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HTTP协议六种请求方法

1.GET

2.HEAD

3.PUT

4.DELETE

5.POST

6.OPTIONS

抛砖引玉,聊下概念性的东西先:
HTTP协议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是一个基于TCP/IP通信协议来传递数据,包括html文件、图像、结果等,即是一个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请求和应答的标准。
HTTP协议特点

1.http无连接: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端完成客户端的请求后,即断开连接。(传输速度快,减少不必要的连接,但也意味着每一次访问都要建立一次连接,效率降低)

2.http无状态: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每一次请求都是独立的,不记录客户端任何行为。(优点解放服务器,但可能每次请求会传输大量重复的内容信息)

3.客户端/服务端模型:客户端支持web浏览器或其他任何客户端,服务器通常是apache或者iis等

4.简单快速

5.灵活:可以传输任何类型的数据
客户端请求消息

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到服务器的请求消息包括以下格式:

请求行,请求头部,空行,请求数据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服务器响应消息

服务器响应包括如下格式:

状态行,消息报头,空行,响应正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序号 方法 描述
1 GET 发送请求来获得服务器上的资源,请求体中不会包含请求数据,请求数据放在协议头中。另外get支持快取、缓存、可保留书签等。幂等
2 和get一样很常见,向服务器提交资源让服务器处理,比如提交表单、上传文件等,可能导致建立新的资源或者对原有资源的修改。提交的资源放在请求体中。不支持快取。非幂等
1 GET 发送请求来获得服务器上的资源,请求体中不会包含请求数据,请求数据放在协议头中。另外get支持快取、缓存
1 GET 发送请求来获得服务器上的资源,请求体中不会包含请求数据,请求数据放在协议头中。另外get支持快取、缓存
3 HEAD 发送请求来获得服务器上的资源,请求体中不会包含请求数据,请求数据放在协议头中。另外get支持快取、缓存
4 PUT 和post类似,html表单不支持,发送资源与服务器,并存储在服务器指定位置,要求客户端事先知道该位置;比如post是在一个集合上(/province),而put是具体某一个资源(/province/123)。所以put是安全的,无论请求多少次,都是在123上更改,而post可能请求几次创建了几次资源。幂等
5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某资源。和put都具有破坏性,可能被防火墙拦截。如果是https协议,则无需担心。幂等
6 CONNECT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就是把服务器作为跳板,去访问其他网页 然后把数据返回回来,连接成功后,就可以正常的get、post了。
7 OPTIONS 获取http服务器支持的http请求方法,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的性能,比如ajax跨域时的预检等。
8 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一般禁用,防止被恶意攻击或盗取信息。

GET 和 POST 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以上只是一种规范,如果非要给get加上request body,或者给post的url上带上参数,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听说『99% 的人都理解错了 HTTP 中 GET 与 POST 的区别』??说,get发送1个tcp包,而post发送两个tcp包,后来被验证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get如果也发送body,则也会发送Expect:100
PATCH 和 PUT 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比如更新一个userinfo,包含name,age,sex等多个字段,如果只修改了age,如果用put来更新,则需要把其他没有变更的也要提交到服务器,但是使用patch,则只需要提交age到服务器即可。这都是协议层面来讨论的。

get

请求示例

GET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getTimerInitStatus HTTP/1.1    
Accept: application/json, text/javascript, */*; q=0.01
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
Referer: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toLicenseTimerConfig?id=7
Accept-Language: zh-CN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OW64; Trident/7.0; rv:11.0) like Gecko
Host: 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Cookie: _ga=GA1.2.1909963682.1524537669; _gid=GA1.2.563928490.1529501401

以上对应

第1行 请求行
请求方法(get)+空格+url(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getTimerInitStatus)+空格+协议版本(HTTP/1.1)

第2-10都是请求头部

Accept:表示客户端接受的内容类型,按照先后顺序表示客户端接收数据的先后次序

X-Requested-With:以x开头的是非http标准,一般是某种技术的出现而定义的;这里是用来判断是http请求还是ajax请求。

Referer:从这个页面访问请求行里的url

Accept-Language:客户端接受内容返回优先选择的语言

Accept-Encoding:客户端可以接受的服务器对返回内容进行编码压缩的格式。

User-Agent:客户端运行的浏览器类型信息。

Host:头域指定请求的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HTTP/1.1必须包括Host,否则返回400

Connection:表示是否需要持久连接。如果web服务器端看到这里的值为“Keep-Alive”,或者看到请求使用的是HTTP 1.1(HTTP 1.1默认进行持久连接),它就可以利用持久连接的优点,当页面包含多个元素时(例如Applet,图片),显著地减少下载所需要的时间。要实现这一点, web服务器需要在返回给客户端HTTP头信息中发送一个Content-Length(返回信息正文的长度)头,最简单的实现方法是:先把内容写入ByteArrayOutputStream,然 后在正式写出内容之前计算它的大小。

