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读书《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Julialove102123/article/details/82555596

周鸿祎这个人比较有争议,如果不是他,中国互联网的免费文化可能还不会像今天这样,免费,共享等等概念满天飞。

周教主的核心理念是说,如果使用软件的用户足够多,那么软件成本分摊到每位用户就是近似免费的,而软件完全可以通过赞助商,广告商的出资抵消这部分成本费用。所以对于软件产业来说,用户才是最重要的,有了用户就有了一切。

先看一下思维导图:

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方法论-思维导图

第一章 欢迎来到互联网时代

  1. 360推出免费杀毒,既让传统杀毒厂商愤怒,又让他们不解,同时心里又有一种看不起。他们愤怒的是,免费杀毒跟他们原先的竞争方式根本就不一样:以前他们打的是价格战,你便宜,我更便宜;以前是营销战,你有八大功能,我有十大亮点。但360这一次直接以零价格闯入市场,用户一分钱都不用花。"我们发布360免费杀毒的当天晚上,一个传统杀毒公司的老板半夜打电话给我,说:鸿祎啊,你这是干啥呢?是要跟整个行业为敌吗?你这不是要砸我们的饭碗吗?你这是连锅都要端走了。"(它是一个价值的创造者,但它首先是一个价值的毁灭者,它在毁灭很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谁离互联网最近,互联网就先毁灭谁。在毁灭的同时,它再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2. 结果是,360免费杀毒推出三个月之后,就成功掀翻瑞星市场份额达到第一,半年之后用户量超过1亿。在互联网面前,传统杀毒厂商都成了不幸的火鸡。

  3. 任何企业都可以找最强的竞争对手,但唯一打不过的就是趋势。趋势一旦爆发,就不会是一个线性的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被市场边缘化。

  4. 消费者变了,营销要玩新手法:互联网革命是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拒绝不透明、不对称)

  5.  核心是产品体验

  • 用户为什么非要用这款产品?这款产品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这款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到底有哪些不同?

  • 我要做的东西或者我已经做的东西,用户是什么人?用户在用我的产品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是竞争对手没有解决好的?那可能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机会。有些什么问题我做得不好,但我还可以做得更好?这代表着其中有创新的机会。

  • 一旦开始着手改善用户体验,那就意味着创新的开始。

     6. 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 

  • 一说商业模式就想到怎么去挣钱。这样想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个商业模式的基础是用户,没有用户,任何商业模式都是浮云。他们不知道一个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本质是通过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商业模式还包括寻找需求最强烈的用户群,用聪明的推广方法接触这些用户,在接触过程中不断把产品打磨好,等你有了巨大的用户基础,是一定能赚到钱的。但是,如果你急于赚钱,对不起,运气好的话你可能赚点小钱,运气不好就直接完蛋。 
     
  • 什么是商业模式?其实,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也就是怎么去赚钱。一句话,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 
     
  • 如果要把一件事做成功,你一定要重视用户价值,一定要把用户价值放在公司的收入之上。

   7.补充:可以查阅一下杀毒软件的竞争市场


第二章 互联网里的用户至上

  1. 观察现实,无论是Facebook、Twitter、还是Google,所有伟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巨大的用户基础。他们获得巨大用户基础的前提,是给用户提供了若干有价值的服务。

互联网上赢利有三种模式: 

  • 第一种特别传统,就是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即以互联网为平台,做特别传统的生意,只是发挥了互联网的特点,就是网聚人的力量。
  • 第二种模式是依靠广告收入。就是当你的服务不能赚钱的时候,如果有足够多的眼球,有足够多的用户,你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其他的产品和服务,就像免费看电视,但电视里有广告一样。
  • 第三种模式是增值模式。你可以向用户收取提供附加服务的增值服务费。
  • 所有伟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巨大的用户基础。他们获得巨大用户基础的前提,是给用户提供了若干有价值的服务。

第三章 颠覆式创新

  1. 颠覆式创新,就像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一样,不断把老的、旧的公司从行业中挤出去。所以,这种颠覆式创新已经成为美国硅谷的一个象征。 破坏和颠覆,都是强调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新秩序。但这两个词在中文里都是贬义词,因为中国文化崇尚平衡、稳定、和谐。一说颠覆式创新,我们的潜意识就会觉得是反动的东西,就不由自主地想到阶级敌人搞破坏。我有些时候受邀给一些单位讲互联网里的颠覆式创新。讲完后,有的领导就过来跟我握手说:小周,讲得挺好的嘛,只不过以后不要讲颠覆、讲破坏,影响社会和谐。

  2. 所有的颠覆式创新都不是敲锣打鼓来的,而是隐藏在一片噪声里。

  3. 我对颠覆式创新的另一种理解,就是一定要逆向思维,反向操作。苹果的口号是“think different”

