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跟鬼谷子学处世 跟菜根谭学修身

作者:郑建斌

第一章 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不管是人还是事物,都分为阴类和阳类。阴阳两类人都各有优缺点,有崇高与卑劣之分,有阳光与阴暗之别。并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所体现出来的“阴”或“阳”也不一样。针对这些不断变化的“阴”和“阳”,我们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胜算,让自己深得人心。

识人,就是通过对他人种种的观察,进一步了解其性格及内在品质。学会识人,是掌握处世技巧的第一课。会识人的人能识全面,不会识人的人仅识到枝节;会识人的人读内在的本质,不会识人的人仅读表面的现象。人仅仅能力强、会做事还不够,会识人才是最重要的。

曾国藩的“识人”是根据日常对人的相貌言谈、行为举止的观察,然后敏锐地收集、分析所能接收到的一切信息,从中提取有用的成分,最后达到深入了解一个人的目的。他后来之所以能步步高升,和他的“识人善任”有很大关系。

初进职场时,他喜欢站在办公大楼前看着来往的人,从人们不同的穿着、表情、动作等方面,猜测他们的性格、职业等,以此磨亮眼光和心智。

鬼谷子说:“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意思是,向他人反复袭击,所有的情形都可以通过说话反映出来,圣人可以诱导愚者和智者,这些不用再怀疑。由此看来,察言是门很有学问的技巧。

与他人交谈时,可以采取非常随意的态度,让对方放松警惕,这样,其内心的思想,往往会在口头上流露出来。

然后,再适时向对方提问,就可以从谈话中探知别人的真实本性。

鬼谷子告诉我们:“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要根据别人的言谈来听他的辞意。如果其言辞有矛盾之处,就反复诘难,其应对之辞就会出现。

一个心理健康、感情丰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语速。一般而言,说话语速较慢的人比较厚道老实,性格内向,可能会有点木讷。而说话飞快的人,比较精明,热情外向,偏向于张扬的性格。

鬼谷子曾经总结出了与不同的人交谈的策略,堪称精辟:“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意思是,同聪明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广博的知识;与知识广博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善于雄辩;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依靠简明扼要;与地位显赫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宏大的气势;与富有的人谈话,就要依靠高屋建瓴,眼光要高;与贫穷的人谈话,要从如何获利的角度来探讨。针对不同的目标对象,有策略地沟通,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交谈中,要注意对方的年龄。对年长的人,最好谦虚些、服从些。对于年龄相仿者,态度可以稍微随便些,但也应该注意分寸,不可出言不逊,伤人自尊。在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异性同事说话时,尤其注意,不宜乱开玩笑、态度暧昧,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猜疑。

年纪比你小的人,应该保持慎重、深沉的态度,注意不要对其随声附和,夸夸其谈,以免降低对方对你的信任与尊重。

交谈中,应注意对方的语言习惯。不同地方的人,语言习惯不同,自己认为很合适的语言,在其他人听来,可能很刺耳,甚至认为你是在侮辱他。

说话还要考虑对方与自己的亲疏关系。如果彼此关系浅薄,交情不深,你与之深谈,则显得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关于对方的,反倒是忠言逆耳,显得你冒昧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这样说道:“贪婪之人,常给人以清廉的样子;淫邪之人,常伪作纯情之举;奸佞之人,有时故作正直面目出现。”

所以可以通过显露出来的表面现象,来揣摩人隐藏在内心的情绪。

曾国藩的识人秘诀,就是善于观察他人平常的表情、言语及行为。通过得到的信息,自然可以理出对方若干思维模式及行为规律。然后再根据对方在待人处事时表现出来的蛛丝马迹,换个角度仔细分析,就看清了人的本质。

一个人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离不开体态语言。体态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它很少具有欺骗性,所以想了解他人的心理状况时,体态语言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工具。

所谓“摩意”是一种与“揣情”相类似的方法。进行“摩意”时,要投其所好进行测探,其人的

内情自然会通过表相反映出来。

一般情况下,以行动和言语相对照,就能正确地透视人心。但是,如果对方始终没有行为表现,我们也不能一直被动地等待下去,必须积极地采取行动,诱使对方有所行动之后,再加以观察,以明辨真伪或掌控他人。

