此一本,所以就是在不断的读。但写笔记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我打算坚持下去,呵呵,不知道工作忙起来的时候还能不能坚持写。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gch_cn/article/details/619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