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分词系列】 8 更好的新词发现算法

分享一下我老师大神的人工智能教程!零基础,通俗易懂!http://blog.csdn.net/jiangjunshow

也欢迎大家转载本篇文章。分享知识,造福人民,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果依次阅读该系列文章的读者,就会发现这个系列共提供了两种从0到1的无监督分词方案,第一种就是《【中文分词系列】 2. 基于切分的新词发现》,利用相邻字凝固度(互信息)来做构建词库(有了词库,就可以用词典法分词);另外一种是《【中文分词系列】 5. 基于语言模型的无监督分词》,后者基本上可以说是提供了一种完整的独立于其它文献的无监督分词方法。

但总的来看,总感觉前面一种很快很爽,却又显得粗糙;后面一种很好很强大,却又显得太过复杂(viterbi是瓶颈之一)。有没有可能在两者之间折中一下?这就导致了本文的结果,达到了速度与效果的平衡。至于为什么说“更好”?因为笔者研究词库构建也有一段时间了,以往构建的词库总不能让人(让自己)满意,生成的词库一眼看上去,都能够扫到不少不合理的地方,真的要用得需要经过较多的人工筛选。而这一次,一次性生成的词库,一眼扫过去,不合理的地方少了很多,如果不细看,可能就发现不了了。

I. 分词的目的

分词一般作为文本挖掘的第一步,仿佛是很自然的,但事实上也应该问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分词?人本来就是按照字来书写和理解的呀?

当模型的记忆和拟合能力足够强(或者简单点,足够智能)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分词的,直接基于字的模型就可以做,比如基于字的文本分类、问答系统等,早已有人在研究。但是,即便这些模型能够成功,也会因为模型复杂而导致效率下降,因此,很多时候(尤其是生产环境中),我们会寻求更简单、更高效的方案。

什么方案最高效?以文本分类为例,估计最简单高效的方案就是“朴素贝叶斯分类器”了,类似的,比较现代的是FastText,它可以看作是“朴素贝叶斯”的“神经网络版”。要注意,朴素贝叶斯基于一个朴素的假设:特征之间相互独立。这个假设越成立,朴素贝叶斯的效果就越好。然而,对于文本来说,显然上下文紧密联系,这个假设还成立吗?

注意到,当特征之间明显不独立的时候,可以考虑将特征组合之后,使得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减弱,再用朴素贝叶斯。比如,对于文本,如果以字为特征,则朴素假设显然不成立,如“我喜欢数学”中的“喜”和“欢”、“数”和“学”都明显相关,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将特征进行组合,得到“我/喜欢/数学”,这样三个片段之间的相关性就没有那么强了,因此可以考虑用上述结果。可以发现,这个过程很像分词,或者反过来说,分词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将句子分为若干个相关性比较弱的部分,便于进一步处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分的可能不一定是“词”,也可能是短语、常用搭配等。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4053881 查看本文章

说白了,分词就是为了削弱相关性,降低对词序的依赖,这一点,哪怕在深度学习模型中,都是相当重要的。有些模型,不分词但是用CNN,也就是把若干个字组合作为特征来看,这也是通过字的组合来减弱特征间的相关性的体现。

II. 算法大意

既然分词是为了削弱相关性,那么我们分词,就是在相关性弱的地方切断了。文章《【中文分词系列】 2. 基于切分的新词发现》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只是那里认为,文本的相关性仅由相邻两字(2grams)来决定,这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合理的,比如“林心如”中的“心如”、“共和国”中的“和国”,凝固度(相关性)都不是很强,容易错切。因此,本文就是在前文的基础上改进,那里只考虑了相邻字的凝固度,这里同时考虑多字的内部的凝固度(ngrams),比如,定义三字的字符串内部凝固度为:


这个定义其实也就是说,要枚举所有可能的切法,因为一个词应该是处处都很“结实”的,4字或以上的字符串凝固度类似定义。一般地,我们只需要考虑到4字(4grams)就好(但是注意,我们依旧是可以切出4字以上的词来的)。

考虑了多字后,我们可以设置比较高的凝固度阈值,同时防止诸如“共和国”之类的词不会被切错,因为考虑三字凝固度,“共和国”就显得相当结实了,所以,这一步就是“宁放过,勿切错”的原则。

但是,“各项”和“项目”这两个词,它们的内部凝固度都很大,因为前面一步是“宁放过,勿切错”,因此这样会导致“各项目”也成词,类似的例子还有“支撑着”、“球队员”、“珠海港”等很多例子。但这些案例在3grams中来看,凝固度是很低的,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回溯”的过程,在前述步骤得到词表后,再过滤一遍词表,过滤的规则就是,如果里边的n字词,不在原来的高凝固度的ngrams中,那么就得“出局”。

所以,考虑ngrams的好处就是,可以较大的互信息阈值情况下,不错切词,同时又排除模凌两可的词。就比如“共和国”,三字互信息很强,两字就很弱了(主要还是因为“和国”不够结实),但是又能保证像“的情况”这种不会被切出来,因为阈值大一点,“的情”和“的情况”都不结实了。

III. 详细的算法

完整的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统计:选取某个固定的,统计2grams、3grams、…、ngrams,计算它们的内部凝固度,只保留高于某个阈值的片段,构成一个集合;这一步,可以为2grams、3grams、…、ngrams设置不同的阈值,不一定要相同,因为字数越大,一般来说统计就越不充分,越有可能偏高,所以字数越大,阈值要越高;

第二步,切分:用上述grams对语料进行切分,并统计频率。切分的规则是,只有一个片段出现在前一步得到的集合中,这个片段就不切分,比如“各项目”,只要“各项”和“项目”都在中,这时候就算“各项目”不在中,那么“各项目”还是不切分,保留下来;

第三步,回溯:经过第二步,“各项目”会被切出来(因为第二步保证宁放过,不切错)。回溯就是检查,如果它是一个小于等于字的词,那么检测它在不在中,不在就出局;如果它是一个大于字的词,那个检测它每个字片段是不是在中,只要有一个片段不在,就出局。还是以“各项目”为例,回溯就是看看,“各项目”在不在3gram中,不在的话,就得出局。

IV. 代码实现

下面给出一个参考的代码实现。首先,为了节约内存,写一个迭代器来逐篇输出文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gjttfc/article/details/840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