摩意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隐性策略的运用。即在他人放松戒备、疏于防范的情况下,从与主题似乎不相关的方向入手,来间接地获取情报。

那些仁人君子必然轻视财货,所以不能用金钱来诱惑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资财;勇敢的壮士自然会轻视危难,所以不能用祸患来恐吓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镇守危地。根据对方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才有胜算。

只是告诉他自己处世多年得出的一条经验: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要试着去爱他。总经理说,他就曾“鸡蛋里挑骨头”般地在一位上司身上找优点,结果,他发现了对方的两大优点,而对方也逐渐喜欢上了他。

遇到各种难对付的人,一定要调整心态,机智应对。有的人脾气暴躁,雷厉风行,你在他面前做事就得又快又好,体现出速度和效率;有的人不急不躁,喜欢按部就班,你就得讲究做事的程序和步骤,不能让他挑出毛病来;有的领导重视下属的汇报和解释,你说话就要有说服力,使他放手信任你。

对方若是个要面子的人,你就要给足他面子,在他面前多奉迎赞美,凸显他的实力、身份和地位。对方向来若非常务实,你就必须注重实干,脚踏实地,展现才能,做出成绩。

第二章 偏听偏信受蒙蔽,集思广益出真知

鬼谷子说:“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意思是,圣人不会随便苟同别人,也不会不苟同别人;不会什么都听,也不会什么都不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智慧,不要轻信所听到的言论,应学会用事实明辨是非。

《荀子·大略》中说:“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会再流传了。聪明人每听到一句言论,都能静下心来理清来龙去脉,思考言论背后的真相,这样再高明的谣言也会不攻自破。而谣言最爱的,自然是那些不经思考就随意相信的人。

是由于人们存在着“从众心理”,总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是正确的,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种安全感,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一个人一味盲目轻信或为强权所迫,会扼杀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理性判断是非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败的分水岭。

试想一下,在众人说“是”的时候你是否敢于挺身说“否”?康辉告诉我们:“当你开始不那么盲目,不那么轻易地相信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就成长了。”

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建议,是智者的表现,也是一种胸怀。在人的一生中,被指责批评是很平常的事情,关键是看怎样对待。

现实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要自认为智商高、能力强,对他人给予的意见或建议视而不见。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自己盲目自信的缺点,进行积极的理性分析,这样才能使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鬼谷子说:“耳贵聪,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意思是,对耳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灵敏;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就不会被任何表象蒙蔽。集思广益,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于成功决策是大有裨益的。

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如果觉得自己的思路有局限,不妨多听听他人的看法,向他人请教一下。

鬼谷子认为:“于事度之往事,验之来事。”意思是,万事要借鉴以往的或前人的经验。在接受他人意见时,要“虚心平意,以待倾损”,要内心谦虚,心平气和地接受,以防止倾覆失败。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的杯子,那么他就能怀着一颗谦卑的心,以无限的热情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不断充实自己。

不论人的资历、能力有多出众,在浩瀚的社会里,都是非常渺小的。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于低头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一直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鬼谷子指出:“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会运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会运用自己的笨拙,而宁可用愚人的巧妙之处。

如果先看一个人的长处,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发挥他的价值;如果先看一个人的短处,其长处和优势就容易被掩盖和忽视。

第三章 打动人的是言语,驱动人的是利益

要想摸清对方有什么,需要什么,探察其虚实,就要以他的嗜好和志向为切入点,给他机会让他畅所欲言,我们得到足够多的信息之后,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对方的需要。

如果想要深刻地影响他人,就要做到从他人最细微的需求出发。人际交往中,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真正关注的事物往往都是十分个性化的。聪明人总会十分努力地去探知他人的特殊需求,再力求帮助其实现,以达到让对方帮自己的目的。

