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 TCP IP HTTP SOCKET 等简介

目录

不同电脑上的进程之间如何通信:

进程:

UDP简介:

udp的优点:

UDP的缺点 

UDP应用场景 

UDP通信模型:

TCP简介:

TCP特点

tcp的缺点:

TCP通信模型:

TCP的三次握手:

TCP的四次挥手:

TCP的长连接和短链接:

TCP/IP协议族:

HTTP协议:

工作方式:

socket简介:

功能解释:


不同电脑上的进程之间如何通信:

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唯一标识一个进程,否则通信无从谈起!

在1台电脑上可以通过进程号(PID)来唯一标识一个进程,但是在网络中这是行不通的。

其实TCP/IP协议族已经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网络层的“ip地址”可以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而传输层的“协议+端口”可以唯一标识主机中的应用进程(进程)。

这样利用ip地址,协议,端口就可以标识网络的进程了,网络中的进程通信就可以利用这个标志与其它进程进行交互

进程

进程(Process)是计算机中的程序关于某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是操作系统结构的基础。在早期面向进程设计的计算机结构中,进程是程序的基本执行实体;在当代面向线程设计的计算机结构中,进程是线程的容器。程序是指令、数据及其组织形式的描述,进程是程序的实体。

进程是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它可以申请和拥有系统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活动的实体。它不只是程序的代码,还包括当前的活动,通过程序计数器的值和处理寄存器的内容来表示

简单的来说:运行的程序以及运行时用到的资源这个整体称之为进程

所谓进程间通信指的是:运行的程序之间的数据共享

UDP简介: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UDP在IP报文的协议号是17。

UDP协议全称是用户数据报协议 [1]  ,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层——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UDP有不提供数据包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UDP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UDP协议从问世至今已经被使用了很多年,虽然其最初的光彩已经被一些类似协议所掩盖,但是即使是在今天UDP仍然不失为一项非常实用和可行的网络传输层协议。

UDP是OSI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主要用于不要求分组顺序到达的传输中,分组传输顺序的检查与排序由应用层完成 [2]  ,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UDP 协议基本上是IP协议与上层协议的接口。UDP协议适用端口分别运行在同一台设备上的多个应用程序

UDP提供了无连接通信,且不对传送数据包进行可靠性保证,适合于一次传输少量数据,UDP传输的可靠性由应用层负责

udp的优点:

快,比TCP稍安全 
UDP没有TCP的握手、确认、窗口、重传、拥塞控制等机制,UDP是一个无状态的传输协议,所以它在传递数据时非常快。没有TCP的这些机制,UDP较TCP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就要少一些。但UDP也是无法避免攻击的,比如:UDP Flood攻击……

UDP的缺点 


不可靠,不稳定 
因为UDP没有TCP那些可靠的机制,在数据传递时,如果网络质量不好,就会很容易丢包。

UDP应用场景 


当对网络通讯质量要求不高的时候,要求网络通讯速度能尽量的快,这时就可以使用UDP。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使用UDP协议的应用比如:QQ语音、QQ视频、TFTP等。

UDP通信模型:

TCP简介: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

TCP特点

1. 面向连接

通信双方必须先建立连接才能进行数据的传输,双方都必须为该连接分配必要的系统内核资源,以管理连接的状态和连接上的传输。

双方间的数据传输都可以通过这一个连接进行。

完成数据交换后,双方必须断开此连接,以释放系统资源。

这种连接是一对一的,因此TCP不适用于广播的应用程序,基于广播的应用程序请使用UDP协议。

2. 可靠传输

1)TCP采用发送应答机制

TCP发送的每个报文段都必须得到接收方的应答才认为这个TCP报文段传输成功

2)超时重传

发送端发出一个报文段之后就启动定时器,如果在定时时间内没有收到应答就重新发送这个报文段。

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             收到的包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包就被假设为             已丢失将会被进行重传。

3)错误校验

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4) 流量控制和阻塞管理

流量控制用来避免主机发送得过快而使接收方来不及完全收下。

tcp的缺点:

缺点:慢,效率低,占用系统资源高,易被攻击

在传递数据之前要先建立连接,这会消耗时间,而且在数据传递时,确认机制、重传机制、拥塞机制等都会消耗大量时间,而且要在每台设备上维护所有的传输连接。然而,每个链接都会占用系统的CPU、内存等硬件资源。因为TCP有确认机制、三次握手机制,这些也导致TCP容易被利用,实现DOS、DDOS、CC等攻击

DOS攻击:

DoS是Denial of Service的简称,即拒绝服务,造成DoS的攻击行为被称为DoS攻击,其目的是使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最常见的DoS攻击有计算机网络带宽攻击和连通性攻击。 [1] 