  4. 反向思维,通过逆向操作,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创造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5. 齐白石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6. 做好产品服务,消费者才是根本,用谁的技术、用什么技术都是手段而已。

  7. 一般创新都发源于小企业;

创新有三种形式

  • 第一种形式很难发生,那就是发明。发明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新技术、新材料在今天越来越难了。大家不要动辄就把创新跟发明画等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迪生,但即便你不是爱迪生,你一样可以创新。

  • 一种是从商业模式上创新,就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收费的做成免费的;

  • 一种是从体验上创新,就是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

  • 当你面对强手的时候,一定不要按照它的节拍跳舞,按照它的节拍跳舞你就死定了。你要想办法通过反向思维,通过逆向操作,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创造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 摩尔定律发展到今天,软硬件的条件具备了,用户体验时代来临了,于是乔布斯趁势而起,一发而不可收(乔布斯的拿来主义)

读书:《创新者的窘境》、《柔道战略》和《定位》


第四章 免费时代

  1.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2. 互联网上的软件必须免费,彻底免费,然后再从企业级市场上去赚钱。 

  3. 免费free是互联网的重要精神,它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免费。我不挣老百姓的钱,但免费可以为我带来最大的市场份额,可以为我带来忠诚的用户群,带来品牌的知名度与价值。第二层含义是自在、便利。无论做软件还是做服务,都应该让人感到网络生活的自在、便利。第三层含义是自由。在互联网上,你要放开了去想去创新,想到了就去做,而不模仿他人。 

  4. 如果我手里有1 000万,在中国打一则广告连个响儿也没有,我还不如花1 000万做一款免费的互联网产品,给几千万用户用,这几千万用户用了我的产品,就建立了对我品牌的认知、忠诚、信任,这比广告有效得多。

  5. 我军撤出延安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说革命根据地不能说丢就丢啊。毛泽东跟大家说了十六个字: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

  6. 我主张把创新从神坛上拉下来,从一些细微点上进行持续创新,这样反而更有效。

  7. 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但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广告,一种是增值服务。 

  • 广告模式,有的人说是“羊毛出在猪身上”:你在新浪上免费看新闻,新浪给你推送第三方广告;你在谷歌上免费搜索信息,谷歌给你推送第三方广告。这就是说,享受免费服务的用户不用掏钱,另外有人为免费服务埋单。现在视频网站基本上也是这种模式,你可以免费在网上看电影、看电视、看纪录片,但你必须得看广告。这种“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换成很学术的说法,就是第三方补贴。 

  • 增值服务,也就是为少部分用户提供多样的、个性化的收费服务。但无论是广告模式,还是增值服务模式,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海量的用户群。所谓海量,是至少要达到上亿的用户规模。

免费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但很多人总把它与赢利模式画上等号。商业模式是一个复合的模式,包括公司做什么产品、定位什么样的客户、用什么市场营销手法,赢利模式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你应该回答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你究竟拿什么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一项基础服务?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在得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有没有机会做出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用户愿意付费吗?如果你能回答清楚这些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不要因为只是赢利模式暂时不清晰,就否定它的整个商业模式。

 8. 互联网化

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硬件的互联网化分为以下“四化”。 

  • 第一是商业模式互联网化。《连线》杂志主编凯文 · 凯利早就预言说,未来的硬件一定是免费的。当然,达到硬件免费需要一个过程,在中国更是如此。但硬件价格降低,向零利润方向发展,至少在美国这样的互联网发达国家已经成为趋势。虽然移动终端的利润趋近于零,但通过内置的各种增值服务,同样可以建立起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
  • 第二是产品体验互联网化。过去的手机主要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内置的游戏也非常简单。但现在,智能手机就是一部小电脑,用户频繁地下载软件,而且软件也像在个人电脑上一样很快地进行更新。
  • 第三是市场推广的互联网化。传统的手机推广方式通过卖点策划和大量的广告投放,达到吸引用户、接触用户的目的。现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产品的推广要基于好的产品体验,依靠口碑进行推广传播。作为新媒体,互联网的SNS特点打乱了传统广告对人群的划分方式,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推广方式。
  • 第四是产品销售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既是媒体传播平台,也是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是扁平化的销售模式,压缩了中间渠道的沉淀成本。

 9. 互联网转型与跨界

  • 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免费之后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一定要延长自己的价值链。打比方说,你卖手机都不赚钱了,那你一定要在手机里留下赚钱的东西。比如,如果你想通过手机里的游戏赚钱,那你要把自己定位成游戏运营商,而不再是一个手机销售商。再以360为例,如果360只做杀毒软件,那把免费杀毒做得再好,商业模式都是不完整的,所以360就在浏览器基础上做搜索、做游戏,进入到搜索领域和游戏领域,360就必须要懂搜索,懂游戏运营。 

