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经济学》七、美国的生命线正是我们中国

前面我们说,随着小岛上的人越来越多,面临了新的问题,无论是偷鱼贼的横行,外来强盗的入侵还是岛上的内部纠纷,都让岛民们深恶痛绝。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为所有人服务的政府,每个岛民呢都让渡出一些自身的权利,让政府出面,来保障所有人的自由、权利和财产。转过来又为了要约束政府的权利,大家就设立了宪法和一系列制度安排,把政府关在了一个精心设计的笼子里。于是,美索尼亚岛国成立了。
后来,为了获得民众最大程度的支持,政府开始想办法让大家相信,我给予你们的,能够比向你们索取的要多。为了兑现这个承诺,政府开始发行鱼邦储备卷,禁止岛民捕鱼,并且使用官鱼。随着鱼卷的连年超发,官鱼的价值不断的缩水。这便引发了通鱼膨胀,而不断超发鱼卷能实现政府所有承诺的魔力,就像毒品一样,吸了一口就根本停不下来。官鱼不断的缩小,直到银行里只剩下鱼骨头的时候,联邦储备银行主席格林芬知道,这个弥天大谎已经撒不下去了。赶紧跑到参议院召开了紧急会议。
在会场上,格林芬说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但是这个弥天大谎又不能告诉民众。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参议院的大门突然被推开了,进来了几个长相奇特的人。
这几个人是远在东海的一个叫做“中岛帝国”的大使。在遥远的中岛帝国,所有的居民都还在徒手捕鱼,经济缺乏自由,发展的相当缓慢。在那里人人都抓鱼,所有的鱼都要交给国家,由国家再来决定谁应该得到多少。
中岛帝国的情况和美索尼亚岛国出现第一份资本前的情况很像,那时候没有储蓄,没有银行,没有信贷更没有企业。在美索尼亚人看来,中岛帝国的经济还处于黑暗时代。
而值得赞扬的是,中岛帝国的国王很明智,他明白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得知美索尼亚国的经济发展经过之后,国王对他们先进的银行、信贷和贸易系统以及人们的奢侈生活方式印象深刻,他决定,也要让自己的岛屿像他们一样的繁荣起来!
中岛帝国经过研究推测说,拥有鱼邦储备卷是打开发展之门的钥匙。因为这种鱼卷可以在整个海域流通,可以买到小鼓岛上的小鼓,也可以买到狂舞岛上的防晒油。所以首先要拥有鱼邦储备卷,才可以融入到岛际贸易当中。
于是,在参议院的会场上,中岛帝国的大师提出用真鱼来交换鱼邦储备卷。美索尼亚政府听了之后高兴的要死啊,爽快的签订了协议。
从此,美索尼亚岛国的经济翻开了新的一页。每天都有装满鱼的船从中岛帝国驶来,然后拿走一堆崭新的鱼卷。
中岛帝国拿到了鱼卷怎么使用呢?首先就是需要渔网来提升自己的捕鱼效率,于是艾伯渔网公司接到了一大笔订单。该买的东西买了之后,还剩下一些鱼卷,因为国内没有银行,只有把这些鱼卷又存回到鱼邦储备银行。
这对美索尼亚来说真是天大的好事,一方面,来自中岛帝国的需求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存入银行的鱼使得可用贷款增加。尽管美苏尼亚人消费比储蓄要多,但是因为中岛帝国又把鱼卷存了回来,银行可以提供足够的低利率贷款。最重要的是,因为有了大量的真鱼,官鱼上的肉也多了起来,通鱼膨胀的问题基本消失,物价停止了上涨,又是一片幸福繁荣的景象。
中岛帝国也日新月异,购买了渔网之后,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凡是使用渔网的人都可以把多抓到的鱼留归自己。这样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中岛帝国的岛民都非常明智,不断的用积蓄购买了资本,扩大生产。现在已经可以制造一些勺子、饭碗之类的东西。但是他们的企业家们还是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尽量生产那些可以兑换成鱼邦储备卷的产品,就是集中生产那些美索尼亚人需要的东西,赚取更多的鱼卷,尽管这些东西他们自己也很需要。
 
我们从故事中看到。美索尼亚岛国就是美国,中岛帝国就是指我们中国。这么多年来,很多人都觉得中美关系是一种互惠双赢的双边贸易关系。美国得到廉价的商品和贷款,而中国获得了制造能力和就业机会。但是,这真的是一种双赢的安排吗?