人都有爱好,办事时要揣其好而选择不同的方法。有时可循其善性而为之,有时也可循其劣性而进行,你只要能摸清对方好哪一口儿,然后据之制定切实有效的策略,就能影响及控制对方。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爱好往往会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对于各种不同的爱好,我们要善加识别,善加利用。针对对方的爱好下手,能够增加胜算。

古人云:“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意思是说,穿了别人的衣服,怀里就会装着别人的心事或隐忧。换句话说,收下了别人送来的礼物,就得为别人办事。所以,要想求人办事,就得首先学会给别人送礼。送礼需要精心谋划,仔细琢磨,送到对方的心坎里,才会激起感动的浪花,收到理想的效果。

说着奸佞话的人,由于会谄媚,反而让人觉得忠厚可信;说着奉承话的人,由于会吹捧,反而显得智慧博学。可见,世人都喜欢会说恭维话的人,没有人会对他人的赞美无动于衷。

要把“飞箝”之术用于为人处世上,就要揣度他们的智力和才能、度量对方的权利和财力大小、估计对方的社会地位高低,以此为根据来迎合他、附和他、大大地奉承他,使他感到很有荣誉感、成就感,进而得意忘形,不能把握自己。此时就可以告诉他真实意图了,断然不会遭到拒绝。这就是利用“飞箝”之术牢牢地拖住对方的办法。

总之,要恭维,就必须捕捉到对方的关注点。而要找出别人的关注点,就要用眼睛去发现、去挖掘。概括地说,从话题中由两点可以捕捉到对方的关注点:他转移的话题是他真正感兴趣的;他说得越多、重复率越高的地方,是他最在意的。只要用心,这些我们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

捭阖之道,是从阴阳两方面试探对方,即利与害。对积极向上的人,应该与其谈论光明向上的道理;对消极保守的人,应讲述求全保身的生存之道。如果我们依照人的这种心理去说服,就能无往而不胜。

与上司说话,必须谈新奇的事来打动他。与下属说话,要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无论他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掌握其类型,查清其底细;然后设法消除敌意,建立联系,从而打造共同利益,这是我们所依据的方式。一旦结成共同利益体,自然能得到对方的倾力支持。

为了与他人更好地建立联系,当我们与内心坦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一起时,应该尽量表现出高远的理想,展现出正直的情怀,畅谈人生道理;但当我们与见利忘义、心胸狭窄的人打交道时,就应该拿出谦虚谨慎的态度,使其觉得你与他们有着相似的观点和利益。

故小人尚利,君子尚义。对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对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想要说服他人,一定要先暗中分析是否可行,透彻辨明所得所失,以便影响对方的意向。说服的过程是说服者对被说服者攻心的过程,也是被说服者心理渐变的过程。运用好说服的策略,在实践中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看法,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所以,应先故意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与对方拉近心理距离,而且要注意照顾到对方的利益。

人与人之间,很难在一开始就产生共鸣,往往必须先诱导对方与你有交谈的兴趣,经过一番深刻的对话,才能让彼此更加了解。正面一时讲不通,不妨搞些“旁敲侧击”。有时也可借题发挥,讲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道理。

也没能从鲁国得到什么便宜。

子贡在游说的过程中,充分抓住了各国不同的需求和心理,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区别对待,讲清利害,巧妙周旋,展示了自己高超的说服术,成功解除了鲁国面临的亡国之危。

高超的说服方法是,应该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针对实际把握要讲的内容,该讲的一定要“点到”,同时又要注意留下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对方去领悟、消化。

我们在说话时,要灵活运用鬼谷子的这些智慧。正话反着说,硬话软着说,好话多说,坏话少说,让自己的舌头打个弯再说话,说话办事才可游刃有余。

第四章 小技巧能救大局,小疏漏能坏大事

大事业都是从小处开始的,一砖一木垒起来的楼房才有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现实生活中,理想远大的人比比皆是,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们往往空有大志,却不肯低头弯腰去认真做好身边的小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如果真的想成功,就一定要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毛病,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鬼谷子明确指出:“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意思是,万事万物在开始时都像秋毫之末一样微小,一旦发展起来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宏大。这提示我们:要学会防微杜渐。

