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应用】学术论文造假,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性的困扰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近日宣布,曾在该机构任职的皮耶罗·安韦萨有31篇论文因造假需要撤稿。这一消息震惊全球学术界,因为安韦萨曾被认为开创了心肌细胞再生的新领域,已经享誉10多年。他在心肌上动的“心机”终被揭穿,警示科研人员靠造假可能一时得意,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心肌上动“心机”

心肌细胞是心脏泵血的动力来源,心肌细胞出问题可能会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如果能让心脏中长出新的心肌细胞,替换掉有问题的细胞,以此修复心脏,无疑是医学上的一大突破。

安韦萨就在心肌上动起了“心机”。2001年,他还在纽约医学院工作时,在英国学术刊物《自然》上发表一篇论文,说可以用来自骨髓的c-kit干细胞使心肌再生。随后,他又于2003年在美国《细胞》杂志发文说不需要骨髓干细胞,使用成熟的心脏干细胞就能修复心肌。有研究人员曾对他的这两项研究成果提出质疑。

2007年,安韦萨就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在该机构附属的布里格姆妇女医院领导一个再生医学实验室。他陆续发表了多篇文章,被认为是心肌再生领域的开创者和“祖师爷”,全球许多地方的研究者都试图追随他的脚步,实现修复心脏这个充满希望的梦想。

但是,陆续有研究人员发现,安韦萨所描述的方法不能被重复。2014年,他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的一篇论文被撤稿。2015年,他从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离职。

关注微信公众号:程序员交流互动平台!获取资料学习!

哈佛大学医学院并没有因为安韦萨已离职而放弃追查,它近日对外宣布,安韦萨有31篇论文存在造假问题,已通知相关期刊撤稿。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论文发表在哪些期刊上,除了已撤稿的《循环》外,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发表简短声明,对哈佛大学医学院调查安韦萨论文造假表示“关切”。

“心机”终于破灭

如果安韦萨的31篇论文被全部撤回,将使得他在“撤稿观察”网站上的排名中一跃进入全球前20名。“撤稿观察”是专门关注学术界撤稿的网站,根据其统计,撤稿最多的是日本麻醉研究者藤井善隆,共有183篇论文被撤,排第二的德国人约阿希姆·博尔特也在麻醉行业,有96篇论文被撤。

从数量上看,安韦萨不算最多,却引起巨大震荡,主要还是因为他声称的研究成果曾被认为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全球许多地方的科研人员都按照安韦萨的描述,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利用干细胞修复心脏的研究中。

比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设立了多个研究项目,都让安韦萨负责推进。这些项目所浪费的资金从一起官司上可见一斑,201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起诉安韦萨等人欺诈性获取研究资金,安韦萨曾供职的布里格姆妇女医院为此同意支付1000万美元。

中国也有许多研究人员被误导,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心脏干细胞、心肌修复等关键词,可以找到大量论文,其中不乏直接引用安韦萨研究结果的文章。如今安韦萨自己的论文被撤稿,相关研究领域随之破灭,“建筑”在其上的论文也就成了被浪费的智力、时间和金钱。

诚信不容“心机”

在科学上开创一个新领域是极为难得之事,诺贝尔奖往往青睐此类成果。比如同在生物学方面,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也有人铤而走险,比如日本曾经的“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声称研究出可与iPS细胞媲美的“万能细胞”——STAP细胞,这曾被认为可能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但她供职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2014年认定其成果存在“捏造”和“篡改”,相关论文也被撤稿。

2016年5月2日,40岁出头的韩春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论文轰动国内学界。

二本院校、讲师身份为他蒙上一层“励志色彩”。但一鸣惊人的他很快陷入“学术造假”的争议——对于讲求实证精神的现代科学,实验数据无法重复必将面对质疑。次年8月,韩春雨等作者主动刊发撤稿声明,但科研项目并未就此停止,而是在同行专家支持下继续开展。

两年时间过去,沸腾一时的“韩春雨事件”随着撤稿暂告一段落,而中国学术界的撤稿风波依然没有停息。就在6月12日,《自然》杂志发文赞赏中国关于科研诚信的新文件时,植物学领域顶级杂志《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又有一篇中国论文因为图片重复使用,作者主动申请撤稿。

中国学术界的撤稿情况到底如何?撤稿的原因又是因为什么呢?