  • 今天互联网带来的最大颠覆,就是在未来5年,它会改变硬件的整个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前文说过,硬件走向零利润甚至免费的趋势,早被凯文 · 凯利预言了。他在《技术想要免费》的文章里说:“在未来(至少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所制造的一切几乎都将免费,包括冰箱、滑雪板、激光投影机、服装等等。实现的前提,是这些东西融合在网络节点中,成为网络服务的载体。” 


第五章 体验为王

  1. 乔布斯有一天给谷歌高管打电话,说苹果iOS有一个谷歌地图图标,放大多少倍之后,第三行一个像素颜色不对,他认为这影响了iOS的美观。这就是对细节的一种坚持。

  2. 我一直说,好的用户体验,要像针扎一样,给用户一个刺激。


第六章 互联网方法论

  1. 消费者永远会问你一个问题:我上你的网站,装你的软件,你解决我的什么问题?

  2. 你可以把这看成一种头脑体操:如果我是道路设计师,如果我来设计医院,如果我来设计遥控器、手机,我应该怎么做?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升自己对体验的感觉的过程。

  3.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初出茅庐的时候你要自尊干什么?


附录 周鸿祎批注“遗失的乔布斯访谈”

  1. 毕加索曾说过,“好的艺术家懂得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则擅长偷窃”,而我们不羞于窃取伟大的想法。

  2. 懂得测量人类骑自行车的效率,这让兀鹫甘拜下风,称霸整个排行榜。

  3. 所以要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才能支持你长期坚韧不拔地把一件事干下去。

  4. 无论嬉皮还是屌丝其实反映的都是一种心灵的自由,都是挑战权威,不遵守当时的规则。我觉得这才是苹果“think different”的思想和来源。


我的总结

一句话总结:找到强需求,把产品使用变得简单再简单,免费。

1、免费为前提,做好产品体验,打磨细节

做好以上3点,用户愿意用,有了用户就有了流量,然后再靠增值服务或是广告等来盈利。任何产品的第一步不是想着如何赚钱,而应该想着如何做好产品,形成口碑。

2、商业模式不等于赚钱模式

初创企业往往会将两者混淆,商业模式包括产品模式(产品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用户模式(对这个产品需求最强烈的目标用户是谁)、推广模式(不做任何营销活动时的自然增长)、收入模式。

3、不同领域战略不同

成熟的行业,因为已经在前辈在,可以总结经验并学习。而对于未知领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时候周认为需要靠经验和直觉去把握每一步。经验可以通过招专业人才来达成,直觉我猜就得靠领导人个人能力了。

4、砍需求比做需求更重要

做产品的时候,应该全方位系统性思考,应该考虑得面面俱到,但思考完了,要在众多的功能中找到一个点作为突破口。这也是我做为PD还没修炼好的。

5、与用户在一起

做论坛、每周邀请用户到公司、随时随地推广产品收集需求,产品越简单越好。

1、体验的基础是需求:先满足需求,再来追求体验。以路由器为例,用户首先关心的是连网,然后才是颜值。

2、单点突破: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打蛇打七寸,重要的是抓住痛点,持续投入。

3、追求极致的产品体验:死抠细节。如Mac的开机时间、电源磁吸插头、ipad翻屏时加速运动和边界上的反弹。

4、用户同理心:真正以用户为中心,了解用户真正关心的需求。如用户不关心复杂的逻辑,产品须保证易用性,而非让用户不理解。

5、持续打磨:一款好产品远不仅一个好点子,而需要不断细化、不断试错,须要经过多年的打磨才或迎来市场上的胜出。

6、建立“铁打的营盘”:不以发财为目的、树立理想主义精神;财散则人聚,建立激励机制、股权捆绑;解决人才更替问题、预留期权或同比稀释。

7、有噪声的团队:团队不需要为和气而和气,需要摩擦、碰撞,以激起美丽的火光。

8、“不羞于窃取伟大的想法”:创新远不止一个灵感,也不是凭空打造一款全新的产品,而是对已有优秀产品、技术、规则、想法进行组合损益。

9、激励问题,为何而工作:不是物质化目标,而是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



老周的互联网方法论

1)微创新;

2)小处着眼;

3)小步快跑;

4)不要平台化思维;

5)口碑是衡量创新的标准;

6)创新需要土壤;

7)容忍失败;

8)Think Different ;

9)战略必须落地到产品;

10)好产品让用户离不开;

11)好的体验需要处处留心;

12)做产品需要“现场力”,接地气;

13)像小白一样思考;

14)做产品要有一颗粗糙的心,能忍受用户的指责;

14)企业要“扁平化”与“小而美”。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ulialove102123/article/details/8255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