生活中充满了隐患,有一些看起来非常偶然的小事会帮助或伤害我们,所以认清小事的本质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见微知著,往往容易酿成大祸。小事就好比是精密仪器上的一个零部件,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却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这个“零部件”出错,那就意味着全盘皆输。一个不注重小事,忽略小处的人,是不可能有冷静的头脑及精辟的分析的。

在工作中,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往往就在于他们的粗心大意、莽撞轻率,没有把小事放在心上,也不严格要求自己。这种懒散、马虎的做事风格很容易转化为习惯,而人一旦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势必会对工作结果造成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做工作就是做小事,任何细微之处都可能成为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不论是对待客户,或做其他的工作,都需要细心。只有把工作中的每件小事做好,工作才会更加出色。

任何事物都会出现裂缝,小的裂缝会酿成大的裂缝,在裂缝的萌芽状态时就要抵住。一定要及时查漏补缺、弥补缝隙,不要让裂痕越来越大,以致无法挽救。

如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恶语相侵,针锋相对,甚至是大打出手,结果只能是激化矛盾、两败俱伤。其实有摩擦有矛盾,只要不是恶意***,不是不可调和的敌我矛盾,就应该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主动承担责任,说一声“对不起”,这样,剑拔弩张、急风暴雨就会化作微笑握手,和风细雨。

从实际情况看,要做到不计前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们一旦结仇,彼此之间就会心怀怨恨,并不是轻易就能化解的。这需要当事人有足够的勇气,较高的思想修养,还要善于自己说服自己,才能奏效。

我们与他人在不同的场合中交往接触,总免不了有意见相左、磕磕碰碰的时候,但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各自都应主动退让、多担待一点、少计较得失。这有利于减少矛盾、保持人际间的融洽,于人于己都是有益的。

为人处世,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小人。职场中的“小人”随处可见,他们的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兴风作浪很让人讨厌。与小人打交道时务必考虑周全,最好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因为小人会不择手段地算计人,即使你再聪明也会防不胜防。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可谓是为人处世中与小人打交道的至理名言。小人特别善于琢磨别人,敢于为极小的恩怨不惜付出大代价。冲突起来,你纵使赢了小人,也会付出代价,惹得一身腥。所以,对于那些既不要脸又不要命的小人,还是避一避为好。

明智者心中时刻牢记“警惕”两字,力戒给他人留下把柄,同时以“不得罪”为上法。明智的做法是:别和小人们过度亲近,但也不要嫉恶如仇地和他们划清界线。因此,与奸诈狡猾的人来往,最好“虚与委蛇”,似是亲密,实是时时戒备;似是尊敬,实是求其疏远。只有如此,才能使其无机可乘。

如果你遇到这么一位上司,你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多点头,少摇头,唯唯诺诺是最佳选择。但你要多一个心眼,万一他要你做的事是一个圈套,你也不必当面翻脸,只需找借口推诿不干即可。碰到这样的同事,最好的应付方式是敬而远之,能避就避,能躲就躲。办公室里他要亲近你,找一个理由立即离开,做事不要和他搭伴儿。

鬼谷子认为,嘴巴是用来吃饭的,而不是用来乱讲话的,因为言多必失。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如果经常对身边的人和事评头论足,容易惹怒领导或同事,从而埋下灾祸的导火线。做人如果常在众人之中鼓唇弄舌,搬弄是非,随意嘲笑他人,都不是一种好现象,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及早纠正革除,总有一天,会自食苦果。

身在职场,要尽量少说话,不加注意就有可能自毁前程。职场上,我们每天和客户、同事、领导之间难免有话要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应该有讲究。很多时候,有些人吃亏就是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即使十句话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可你如果说错一句话就会立刻受到指责。所以一个有修养的人宁可保持沉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不能随便说。

所谓病言,就是由于气力不足而说的话;所谓忧言,就是由于内心烦闷而说的话;所谓怒言,就是由于心怀不满而说的话;所谓喜言,就是由于放松而说的没有重点的话。以上五种言辞只有把握好才能使用,只有必需时才能使用。

