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杂想2

**系统性思考与互联网生态,战略与战术,以终为始

    孤立的事物,它的属性是无法比较的。

   一个人它的高度,体重等属性有具体的值(比如一个人身高1.8米,重180公斤),但是单独的一个人,是没有高矮,胖瘦这个概念的,这个人既不高也不矮,既不胖也不瘦,身高1.8米,重180公斤就是他本来的样子,只有与其他个体发生联系,才有比较属性,比如他比张三高,比李四重。推而广之,万事万物如果孤立存在,那么好坏,成败,难易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把孤立的事物,放入一个系统,才有比较属性。

      

     系统性思考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现在流行的“打造互联网生态”本质上或许就是系统性思考布局互联网。

 

 战术为战略服务,弃卒保车,兵败诱敌,战术层面都是“失败”的(卒被吃了,打仗输了),战略层面都是“成功”的(保车的目标实现了,诱敌的目标实现了),这或许就是乐视“硬件亏本、靠内容广告赚钱”的商业逻辑。

     系统性思考,互联网生态,战术与战略,以终为始,表述不一样,名称不一样,不过个人认为,似乎都指向一句话“追溯本质,把握本质”。    

 

**用"追溯本质"的思维看问题

    什么是最好的工作?

    什么是最好的系统架构?

    哪款手机最好?

    ……

    没有绝对意义的最好,只有个人意义上的最好,这里的最好指的是最大程度满足给定的条件。

    选择是多条件权衡,加权求和的过程

    比如系统就有可靠性,可扩展性,实时性等方面的考虑,不同的权重,就有不同的选择

     (权重: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比如学年成绩中月考占20%,期中占30%,期末占50%。)

**用“追溯本质”的思维看敲代码

   

    在软件的设计,编码,测试这个系统中。      

    代码是设计思维的表达,真正有价值的是这种设计思维,如果没有设计思维,仅仅敲代码,那么程序员只会沦为一种“生产工具”。(个人觉得以后会出现语音输入代码功能)

    在产品和软件开发这个系统中。

    本质是满足用户需求,设计层面优秀的设计,如果脱离了用户需求,从产品层面看,都是垃圾设计。

**真理 

   事实真理或经验真理:例:南极洲没有兔子
   必然真理:如:2+2=4
   经验真理是作为事实为真,它们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我们能够想象出来什么情况会使他们为假,他们只有基于(我们的或他人的)经验才能被知道。所有为真的经验陈述都仅仅偶然为真。

**知识来源于自身,只能自证

苏格拉底说,知识来源于自身,需要我们自己来发现他。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老师从来没有直接传输给我们什么知识,只是指出了一条道路,扫清了认识的迷雾,将知识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真正能否吸收知识,只能依赖于自身。

**公开读书总结有益加深理解

       昨天在写归纳<<纯粹理性批判指要>>时发现,公开性的总结内容,有助于更快速,更深入理解书籍内容

       以前写归纳总结都是不公开的,写完就放到一边,也不管条理是否清楚,道理是否简明,反正自己看得懂就行了,而昨天尝试公开性的写总结,发现有一种内在的约束能够促使作者将语言组织通顺,条理整理清楚。

       这种约束就是,当外部有机会对文字进行检验的时候,作者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对读者负责,从而促使作者思考两个问题。

        1.理解的门槛是否足够低,能否让读者轻松的明白文字的内容,这就促使作者细致把握最基础的概念,把原本模糊的认知,经过整理和斟酌后变成清晰的文字。

        2.能否引导读者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的理解文字内容,既不会太肤浅,也不会感觉逻辑混乱,而是有一个主线,贯穿全文,做到"望文生义",这就促使作者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分层次,辨先后,然后有序表达出来。这种整理概念关系,形成结构的过程,对作者而言,就是一个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

**快播之我见

    1.技术中立性

       技术本身没问题,结果取决于被告如何利用这个技术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问题的根源不在快播上,而在于大众,但快播有监控的职责。

