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瀑布模型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TGBTrial/article/details/82725678

瀑布模型
这里写图片描述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它是一个项目开发架构,它的开发过程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到产品的发布和维护,一共分为六个基本的阶段。
即:指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运行和维护

  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反馈,这样某个阶段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去上个阶段或者更上一个阶段去进行修改。
  ·第一次接触软件工程的开发模型,也听过往后很多的模型跟瀑布模型都有联系,所以对此模型要好好了解了解
  为什么叫做瀑布模型?顾名思义,因为这样的开发过程就像是瀑布一样,水的流向是一样的,都朝向同一个方向,并且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才可以到下一个过程,就像该模型一样,先做计划,做好计划才可以进行需求分析,做完需求分析才可以进行设计,当然你也可以先设计再去需求分析,不过那样的话就不能叫做瀑布模型了

定义
  【1】瀑布模式是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工作阶段,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2】是很牛的温斯顿·罗伊斯在1970年提出来的。

核心思想
  瀑布模型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题简化,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现实与物理现实分开。

简单描述
  它是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现在介绍一下它的运行过程,其过程是从上一个过程输出的结果作为该项过程的所需对象并作为输入,利用这一输入实施该项过程应完成的任务给出该项过程的工作结果,并把其作为输出对象传给下一个过程。同时评审该过程的实施,如果没有问题,则进行下一个过程;否则,返回前面,或者更前面的过程。
  不过对于那些经常变化的项目而言,瀑布模式毫无价值。

优点
【1】提供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
【2】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缺点
【1】各阶段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因为是线性开发,所以只能在末期看到开发结果,增加了开发风险
【3】我觉得最突出的就是不灵活,不能适应用户的需求变化

·目前对于瀑布模型的了解仅限于能查到的对其的介绍,不过再往后接触的过程中一定会更深层次地对瀑布模型进行分析与理解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GBTrial/article/details/8272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