少说,并不是让我们不说,而是让我们说该说的话,恰如其分地说话,绝不可胡说、乱说。

如果你不能够确定自己要说的话对人、对事是否有益无害或者利多害少,那就不如不说。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多做少说,踏实做人。

在竞争过程中,应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矛盾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在敌人内部没有矛盾的时候,或者矛盾不明显的时候要善于制造矛盾,使之自相瓦解。利用或有意激化敌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化解自己和他人的矛盾。反之,对那些有利于敌不利于己的矛盾,则尽力使其缓和,直到清除矛盾。

一位公司管理者想要赶走被他视为眼中钉并对企业发展有滞碍的人,但这个人的根基深厚,如果一开始就直接把矛头指向这个人,势必会遭到反击。

于是,不妨先不动声色地对其他部门进行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公司的职员渐渐习惯这种冲击。然后,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这时候,经历了数次的人事变动,人们对后来的冲击已经麻木了,反抗的欲望弱了,事情就容易处理得多。

总之,隐蔽策动术是一种符合规律的高超谋略,我们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

第五章 没有才干无法立足,不讲团结无处安身

派系有争斗,夹在中间的人就面临着选择的问题。要想长久立足,必须对形势有正确的判断,过于投机和选错了人,都会影响日后的发展。一旦选准了人,就要毫不犹豫地跟从。立场鲜明、始终如一地对待他人,才能赢得长久的友谊与信任。

在单位或组织内部,往往存在着种种“派系斗争”。派系斗争不是以原则定是非,而是以人事定是非,在工作中党同伐异。只要是自己一派的,无论何事都予以支持;不是自己一派的,无论何事均予以反对。

先冷静而客观地对比双方的实力,关注形势的动态发展,然后再对未来情况作出尽可能精确的判断。这样就可根据综合情况,决定站在谁的队伍。

站队其实就是选择那些有共同利益追求的人,而且确保合作过后,他很难对你构成致命伤害。这需要对对方有明确的判断,了解他的人品、能力、行事风格等,同时,对周围的形势及人心向背等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与互相存有矛盾的上司们周旋时,你可以采取“等距离外交”策略。即你要与上司们保持同等距离,不亲此疏彼,要一视同仁。这是一种最为明智的做法。从理论上说,在应对互相存有矛盾的上司时,采取中立的态度是可取的。也就是说,采取一种等距离的工作方式,跟谁都不过分密切。或者说,完全从一种纯工作的角度着想,没事尽量少与上司们打交道。特别要注意不让其中一个上司认为你是另一个上司的人。

面对派系斗争,需要灵活巧妙地应对。从理论上说,在与互相存有矛盾的人相处时,采取中立的态度是可取的。但“中立”不是“骑墙”。现实生活中,那些两面倒的人被称为“骑墙派”。骑墙派就是墙头草,没有自己的主意,谁势大就倒向谁。骑墙派向来因它的无立场而遭人反感,今天站在这一边,明天又走向了那一边,这时双方都会视你为敌人,而当他们发现你并非敌人时也不会原谅你而会选择鄙视你。

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这一方的利益。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的君主,必然要违背某一方的意愿。身在职场,无法保持中立时就要作出明确的选择,妄想两边讨好的人很可能左右都落空。

“骑墙群”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老想着讨好、迁就身边人,这样会活得没有自我,活得太累。既想讨好每一个人,又想不得罪每一个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容易吃力不讨好。

惯于“骑墙”的人,目的是谁也不得罪;但谁也不得罪,到最后很有可能就是得罪了每一个人。这样的人或许可以讨好一时,但不可能愚弄长久,末了终会为人唾弃。人们大都不喜欢“两面派”,不喜欢模棱两可的语言。人间自有公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在站队问题上,一定要有明确而清醒的认识与选择。