    2.法律的滞后性

        法律是死的,法律背后是法律精神(用词不准确),法律只是法律精神的一种描述,现在事物发展越来越快,有可能一些东西违背了过去的字面的法律,但不违背法律精神,因为法律存在滞后性。

        比如网易公开课<<公正>>第5集33分10秒提到了一个案例,一个代孕母亲与一对夫妇签署了一份协议,完成代孕后孩子归夫妇所有,夫妇支付一笔钱给代孕母亲,结果代孕母亲非常喜欢新生的孩子,并且没有将孩子给予那对夫妇。一般来说,双方签署协议,就应当按协议的规定来履行职责,但本案法官判决协议无效,孩子归代孕母亲理由中有一条就是在文明社会中,有些东西是不可以买卖的。

    3.判决应考虑更深远的影响

             有许多案例是前所未有的,这类案例的判决,对后面的案子有举足轻重的参照作用,应当考虑更深远的影响。

     4.如要做有罪判决,必须找到快播公司主观上传播色-情信息的事实依据

     5.快播公司认为全世界的技术都没法做到检测视频中的情色信息,我个人观点认为事实如此,但是即使全世界都做不到,任何一个公司都应在考虑效益的同时兼顾好内容监控,不能以无能为力为借口,毕竟努力去做而没做到和完全不作为,结果上看完全一样,但从发展上来看,前者蕴含着变化的趋势,后者永无变化的可能。

     6.综上所述,从结果来看,从快播服务器上查出了大量色-情视频,快播公司监管不力已经是事实了,因此,重点在于快播公司能否提供证据表明他在一直持续的改进监控机制。

 **刻板印象,共性与个性

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比如我们会认为老年人行动比年轻人慢,医生很有爱心,但是有时候个别事件往往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因此我们就要完全抛弃刻板印象吗?

刻板印象有存在的意义,它反映的是一种共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是正确的,有助于我们把握一个群体的特征,只是每个个体有自己的个性,把握好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就好了。

共性与个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举个例子:
水果,是共性还是个性?水果与苹果相比,水果是共性;水果与果实相比,水果是个性。
可见,共性与个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依据一定条件还可以相互转化。

**心理期望

       有个故事,一个小孩跟父母斗嘴,离家出走,到了一家面馆,老板给他吃了一碗面,他感激涕零,这个时候老板就问他,你父母给你煮了十几年的面条,你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呢?

      

       每个人潜意识中都会对他人的行为有一个基本的心理期望,如果对方的行为高于心理期望,人就会高兴,低于心理期望,人就会失落。一个人高兴或者失落,跟过去产生的总效用没关系,而是跟外界行为和自己心理期望之间的差距有关。

       若要常乐,降低自己对外界的心理期望可能是个不错的方式。

**二八法则和长尾效应

     二八法则的重点在于关注最有价值的部分,而长尾效应让我们不要忽视长尾部分的力量,貌似二八法则和长尾理论是相互矛盾的。

     不过从成本角度分析就一点不矛盾了,时间和人力都是有限的,二八法则说明要将有限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投入到能够产生最大价值的部分,而长尾理论的诞生也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边际成本不断降低,甚至接近于0,因此二八法则和长尾效应不矛盾,核心只有一个,用有限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价值。

**实事求是

     经常遇到困惑,同样的方法,有2种相反的结果,各自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到底哪种方法是正确的?

    

     比如:陈胜,吴广,分封天下诸侯,同力戮秦。刘邦也想效仿,谋士说:"陈胜那时并没能独占天下之地,重立六国后裔,对陈胜来说,是为自己广植党羽而给秦朝增树强敌。即所谓把不是自己的东西取来送给别人,行施恩惠之虚名,获得福益之实惠。但对汉王来说,重立六国,却是分割自己拥有的东西去资助敌人,空设虚名而实受祸害。这便是所做的事情相同,可得与失的趋向已各异的例子。"

    

      上面是一个形同而势异的例子,同样的方法(分封诸侯),对陈胜吴广而言是明智之举,对刘邦而言是败笔。

       脱离了条件的结论是扯淡,结论本身没有对或者错,只有适用与不适用。碰到一个问题,即使有相关经验,也要谨慎对待,很可能初始条件发生了改变,环境因素发生了改变,因此原有结论已经不适用了。

       总结起来就是实事求是       

**知行合一

     有3个状态

     第一状态:不知道

     第二状态:知道(我们可以知道的很多,但是很难真正知道什么是重点)

     第三状态:做到          

**应景式教育

    应景式教育的问题在于做样子,粗通皮毛,而不是通过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规律。

    举个例子:

    1.