作者说,美国人可是占了天大的便宜。
对美国人而言,他们不用生产就可以得到商品,不用储蓄就可以得到贷款。而对中国人来说,他们辛勤工作却不能消费自己所生产的东西,他们努力储蓄却得不到贷款。
美国的低利率正是由国外的高储蓄造成的,我们不要忘记想要借贷,首先一定要有储蓄。所幸的是对于美国来说,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借与存的关系可以不受到国境的限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之前所说的,每一个贷款买房的美国老太太背后一定站着一个储蓄买房的中国老太太。
到目前为止,美国手中的王牌一直是美元的地位。它作为世界的官方储备货币,是一切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美国的贸易伙伴,所有人交易时都需要使用美元。那么,即便没有人购买美国的产品,人们也需要美元。而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这样的运气。
外国人持有的美元很多都存在美国的银行里,因而又可以借贷给美国人。这么一来,美国人才能在不储蓄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贷款。
目前中美关系总是在不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作者警告说,在美国政府决定与中国划清界限之前,需要好好认清这条生命线。当然,既然这种关系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结束得越早痛苦就越小,对美国人来说尤其如此。白食吃得越久,当有朝一日没得吃的时候,那时候就越是不容易自食其力。
 
我们再看看后面的故事,现在美索尼亚岛国上鱼邦储备银行的主席已经换成了伯南柯。
作者就是在暗喻美联储前任主席本.伯南克。他在2006年至2014年这八年时间内连任美联储主席一职。
故事中的伯南柯主席认为,现在的美索尼亚岛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像是捕鱼和制造这种脏活累活我们就没有必要自己干了,就外包给中岛帝国之类的穷国吧。而我们的岛民就可以去做做厨师啊,做做艺术家或者是演说家这样的服务性的、更加高级的工作。
按照伯南柯的意思,小岛上的服务业蓬勃的发展了起来,以前遍布小岛的制造工厂现在已经大部分都变成了销售进口货物的零售公司。像是之前查理创立的老字号查理冲浪公司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之前都是在制造冲浪板,现在查理的后人建立起了冲浪学校。并且跟中岛帝国签订了代生产冲浪板的协议,向他们支付鱼卷,但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设计和冲浪技巧培训还是留在国内。
与此同时在大海的另一边,中岛帝国因为有了渔网技术,捕鱼量大大提升。攒够了钱又学着建设了大型捕鱼器。他们实行24小时工作制,三班轮岗,不断的抓鱼,大部分鱼都出口到了美索尼亚岛国。鱼邦储备卷也就如潮水般的涌向中岛帝国。
在正常的贸易关系当中,比如说之前讲的小鼓岛和狂舞岛之间,他们的产品相互进行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出口给你小鼓的目的是我需要你们的防晒油。但是中岛帝国和美索尼亚之间,中岛帝国积攒钞票的意愿导致了两者间完全不同的贸易关系,变成了一个岛主要负责生产,而另一个岛主要负责消费。
当然,中岛帝国相信他们这样的付出最终一定可以得到回报,到时候他们就可以不用捕鱼,靠储蓄就可以安稳度日了,但是中岛帝国的人却没有意识到,美索尼亚连自己的百姓都没有能力养活,怎么可能兑换鱼卷给他们呢?
在美索尼亚的一次会议上,鱼邦储备银行主席伯南柯说,我们和中岛帝国的关系,堪称是最新最有效经济分工的典范,为什么呢?