发文大国,也是撤稿大国

2018年新年之际,中国又多了一个“世界第一”的头衔: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统计的数据,中国首次超过美国的科学出版物总数,跃居世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中国科技论文发文量还在印度之下,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15年间,在高强度的科研经费投入催化下,中国论文产出发荣滋长,如今已经能与科研超级大国美国竞逐发文量的“王座”。

但衡量一国科研实力的强弱不能仅看“数量”。国际权威机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称,“中国虽然生产最多的科技论文,但在其他措施上滞后。”

中国文献质量难以一言以蔽之。文献他引率是衡量文献重要程度、影响力大小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国学术质量。受发文量的影响,单看中国论文被引频次总量不低,甚至略高于英法德。但当前者除以总量计算出篇均被引率时,中国的排名则从发文量第1名,跌至被引率第15名。

除此之外,中国论文还是国际期刊撤稿的重灾区。

数读菌利用爬虫在艾普蕾全球撤稿数据库中提取了30002条撤稿记录(数据截取日期:2018年6月16日,下文同),并分别计算了2007年至2017年间,论文发文量在20万篇以上的20个国家的撤稿总量和前者与同一时期内发文量的比率,即撤稿发文比。

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7年间,中国撤稿总量为2319篇,位居第一。如果考虑到发文数量,中国每千篇论文撤稿率依然高达1.13,意味着每1000篇刊发的中国论文,就有超过一篇被撤稿。

学术不端是撤稿主因

撤稿本是正常现象。作者无法按照审稿意见修改、期刊出版时滞长、论文不在作者预期的时间内发表等都是撤稿的正当理由。

但在中国,国际期刊撤稿总能在学界掀起打假的风暴,因为学术不端是中国学者“被撤稿”的主要原因。

根据艾普蕾全球撤稿数据库中的30002条撤稿记录,中国学者由于抄袭和操控审稿原因被撤掉的稿件最多。但在中国学者与外国学者共同合作的科研项目中,抄袭与操控审稿的行为有所减少,最大撤稿原因变为文章有误。

稿件审核是论文发布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般来说,国际期刊沿用同行评议制度筛选投稿论文,它类似于推荐制度,投稿人在向期刊投送自己的稿件时,可以同时推荐同行审稿人来审核自己的稿件,并附带他们的邮箱。

这一制度设计十分考验投稿者的自律和诚信水平。2017年,著名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史无前例地决定撤稿《肿瘤生物学》杂志的107篇来自中国的造假论文,而这些造假者就是利用杂志评审制度的漏洞,向《肿瘤生物学》的编辑推荐了肿瘤领域的著名专家作为自己论文的审核人,即同行评审;同时伪造了评审者的邮件地址,最后假冒专家表扬并通过了自己的论文。

网易新闻曾在2017年统计过524名被撤稿论文作者的名单。

学术不端与研究者缺乏责任感、诚信水平有关。但并不能止于泛道德化的批评中国学者学术素养不高、自律性不强,着眼于整个科研机制更有利于了解中国学者的处境。

以科研资源分配和管理为中心的科研体制造就了一条交汇着学术权力与利益的链条,其顶端是掌握资源分配和管理权的行政权力部门,底端是仰仗资源而从事学术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作为学术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评价机制与实际的学术研究脱轨,单一的量化的评价体系将科研人员与科研机构置于被动的处境。一方面,科研人员的晋升、职称评定、绩效与论文发文量挂钩,甚至成为硬性指标;另一方面,学科、高校博硕士点申请、科研机构的排名也将其纳入考核中。医务人员也不能例外。

流失掉的科研经费

中国的科研体制是“举国体制”,科研活动经费几乎都来自于纳税人缴税而来的公共财政。“社科重大研究成果”归功于这一体制,但这也不例外地会造成“学术行政化”。政府既管经费,又管项目;既是出资人,又是“经营者”,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乃至滋生腐败,使“科研经费过度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公共财政倾斜,科研经费的投入逐年递增,论文总量上升同时,因学术不端而遭遇撤稿的论文数量也在增多。

在艾普蕾撤稿数据库中,受到基金扶持的中国科研项目超过一半。在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扶持的撤稿论文中,近90%是由于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造成科研经费浪费仅仅是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中的一环。学术泡沫泛滥、学术垃圾成堆,使少数优秀成果都被淹没在了平庸“成果”的汪洋之中。在国际上,更多诚信的中国学者因为那些学术不端者而被污名化、受到质疑。

2018年5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打击学术不端,拟建立全国性失信行为数据库、“低质量”期刊黑名单以及负责规范学术不端的政府机构。这一举措被誉为“史上最严措施”、“无禁区零容忍”。

在这里我还是要推荐下我自己建的大数据学习交流裙:805127855, 裙 里都是学大数据开发的,如果你正在学习大数据 ,小编欢迎你加入,大家都是软件开发党,不定期分享干货(只有大数据开发相关的),包括我自己整理的一份2018最新的大数据进阶资料和高级开发教程,欢迎进阶中和进想深入大数据的小伙伴。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qacby2798/article/details/8413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