DoS攻击是指故意的攻击网络协议实现的缺陷或直接通过野蛮手段残忍地耗尽被攻击对象的资源,目的是让目标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或资源访问,使目标系统服务系统停止响应甚至崩溃,而在此攻击中并不包括侵入目标服务器或目标网络设备。

TCP通信模型:

TCP的三次握手:

简单的说:就在建立连接的准备需要的资源。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比如:

A要到B家去吃饭:

第一次握手:A打电话通知B说今晚要去他家吃饭,让他准备好多一个人的饭菜

第二次握手:B收到了这个消息,回应一声给A,说我知道了,我已经准备好资源了,同时也让A准备点资源(带点啥东是吧)。

第三次握手:A给B一个回应说:收到你的消息了

第三次握手的意义:

一句话,主要防止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器,从而产生错误。

如果使用的是两次握手建立连接,假设有这样一种场景,客户端发送了第一个请求连接并且没有丢失,只是因为在网络结点中滞留的时间太长了,由于TCP的客户端迟迟没有收到确认报文,以为服务器没有收到,此时重新向服务器发送这条报文,此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经过两次握手完成连接,传输数据,然后关闭连接。此时此前滞留的那一次请求连接,网络通畅了到达了服务器,这个报文本该是失效的,但是,两次握手的机制将会让客户端和服务器再次建立连接,这将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和资源的浪费。

如果采用的是三次握手,就算是那一次失效的报文传送过来了,服务端接受到了那条失效报文并且回复了确认报文,但是客户端不会再次发出确认。由于服务器收不到确认,就知道客户端并没有请求连接。

TCP的四次挥手:

tcp四次挥手,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单独进行关闭

第一次挥手:
Client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Client到Server的数据传送,Client进入FIN_WAIT_1状态。

第二次挥手:
Server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给Client,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与SYN相同,一个FIN占用一个序号),Server进入CLOSE_WAIT状态。

第三次挥手:
Server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Server到Client的数据传送,Server进入LAST_ACK状态。

第四次挥手:
Client收到FIN后,Client进入TIME_WAIT状态,接着发送一个ACK给Server,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Server进入CLOSED状态,完成四次挥手。

为什么是4次挥手而不是三次呢:

客户端:嘿服务器,我没有消息发送给你了。(调用close)

服务器:我知道了。

但是此时服务器是不需要接受客户端的消息了,但是不代表服务器已经把消息都发送给了客户端

服务器:嘿,客户端,我也没有消息发送给你了。(服务器调用close)

客户端:我知道了

图示:

为什么在最后一次挥手时需要等待两2MSL:

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TCP允许不同的实现可以设置不同的MSL值。

第一,保证客户端发送的最后一个ACK报文能够到达服务器,因为这个ACK报文可能丢失,站在服务器的角度看来,我已经发送了FIN+ACK报文请求断开了,客户端还没有给我回应,应该是我发送的请求断开报文它没有收到,于是服务器又会重新发送一次,而客户端就能在这个2MSL时间段内收到这个重传的报文,接着给出回应报文,并且会重启2MSL计时器。

第二,防止类似与“三次握手”中提到了的“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出现在本连接中。客户端发送完最后一个确认报文后,在这个2MSL时间中,就可以使本连接持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段都从网络中消失。这样新的连接中不会出现旧连接的请求报文

TCP的长连接和短链接:

TCP在真正的读写操作之前,server与client之间必须建立一个连接,

当读写操作完成后,双方不再需要这个连接时它们可以释放这个连接,

连接的建立通过三次握手,释放则需要四次握手,

所以说每个连接的建立都是需要资源消耗和时间消耗的。

TCP短连接

模拟一种TCP短连接的情况:

  1. client 向 server 发起连接请求
  2. server 接到请求,双方建立连接
  3. client 向 server 发送消息
  4. server 回应 client
  5. 一次读写完成,此时双方任何一个都可以发起 close 操作

在步骤5中,一般都是 client 先发起 close 操作。当然也不排除有特殊的情况。

从上面的描述看,短连接一般只会在 client/server 间传递一次读写操作!

TCP长链接

  1. client 向 server 发起连接
  2. server 接到请求,双方建立连接
  3. client 向 server 发送消息
  4. server 回应 client
  5. 一次读写完成,连接不关闭
  6. 后续读写操作...
  7. 长时间操作之后client发起关闭请求

长链接与短链接的优缺点:

  • 长连接可以省去较多的TCP建立和关闭的操作,减少浪费,节约时间。

    对于频繁请求资源的客户来说,较适用长连接。

  • client与server之间的连接如果一直不关闭的话,会存在一个问题,

    随着客户端连接越来越多,server早晚有扛不住的时候,这时候server端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如关闭一些长时间没有读写事件发生的连接,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恶意连接导致server端服务受损;