因为美索尼亚国在消费方面有优势,这对整个海域都是有利的。你看啊,其他的任何岛屿都没有像我们这么强大的购买力,我们的消费能力相当的可靠。我们拥有宽敞的道路、豪华的汽车和奢华的别墅,我们乐观进取,即便是身无分文也还是敢花钱。所以啊,其他的岛屿可以更有效的把消费这个活计外包给我们嘛。
而且中岛帝国也擅长储蓄和制造,所以把制造业包给他们也是效率最高的嘛。
 
作者说,与大多术经济学家的观点一样,伯南柯认为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最大的消费群体便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尽情的购物比卖力的干活更快乐更爽,这谁不知道?但是,最终是那些卖力工作的人把商品放到货架上的,而不是那些尽情购物的人。货架上没有产品,那还谈什么消费呢?
回到现实当中的美国,作者说,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经济失衡是各大经济会议的重要议题。讨论归讨论,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这里所谓的全球经济失衡说起来也容易理解,他就是指一个现象,就是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的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这里再解释一下,主要就是说美国和以我们中国为代表的这些发展中国国家之间的长期收支不均衡的状态,就叫全球经济失衡。
最明显的证据那就是美国的贸易逆差。其实在美国历史上的多数时期,美国的出口都是大于进口的,是贸易顺差的状态。尤其是接近20世纪中期的时候,贸易顺差额还相当巨大。美国利用这些盈余在国内和国外都置办了更多资产。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末,贸易平衡被打破了。自1976年以来,美国开始常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的贸易逆差为100亿〜500亿美元,虽然数额巨大,但仍在掌控之中。到了20世纪90年代,逆差冲破1000亿美元关口。虽然数额大得惊人,然而与美国巨大的经济总量比起来,这个缺口还算不上个大事。不过,一进入21世纪,情况就变得严重了。
21世纪的头10年是中国作为出口型经济大国崛起的10年。在这10年里,美国的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都达到6000亿美元,2006年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763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每个美国人,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分摊2500美元。
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贸易逆差的扩大。如果没有全球经济系统对美元的内在需求,任何国家都无法长期维持这种失衡状态。各家公司和各国政府都会拒绝用商品去交换无法购买任何东西的货币。
幸好,2008年经济衰退开始后,美国的贸易逆差有所减少。但是,正如我们亲眼目睹的那趟,美国的政策很快终结了这种积极的趋势。
正常来讲,贸易逆差能够自我调节。
如果一个国家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也就是说其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就会在国际上形成对其货币的需求,如果你想要该国的产品,你就需要该国的货币。所以,强势的贸易地位会使一国货币坚挺。反过来,弱势的贸易地位会导致该国货币疲软。如果没有人想购买你的产品,也就没有人需要你的货币了。
但是,一旦一国的货币升值,该国的产品也会相应涨价。这就给处于弱势贸易地位的国家提供了进入该国市场的机会。他们的商品销售得越多,国际市场对其货币的需求就越大。这股货币平衡力量会使脱缰野马般的贸易失衡得到控制。
这一段貌似有点绕,意思就是说,处于贸易顺差的时候,你卖出去的东西多,就说明大家都想买你用你的钱买你的东西。那么你的货币就会升值。但是升值了之后,你的东西就涨价,别国的东西就相对便宜,那么大家又去拿别国的货币买别国的东西。这就反过来又抑制了大家对你的货币的需求。这就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然而,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以及中国政府保持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决定破坏了这一机制。
作者说啊,在近些年来,为了给自己国家的出口企业提供一种理论上的优势,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在抑制本国的货币升值。这就引发了人们所说的“全球货币战争”。可是这完全就是一个让人摸不到头脑的对抗,因为最终的目的不是要除掉对手,而是要干掉自己。
这里我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国家都不希望本国的货币升值。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会影响出口贸易,很简单,刚才说的,因为你的货币值钱了,就意味着你的东西在国外的价格上涨,少了价格的优势,出口减少。而相对的进口呢?我们的货币升值了,那买别国家的东西就便宜了,这就导致进口增多,最终使得国际收支平衡趋向负值,这是我们听的最多的一个影响。对吧?