要想长久立足,必须对形势有正确的判断,并有自己的一定之规,过于投机和反复改变,都会遭人唾弃,影响最后的成功。对一个人来说,方向和抉择至关重要。选择的对错,决定日后的生存状况。选准人,立场鲜明、始终如一地对待,才能赢得长久的友谊与信任。

职场上选准老板非常重要。这需要权衡利弊、明智取舍,绝不可凭一时感觉,盲目决断。在选择老板的过程中要正确判断,这会使你避免因“看错人,跟错人”造成的遗憾及损失。

一旦选准了靠山,就要忠诚地跟从,但跟从不是依附,而是借助。不管跟从于谁,都要给自己留后路。因为强弱形势瞬息万变,今天的强者,或许就是明天的弱者,甚至会是惨不忍睹的失败者。你依附过深,不留后路,到时难免跟着一起毁灭。

能有一个硬靠山虽然很好,但它不会总靠得住,甚至还有倒的时候。只有一个靠山,就等于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一张牌上,一旦这人身败名裂,自己不但失去了依靠,说不准还会连累自己。

其他政治势力的态度可以不闻不问。殊不知,在政治舞台上,没有永远不倒的靠山,将一切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有朝一日,他轰然倒下,你该怎么办呢?

要想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有时候需要“狡兔三窟”。

单位越大,人际关系越复杂,复杂的利害关系容易产生“派系”问题。因此身在职场的人必须多听、多看、多了解单位内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冷眼旁观,以糊涂的表象应对各方的争斗。千万不要有轻易跟哪个部门领导结成同盟的想法,公司的事情和秘密永远比你想象得要复杂和深奥得多,不明了此点,就很容易成为某次斗争的牺牲品。

总之,处世的艺术,其实是一个平衡的艺术,既要左顾右盼,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要瞻前顾后,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要想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多长几个心眼,这是灵活处世的最优选择。

距离法则指的是,人际交往应找准合适的距离,交往距离过近不如远一些。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太远,关系会显得生疏;但也不能距离太近,太近了关系太过亲密,势必会出现摩擦、厌烦,同样也不能更好地施加影响。

戴高乐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没有距离,领导决策就会过分依赖于秘书或者某几个人,进而使他们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之私,后果将会非常严重。所以,与下属相处还是保持一定距离为好。

在上下级之间,领导者有尊严才有神秘感,才能影响人。一旦上下级之间过于亲密,就会失去这种神秘,领导者的吸引力也就会荡然无存。因为“亲近滋长轻视”,任何人在他的贴身侍从眼里都成不了什么英雄。因此,上下级之间不可以过亲,否则会造成彼此的伤害。

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同他人在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经济上保持相对独立,在行动上不形影相随。

假如你只亲近个别领导,对正直的领导者来说,他可能会这样想:此人拉关系

倒挺在行的,工作恐怕是做不好的;对不够正直的领导者来说,他也许会这样考虑:此人大概没有多少能耐,一来就得依附我,以后可以当工具使。这样一来,你必定会在今后的交际中处于被动。

鬼谷子的定位是:互相利用,利则趋,害则离。

职场中离不开借力,你借我力,我借你力,互惠互利。但是切记:不会有永远的朋友,可以做盟友,却不要做死党,和谁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第六章 表面风光是虚文,控制局面是目的

借刀杀人之计属阴谋而非阳谋。平常之时,不可不防;非常之时,不可不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谓把“借”字文章做得老练精妙。

借刀杀人的计谋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

“借刀”为聪明人的谋胜之术。“借刀”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借人力、借财物、借条件、借谋略、借媒介、借势力几种。如果一个人能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够把握彼此之间进退的尺度,在必要的时候借力发挥,利用一下各方面的力量,自然会更利于事情的进展。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其中,“擒”是目的、结果,是实质;“纵”是方法、手段,是表象。

先放他一马,目的在于使对方的斗志逐渐懈怠,逐渐消耗对方的体力、物力,然后再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一般来说,人们普遍都有种逆反心理,你越屈就,他越是端架子,想办的事儿就很难谈成了。如果你心平气和,若即若离,摆出一副可有可无的姿态来,对方看见了,无形中就会产生这样一个印象:他实力雄厚,但自己的时间有限,要办什么事,赶紧趁早吧!

