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帧差分法”的运动目标检测

一、原理

    摄像机采集的视频序列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如果场景内没有运动目标,则连续帧的变化很微弱,如果存在运动目标,则连续的帧和帧之间会有明显地变化。

    帧间差分法(Temporal Difference)就是借鉴了上述思想。由于场景中的目标在运动,目标的影像在不同图像帧中的位置不同。该类算法对时间上连续的两帧或三帧图像进行差分运算,不同帧对应的像素点相减,判断灰度差的绝对值,当绝对值超过一定阈值时,即可判断为运动目标,从而实现目标的检测功能。

                      

    两帧差分法的运算过程如图2-2所示。记视频序列中第n帧和第n1帧图像fnfn1,两帧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记为fn(x,y)fn1(x , y),按照式2.13两帧图像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进行相减,并取其绝对值,得到差分图像Dn

                                                                                  

    设定阈值T,按照式2.14逐个对像素点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图像Rn’。其中,灰度值为255的点即为前景(运动目标)点,灰度值为0的点即为背景点;对图像Rn’进行连通性分析,最终可得到含有完整运动目标的图像Rn

                                        

二、三帧差分法

    两帧差分法适用于目标运动较为缓慢的场景,当运动较快时,由于目标在相邻帧图像上的位置相差较大,两帧图像相减后并不能得到完整的运动目标,因此,人们在两帧差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帧差分法。

            

   三帧差分法的运算过程如图2-3所示。记视频序列中第n +1帧、第n帧和n1帧的图像分别为fn+1fnfn1,三帧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记为fn+1(x , y) fn(x , y) fn1(x , y) , 按照式2.13分别得到差分图像Dn+1Dn,对差分图像Dn+1Dn按照式2.15进行与操作,得到图像Dn’,然后再进行阈值处理、连通性分析,最终提取出运动目标。 

                   

    在帧间差分法中,阈值 T 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阈值T选取的值太小,则无法抑制差分图像中的噪声;如果阈值T选取的值太大,又有可能掩盖差分图像中目标的部分信息;而且固定的阈值T无法适应场景中光线变化等情况。为此,有人提出了在判决条件中加入对整体光照敏感的添加项的方法,将判决条件修改为:

                               

    其中, N A为待检测区域中像素的总数目,λ为光照的抑制系数,A 可设为整帧图像。添加项表达了整帧图像中光照的变化情况。如果场景中的光照变化较小,则该项的值趋向于零;如果场景中的光照变化明显,则该项的值明显增大,导致式2.16右侧判决条件自适应地增大,最终的判决结果为没有运动目标,这样就有效地抑制了光线变化对运动目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三、两帧差分和三帧差分的比较

    图 2-5 是采用帧间差分法对自拍序列 lab 序列进行运动目标检测的实验结果,(b)图是采用两帧差分法的检测结果,(c)图是采用三帧差分法的检测结果。lab序列中的目标运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运动目标在不同图像帧内的位置明显不同,采用两帧差分法检测出的目标会出现“重影”的现象,采用三帧差分法,可以检测出较为完整的运动目标。

               

    综上所述,帧间差分法的原理简单,计算量小,能够快速检测出场景中的运动目标。但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帧间差分法检测的目标不完整,内部含有“空洞”,这是因为运动目标在相邻帧之间的位置变化缓慢,目标内部在不同帧图像中相重叠的部分很难检测出来。帧间差分法通常不单独用在目标检测中,往往与其它的检测算法结合使用。

   

     


        </div>
            </div>

一、原理

    摄像机采集的视频序列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如果场景内没有运动目标,则连续帧的变化很微弱,如果存在运动目标,则连续的帧和帧之间会有明显地变化。

    帧间差分法(Temporal Difference)就是借鉴了上述思想。由于场景中的目标在运动,目标的影像在不同图像帧中的位置不同。该类算法对时间上连续的两帧或三帧图像进行差分运算,不同帧对应的像素点相减,判断灰度差的绝对值,当绝对值超过一定阈值时,即可判断为运动目标,从而实现目标的检测功能。

                      

    两帧差分法的运算过程如图2-2所示。记视频序列中第n帧和第n1帧图像fnfn1,两帧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记为fn(x,y)fn1(x , y),按照式2.13两帧图像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进行相减,并取其绝对值,得到差分图像Dn

                                                                                  

    设定阈值T,按照式2.14逐个对像素点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图像Rn’。其中,灰度值为255的点即为前景(运动目标)点,灰度值为0的点即为背景点;对图像Rn’进行连通性分析,最终可得到含有完整运动目标的图像Rn

                                        

二、三帧差分法

    两帧差分法适用于目标运动较为缓慢的场景,当运动较快时,由于目标在相邻帧图像上的位置相差较大,两帧图像相减后并不能得到完整的运动目标,因此,人们在两帧差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帧差分法。

            

   三帧差分法的运算过程如图2-3所示。记视频序列中第n +1帧、第n帧和n1帧的图像分别为fn+1fnfn1,三帧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记为fn+1(x , y) fn(x , y) fn1(x , y) , 按照式2.13分别得到差分图像Dn+1Dn,对差分图像Dn+1Dn按照式2.15进行与操作,得到图像Dn’,然后再进行阈值处理、连通性分析,最终提取出运动目标。 

                   

    在帧间差分法中,阈值 T 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阈值T选取的值太小,则无法抑制差分图像中的噪声;如果阈值T选取的值太大,又有可能掩盖差分图像中目标的部分信息;而且固定的阈值T无法适应场景中光线变化等情况。为此,有人提出了在判决条件中加入对整体光照敏感的添加项的方法,将判决条件修改为:

                               

    其中, N A为待检测区域中像素的总数目,λ为光照的抑制系数,A 可设为整帧图像。添加项表达了整帧图像中光照的变化情况。如果场景中的光照变化较小,则该项的值趋向于零;如果场景中的光照变化明显,则该项的值明显增大,导致式2.16右侧判决条件自适应地增大,最终的判决结果为没有运动目标,这样就有效地抑制了光线变化对运动目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三、两帧差分和三帧差分的比较

    图 2-5 是采用帧间差分法对自拍序列 lab 序列进行运动目标检测的实验结果,(b)图是采用两帧差分法的检测结果,(c)图是采用三帧差分法的检测结果。lab序列中的目标运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运动目标在不同图像帧内的位置明显不同,采用两帧差分法检测出的目标会出现“重影”的现象,采用三帧差分法,可以检测出较为完整的运动目标。

               

    综上所述,帧间差分法的原理简单,计算量小,能够快速检测出场景中的运动目标。但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帧间差分法检测的目标不完整,内部含有“空洞”,这是因为运动目标在相邻帧之间的位置变化缓慢,目标内部在不同帧图像中相重叠的部分很难检测出来。帧间差分法通常不单独用在目标检测中,往往与其它的检测算法结合使用。

   

     


        </div>
            </div>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konglong2017/article/details/827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