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度量: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值(F-Measure);P-R曲线;ROC;AUC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zuliang001/article/details/83448599

reference:https://blog.csdn.net/qq_29462849/article/details/81053135

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推荐系统中的评测指标—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值(F-Measure)简介。

在介绍指标前必须先了解“混淆矩阵”:

混淆矩阵

True Positive(真正,TP):将正类预测为正类数

True Negative(真负,TN):将负类预测为负类数

False Positive(假正,FP):将负类预测为正类数误报 (Type I error)

False Negative(假负,FN):将正类预测为负类数→漏报 (Type II error)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1、准确率(Accuracy)

准确率(accuracy)计算公式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注:准确率是我们最常见的评价指标,而且很容易理解,就是被分对的样本数除以所有的样本数,通常来说,正确率越高,分类器越好。
准确率确实是一个很好很直观的评价指标,但是有时候准确率高并不能代表一个算法就好。比如某个地区某天地震的预测,假设我们有一堆的特征作为地震分类的属性,类别只有两个:0:不发生地震、1:发生地震。一个不加思考的分类器,对每一个测试用例都将类别划分为0,那那么它就可能达到99%的准确率,但真的地震来临时,这个分类器毫无察觉,这个分类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为什么99%的准确率的分类器却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这里数据分布不均衡,类别1的数据太少,完全错分类别1依然可以达到很高的准确率却忽视了我们关注的东西。再举个例子说明下。在正负样本不平衡的情况下,准确率这个评价指标有很大的缺陷。

2、错误率(Error rate)

错误率则与准确率相反,描述被分类器错分的比例,

error rate = (FP+FN)/(TP+TN+FP+FN),对某一个实例来说,分对与分错是互斥事件,所以accuracy =1 - error rate。

3、灵敏度(sensitive)

sensitive = TP/P,表示的是所有正例中被分对的比例,衡量了分类器对正例的识别能力。

4、特效度(specificity )

specificity = TN/N,表示的是所有负例中被分对的比例,衡量了分类器对负例的识别能力。

5、精确率、精度(Precision)

精确率(precision)定义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表示被分为正例的示例中实际为正例的比例。

6、召回率(recall)

召回率是覆盖面的度量,度量有多个正例被分为正例,recall=TP/(TP+FN)=TP/P=sensitive,可以看到召回率与灵敏度是一样的。

7、综合评价指标(F-Measure)
P和R指标有时候会出现的矛盾的情况,这样就需要综合考虑他们,最常见的方法就是F-Measure(又称为F-Score)。
F-Measure是Precision和Recall加权调和平均:
这里写图片描述
当参数α=1时,就是最常见的F1,也即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可知F1综合了P和R的结果,当F1较高时则能说明试验方法比较有效。

8、其他评价指标

计算速度:分类器训练和预测需要的时间;

鲁棒性: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的能力;

可扩展性:处理大数据集的能力;

可解释性:分类器的预测标准的可理解性,像决策树产生的规则就是很容易理解的,而神经网络的一堆参数就不好理解,我们只好把它看成一个黑盒子。


下面来看一下ROC和PR曲线:

1、ROC曲线:
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将伪阳性率(FPR)定义为 X 轴,真阳性率(TPR)定义为 Y 轴。这两个值由上面四个值计算得到,公式如下:

TPR:在所有实际为阳性的样本中,被正确地判断为阳性之比率。TPR=TP/(TP+FN)
FPR:在所有实际为阴性的样本中,被错误地判断为阳性之比率。FPR=FP/(FP+TN),

ROC曲线下面的面积叫做AUC,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片根据Paper:Learning from eImbalanced Data画出

其中: 这里写图片描述
(1) 曲线与FP_rate轴围成的面积(记作AUC)越大,说明性能越好,即图上L2曲线对应的性能优于曲线L1对应的性能。即:曲线越靠近A点(左上方)性能越好,曲线越靠近B点(右下方)曲线性能越差。
(2)A点是最完美的performance点,B处是性能最差点。
(3)位于C-D线上的点说明算法性能和random猜测是一样的–如C、D、E点。位于C-D之上(即曲线位于白色的三角形内)说明算法性能优于随机猜测–如G点,位于C-D之下(即曲线位于灰色的三角形内)说明算法性能差于随机猜测–如F点。
(4)虽然ROC曲线相比较于Precision和Recall等衡量指标更加合理,但是其在高不平衡数据条件下的的表现仍然过于理想,不能够很好的展示实际情况。

2、PR曲线:

P-R曲线用来衡量分类器性能的优劣,横轴为recall ,纵轴为precision,P-R曲线是如何衡量分类器性能的呢?
如图,有三个分类器,A,B,C,若一个学习器的P-R曲线完全被另外一个学习器完全”包住”,则说后则性能优于前者。 如学习器A优于C,但是有交叉时,就要用平衡点(BEP)来衡量。平衡点即precision 等于 recall 时的值。那么可以认为A优于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举个例子(例子来自Paper:Learning from eImbalanced Data):

假设N_c >> P_c(即Negative的数量远远大于Positive的数量),若FP很大,即有很多N的sample被预测为P,因为这里写图片描述,因此FP_rate的值仍然很小(如果利用ROC曲线则会判断其性能很好,但是实际上其性能并不好),但是如果利用PR,因为Precision综合考虑了TP和FP的值,因此在极度不平衡的数据下(Positive的样本较少),PR曲线可能比ROC曲线更实用。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uliang001/article/details/8344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