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心里有什么想法,不要轻易地表露出来。

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的人面前最容易失败。如果你说的比实际需要的少,必定会令你看起来更有威望。如果你能小心翼翼地控制要吐露的思想,他人就无法洞察你的真实意图,从而会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在你的面前。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掌控他人,心里有什么想法,不要轻易地表露出来。清代重臣曾国藩深谙控制情绪之道,他不仅自己常常检点自己的言行是否表现欲太强,而且对其下属有这一倾向的人也及时教诲。不敢再胡言乱语了。

要懂得控制情绪,别轻易表现喜怒哀乐。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灾祸,必须严守“深藏不露”的原则,也就是说,不乱发议论,不显露你的企图,不结党结派,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对手就难以钻空子了。

收敛一下你率真的性格吧,在你走向社会之后,就不要再随意流露情绪。在人际交往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不让自己的哀乐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控制,就得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必要时伪装自己,深藏不露。

先谋而后动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智慧,是人生的指南针,我们都应该先谋而后动,为自己谋一个光灿的未来!

做事情要以用智为上,那些只凭蛮力斗狠之人,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只能是个失败者。如果你一味使蛮力,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如果你能隐藏起自己的目的,采取奇策去做事,这样就可以避开眼前的危机而化险为夷。

自古以来,成功人士的计谋总是不同凡响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打破常规的做法可以从中演绎出变化无穷的奇招妙策。

棋坛上有句话,叫“一招错,满盘皆输”。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招法”对成功的重要性。从普遍的意义上看,招法越是奇特,胜算的把握性越大。

第七章 明路是选出来的,麻烦是躲出来的

亨利·比彻尔说:“一个人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应该得到什么,而是自己是什么。”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该从事什么职业,适合做什么工作。认识你自己,开发属于你的领域,这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鬼谷子认为,“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意思是,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了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你要分析自己的各个方面,把自我的独特价值或能力找出来,然后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改进,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才有胜算。

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某种领域智能的优势和弱势,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的最佳点,使自身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最重要的是你应该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短项是什么,之后要做的就是敢于放弃短项,将你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你的优势上,这样你才会更容易成功。

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在抉择之前难免要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如果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思维决定一个人的路途。无论是解决新问题,还是对旧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善于改变自己的思路,不按照常理去想问题,就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成效。

人总会遇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但你的思路绝不能被钳制住,只要思路是活的,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第八章 看清周围情势,不扯逆风之帆

竞争谋略的根本不在于力气,而在于看清周围情势。利用形势所产生的力量去做事,就能够以弱胜强。社会复杂多变,环境有利时,就积极进攻,环境不利时,就隐藏自己,等待时机。只有把握好进退的分寸,根据情势灵活应对,才能顺利达成目的、赢得成功。

“贵人”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能力出众的人,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有贵人相助,的确对事业有助益。一个聪明的人知道,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有时候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达成目的,这就需要寻找能够帮助自己的人。

也许你正一穷二白,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开创自己的事业,那么你不妨试着寻找生命中的贵人。使自己成为一流人物的途径之一,就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里,要积极设法与站在优势地位的人交往,并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和精华,这对你的生活和工作必将大有助益。有心者要常去结交那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当你变成他的圈子里的人后,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你自己本身也会自发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

人只有认清形势,并抓住相应的机会,才能使自己消灾免祸,有所收获。

当时局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时,有智慧的人在此情况下是不会迎着风头上的,他们懂得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静观事态变化,寻找合适的时机。

在顺境中,会面对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一定要坚决果断地把握机会,大踏步前进;在逆境中,有很多挑战和阻碍前进的不利因素,你一定要懂得进和退的选择

退是为了更好的进,今天的退是为了明天的进,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甚至更多步。所以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捭阖有度,适时进退。这种灵活的选择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智慧,往往会影响甚至改变人生。