一个国家如果抑制本国的货币升值,那么商品在对外销售的过程中就是在主动放弃利润,而且,廉价的货币也是在提高自己的进口成本。有意的弱化本国货币,这就意味着让自己人民的生活水平会下降。
有的同学不一定听的明白,我展开来说说,当初在解读《经济学通识》的时候说过这件事情,首先要搞清楚货币相对升值和贬值,就是要搞清楚汇率。
其是啊汇率是由一个国家A和另一个国家B之间互相的资源需求所决定的。如果两国之间都没有需求,那么自然就不存在汇率。如果A国对B国的需求增加,那么A国的货币就相对于B国的货币贬值,说到底汇率是由需求决定的。我们国家的货币是应该贬值还是升值,是由对方对我们国家产品的需求决定的。
以前美元强大,对其他货币表现出升值趋势,就是由于全球对于美国制造的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原因。同样道理,现在人民币升值,是中国制造崛起,是全世界对中国制造商品的需求急剧增长的结果。因为中国生产的商品受欢迎,所以全世界都挥舞着钞票,争着要兑换人民币购买中国的商品和服务,所以我们才感受到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那么现在,我们选择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要用8块钱人民币才能换人家1美元的东西,现在人家觉得我们中国东西好,所以给他6块钱,人家就愿意给我们1美元,这就是人民币升值。但是我们坚决不干,我们说:不行不行,给你6块钱不行,我一定要给你8块钱。那么这个时候就等于说你现在白送了2块钱,既然多买多送,那么美元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因为划算啊!有便宜谁不占呢?对吧?中国的外汇储备直线上升,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3.3万亿美元,部分原因就是这样造成的。那人民币全换成美元了,你就要加印人民币啊,不然怎么够流通呢?所以这样的结果就是稳住了汇率,也引入了通货膨胀。
但是这样的通胀还不能说是坏事,因为这样的通胀不是政府连年滥发钞票造成的,而是“稳住汇率”的自然反应。既然中国经济相对别国经济变强了,那么这种强势不在汇率上反映出来,就得在物价上反映出来。
那么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
  • 1、外国的广大消费者占便宜,每买一美元的东西就可以白占2块钱人民币的便宜。
  • 2、过多的外汇流入中国。外汇其实就是一张欠条,是我们中国人替外国人干了很多的活,外国人打给我的欠条,我们拿欠条可以换回外国的产品和服务。
  • 3、中国国内通货膨胀势头加剧,大家都想占人民币的便宜,纷纷用他们自己的钞票换人民币,兑换多少人民币,我们就要加印多少人民币进行流通。
  • 4、如果美国的本国货币发生通货膨胀。那么我们手上的欠条,就是我们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就将下降,意味着我们过去的一部分都白干了。
  • 5、恶性循环,中国货过分便宜了,导致我们以后还要白干。
薛兆丰认为,在国际贸易问题上最大的谬见就是出口多就是好的,为了能多出口似乎可以不计代价。因为人们认为弱化本国货币可以促进出口,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如果真是这样那全世界还会有穷国家吗?贬值自己的货币,易如反掌,但是物价飞涨会使得农民的生活大打折扣;而不能从外国人那里换回等值的商品,更是在逼本国人替外国人做免费劳动。摒除经济学谬见,有助于我们平心静气的权衡和选择货币制度。
这里扩展了一下,也复习了下之前《经济学通识》中说过的内容。
当我们的小岛故事中的各个岛屿,都慢慢发现拿着美索尼亚岛国的鱼邦储备卷根本就不能换到真鱼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hangwoo/p/981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