    塞翁失马这个故事出现在语文课里,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但也仅仅只是个故事。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一句话"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联系到一块,朦胧中就像有层纸被捅破了,譬若北辰,消吾永夜,在混乱的信息世界中找到了一点引路的光芒,。

    现在想来,为什么语文课本不捅破这层纸,从描述事物表象,上升到规律的总结呢?

    将规律总结出来,呈现给学生,就像埋下了一颗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的。

   

**M2C

   M2C:Manufacturers to Consumer(生产厂家对消费者),生产厂家(Manufacturers)直接对消费者(Consumers)提供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特点是流通环节减少至一对一,销售成本降低,从而保障了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质量。  

    个人认为M2C以后规模会壮大到与B2C,C2C一样,并且不会取代B2C和C2C,三者协同互补

   

    M2C:

               缺点:品种单一,到货慢

               优点:性价比高

     人们购买品牌,有很多原因,比较重要的是品质面子

     好品牌基本意味着好品质,帮助顾客节省挑选的时间成本,M2C模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M2C模式很难解决面子问题。

     M2C的发展阶段,消费者会分流为两部分,一部分注重面子,另外一部分注重性价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慢慢的消费者会偏向M2C模式,因为面子的价值被高估了。

**中庸

    黑格尔说,任何深入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每一种新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旧思想为基础,而一旦有一种新思想被提出来,马上就会出现另外一种和它抵触的思想,于是这两种对立的思想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又会因为有人提出另外一种融合了两种思想长处的思想而消除。黑格尔把这个现象称为一种辩证过程。

    很好奇这是不是符合中庸的思想。

  

**为什么传统行业百家争鸣,互联网企业巨头寥寥?

      以往便利店和超市可以共存,而互联网企业存在721规律,第一名70%的市场份额,第二幕20%,第三名10%。

      个人认为根本原因是互联网企业的边际成本很低!

      不论顾客身处何地,都能够享受到相同品质的服务,互联网企业的成本不会随着用户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而传统企业则不是,售前服务,售后服务,质量保障等等因素决定了维持一个顾客的成本随着距离上升而不断上升。因此传统的大企业的服务目标就放在了大订单上,剩下的长尾市场就由各个地方的小企业瓜分。

**

       在宇宙无尽的冷寂中,终于诞生了一个有生气的星球,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这个星球孕育了人类,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没有导演,没有彩排,每个人都生动的演绎着自己的角色,一方还未隐退,一方已然登场,绵亘不断,高潮迭起。一转眼,就是21世纪了,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智慧迸发,万物变革,每个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然而只有一小部分人,成为了时代夜空中璀璨的群星。

**布局

       今天读到<<21世界的管理挑战>>,其中分析了4次资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德鲁克在1999年就预见到,技术上的变革短暂提升了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但是最终要回到资讯内容的时代。这与乐视网高级副总裁高飞在2013年提到的"内容为王的时代到来了"的观点不谋而合,钦佩德鲁克的前瞻性思维的同时,不禁在想,或许时代的发展,行业的更迭,有其内在的规律,只要把握规律就能先人一步。

       而最难的或许就是预见并提前布局。

   

**整合资源,创造额外价值

      高级数据平台研发经理  20k-35k

      高级java顾问                20k-30k

      投资总监                       80k-100k

      ……

对商业天才来说,这或许是个最好的时代,各行业专家的知识都能很方便的借用............

然而最难的,是如何聚合这批专家,创造额外的价值

     

猜你喜欢

转载自542255641.iteye.com/blog/227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