在说话过程中,委婉在于含蓄地表达,不仅让人接受,还可深得人心。学会含蓄,懂得委婉,可增强说服效果。所以,我们应当掌握好这一有利于人际交流的语言表达方式。

“刚柔术”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武器。“刚”是指一个人刚直不阿、坚持原则,但一味的刚,就容易折断。古往今来,有太多人由于“刚”而招来灾难,一生坎坷不受重用。柔,就是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在细枝末节上适时、适度地让步、弯曲,以达到双方满意的双赢状态,但一味的柔,则难免会变得软弱,易受人欺。为人处世,只有刚柔并济、外圆内方,才能顺利地达成目标。

处世应刚柔相济。刚,是指一个人有自己的原则和价值标准,不被人所左右。尽管每个人处世的方法不同,但都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持有单纯的想法。在现实世界里,过度的单纯不是一种可爱,而是一种幼稚。做人单纯本身不是错,而关键是社会环境复杂,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懂得适度伪装自己,以防被人欺诈被人骗。这是处世和生存的基本条件。

“装疯卖傻”是一种临危之时收敛锋芒、韬晦待机的应变战术。它既能有效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又能出人意料地获得成功。运用这种战术的分寸在于“装假”必须“成真”,必须做到天衣无缝,才能真正起到欺瞒对方,保护自己的作用。

第一章 言辞讲究分寸,行动不能放肆

古人云:“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如果说一个人总是喜欢显露自己的才干,表现自己的优秀,那么他必然会遭受很多的挫折,这是做人不谙世事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人应当适当隐藏自己的锋芒,以避开一些明枪暗箭。

所以,我们要学会隐藏自己,“才华须隐”不仅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竞争的方式。在名誉、利益面前,尽量不要表现得过于热衷,以免成为众人嫉妒、排挤的对象。即使有所追求,也应该在表面上含而不露,应该有技巧地去赢得他人的认同。

自己懂了一点东西,就自高自大骄傲于人,这就好像盲人手执灯烛,照亮了别人,自己却看不到光明。因此,我们要善于看轻自己,这其实是一种高明的人生策略,它需要豁达的胸怀和冷静的思考。

人在顺境时最易忘乎所以、失去警惕,一忘形种种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这样往往会栽跟头。所以,做人贵在以超然之心看待自己的得与失,要做到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失态。

每个人都会有短处、隐私,这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隐藏在内心的不堪回首的经历。交往中,切不可拿对方的缺陷来开玩笑,因为对任何人来说,击中痛处,都会引起别人的不快,甚至使他们做出过激行为。不揭人短、不暴露人隐私,这不仅是一种公德,也是一种修养。

承认错误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愿意承认错误的人终究很少。心理学家高伯特说:“人们只在不关痛痒的事情上才象征性地认错。

能驾驭自己的感情,才能真正驾驭自己。人是有理性的,人的行动不仅受到情感的支配,而且要受理性的控制,学会自律,明智取舍,不但有利于事业

的发展,更有利于生活的愉悦。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建立起“可”、“否”的观念。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事先在脑海中有一个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以这个标准为参考,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

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会成为一种习惯。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你的人格和智慧也会因此变得更完美。

第二章 保持自知之明,弃非分之想

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异化,不知不觉地变得世故起来,但如果身处期间,却能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这可谓真功夫。

世故是一种“病”态,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势力,而成熟则是长期修炼的结果,是一种人生独特的美。

一个成熟的人懂得换位思考,乐于退让,遇到一切不顺心的事、讨厌的人,都能从容应对不伤和气又不失立场。成熟的人,不怨天尤人,不媚俗媚上,不人云亦云;做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处世不卑不亢,淡定自若。成熟者遇事头脑冷静,坚持原则,有主见,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成熟者对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作敢当,往往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如果一味追求世故圆滑,逢场作戏,势必会钻进自己的圈套,后悔往往来不及。生活历练中,我们应让自己有一双会分辨真善美的眼睛,并坚持自己应该坚持的东西,不媚俗、不盲从。


更多资讯请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

qrcode_for_gh_7159fb337d37_258.jp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543925535/231673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