Cookie:http请求时,会把保存的cookie也发送服务器。cookie是保存在客户端里的,分为内存cookie和硬盘cookie。前者随着浏览器关闭而消失,后者由过期时间或者用户手动清除。因为http请求是无状态的,所以服务器为了认证,会生成sessionid,让浏览器setcookie保存起来,每次请求携带上认证信息。这部份以后再聊吧。

响应示例

HTTP/1.1 200 OK
Server: Apache-Coyote/1.1
Cache-Control: private
Expires: Wed, 31 Dec 1969 16:00:00 PST
X-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prod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Date: Wed, 20 Jun 2018 15:00:16 GMT

{"advancewarn":"1","userstatus":"1","ldap":"1","licensealarm":"1","deltempzipfile":"1","sctmlicense":"0","user":"1"}

第1行 状态行

第2-8 消息报头

Server:包含处理请求的服务器信息,包含多个产品注释和标识。

Cache-Control:告知缓存机制是否可以缓存和类型,private是只能当前用户,不能被共享。

Expires:响应过期时间

X-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配置,这里表示读取的是application-prod.properties

Content-Type:返回数据的类型和字符编码格式

Transfer-Encoding:告知接收端,报文采取了何种编码,chunked表示服务器无法确定消息大小,一般比如下载等,就采用chunked。

Date:返回消息的时间

第 9 行 空行

第 10 行 响应正文

消息报头指定了是返回json字符串。

POST

请求示例

  POST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editTimer HTTP/1.1
Host: 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Length: 35
Accept: application/json, text/javascript, */*; q=0.01
Origin: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
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7.0.3396.87 Safari/537.36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harset=UTF-8
Referer: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toAdminTimerConfig?id=7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
Cookie: _ga=GA1.2.199305797.1501211992; _ga=GA1.1.199305797.1501211992; _gid=GA1.2.56449187.1529562439; _gat_gtag_UA_111346521_2=1

type=del&interval=1200&timelag=7200
第1行同 get

第2-13 行 请求头部

Content-Length:告知服务器,请求数据的大小

Origin:origin类似refered,但比refered更人性化,origin只出现在post中,而origin也不携带敏感信息和具体url路径。

Content-Type:http请求提交内容的编码类型,一般只有post需要设置。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缺省)和multipart/form-data。

第14行 空行

第15行 请求数据
响应示例

HTTP/1.1 200 OK
Server: Apache-Coyote/1.1
X-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prod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Date: Thu, 21 Jun 2018 07:36:58 GMT

{"result":"edit timer success"}

---------此处省略------------

结束语:其实我们大部分情况下只用到了GET和POST。如果想设计一个符合RESTful规范的web应用程序,则这六种方法都会用到。不过即使暂时不想涉及REST,

了解这六种方法的本质仍然是很有作用的。大家将会发现,原来web也是很简洁明了的。下面再次依次说明这六种方法。
1,GET:GET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了,它本质就是发送一个请求来取得服务器上的某一资源。资源通过一组HTTP头和呈现据(如HTML文本,或者图片或者视频等)返回给客户端。
GET请求中,永远不会包含呈现数据。
2,HEAD:HEAD和GET本质是一样的,区别在于HEAD不含有呈现数据,而仅仅是HTTP头信息。有的人可能觉得这个方法没什么用,其实不是这样的。
想象一个业务情景:欲判断某个资源是否存在,我们通常使用GET,但这里用HEAD则意义更加明确。
3,PUT:这个方法比较少见。HTML表单也不支持这个。本质上来讲, PUT和POST极为相似,都是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但它们之间有一个重要区别,
PUT通常指定了资源的存放位置,而POST则没有,POST的数据存放位置由服务器自己决定。举个例子:如一个用于提交博文的URL,/addNew。
如果用PUT,则提交的URL会是像这样的”/addNew/abc123”,其中abc123就是这个博文的地址。而如果用POST,则这个地址会在提交后由服务器告知客户端。
目前大部分博客都是这样的。显然,PUT和POST用途是不一样的。具体用哪个还取决于当前的业务场景。
4,DELETE:删除某一个资源。基本上这个也很少见,不过还是有一些地方比如amazon的S3云服务里面就用的这个方法来删除资源。
5,POST:向服务器提交数据。这个方法用途广泛,几乎目前所有的提交操作都是靠这个完成。
6,OPTIONS:这个方法很有趣,但极少使用。它用于获取当前URL所支持的方法。若请求成功,则它会在HTTP头中包含一个名为“Allow”的头,值是所支持的方法,如“GET, POST”。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448255/article/details/8293345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