    如果条件再允许就可以以客户端机器为颗粒度,限制每个客户端的最大长连接数,

    这样可以完全避免某个蛋疼的客户端连累后端服务。

  • 短连接对于服务器来说管理较为简单,存在的连接都是有用的连接,不需要额外的控制手段。
  • 但如果客户请求频繁,将在TCP的建立和关闭操作上浪费时间和带宽。

 TCP长/短连接的应用场景

  • 长连接多用于操作频繁,点对点的通讯,而且连接数不能太多情况。

    每个TCP连接都需要三次握手,这需要时间,如果每个操作都是先连接,

    再操作的话那么处理速度会降低很多,所以每个操作完后都不断开,

    再次处理时直接发送数据包就OK了,不用建立TCP连接。

    例如:数据库的连接用长连接,如果用短连接频繁的通信会造成socket错误,

    而且频繁的socket 创建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 而像WEB网站的http服务一般都用短链接,因为长连接对于服务端来说会耗费一定的资源,

    而像WEB网站这么频繁的成千上万甚至上亿客户端的连接用短连接会更省一些资源,

    如果用长连接,而且同时有成千上万的用户,如果每个用户都占用一个连接的话,

    那可想而知吧。所以并发量大,但每个用户无需频繁操作情况下需用短连好。

TCP/IP协议族: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都是由各厂商自己规定一套协议,IBM、Apple和Microsoft都有各自的网络协议,互不兼容

为了把全世界的所有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都连接起来,就必须规定一套全球通用的协议,为了实现互联网这个目标,互联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就是通用协议标准。

因为互联网协议包含了上百种协议标准,但是最重要的两个协议是TCP和IP协议,所以,大家把互联网的协议简称TCP/IP协议(族)

网际层也称为: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也称为:链路层

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1960年美国人Ted Nelson构思了一种通过计算机处理文本信息的方法,并称之为超文本(hypertext),这成为了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标准架构的发展根基。Ted Nelson组织协调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和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共同合作研究,最终发布了一系列的RFC,其中著名的RFC 2616定义了HTTP 1.1。

工作方式:

由HTTP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建立一个到服务器指定端口(默认是80端口)的TCP连接。HTTP服务器则在那个端口监听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一旦收到请求,服务器(向客户端)发回一个状态行,比如"HTTP/1.1 200 OK",和(响应的)消息,消息的消息体可能是请求的文件、错误消息、或者其它一些信息。

HTTP使用TCP而不是UDP的原因在于(打开)一个网页必须传送很多数据,而TCP协议提供传输控制,按顺序组织数据,和错误纠正。

一次HTTP操作称为一个事务,其工作过程可分为四步:

  1. 首先客户机与服务器需要建立连接。只要单击某个超级链接,HTTP的工作就开始了。
  2. 建立连接后,客户机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方式的格式为:统一资源标识符(URL)、协议版本号,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3. 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一个状态行,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一个成功或错误的代码,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4. 客户端接收服务器所返回的信息通过浏览器显示在用户的显示屏上,然后客户机与服务器断开连接。

如果在以上过程中的某一步出现错误,那么产生错误的信息将返回到客户端,由显示屏输出。对于用户来说,这些过程是由HTTP自己完成的,用户只要用鼠标点击,等待信息显示就可以了。

socket简介:

网络上的两个程序通过一个双向的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这个连接的一端称为一个socket。

建立网络通信连接至少要一对端口号(socket)。socket本质是编程接口(API),对TCP/IP的封装,TCP/IP也要提供可供程序员做网络开发所用的接口,这就是Socket编程接口;HTTP是轿车,提供了封装或者显示数据的具体形式;Socket是发动机,提供了网络通信的能力。

Socket的英文原义是“孔”或“插座”。作为BSD UNIX的进程通信机制,取后一种意思。通常也称作"套接字",用于描述IP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可以用来实现不同虚拟机或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Internet上的主机一般运行了多个服务软件,同时提供几种服务。每种服务都打开一个Socket,并绑定到一个端口上,不同的端口对应于不同的服务。Socket正如其英文原义那样,像一个多孔插座。一台主机犹如布满各种插座的房间,每个插座有一个编号,有的插座提供220伏交流电, 有的提供110伏交流电,有的则提供有线电视节目。 客户软件将插头插到不同编号的插座,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服务。

功能解释:

Socket非常类似于电话插座。以一个国家级电话网为例,电话的通话双方相当于相互通信的2个进程,区号是它的网络地址;区内一个单位的交换机相当于一台主机,主机分配给每个用户的局内号码相当于Socket号。任何用户在通话之前,首先要占有一部电话机,相当于申请一个Socket;同时要知道对方的号码,相当于对方有一个固定的Socket。然后向对方拨号呼叫,相当于发出连接请求(假如对方不在同一区内,还要拨对方区号,相当于给出网络地址)。假如对方在场并空闲(相当于通信的另一主机开机且可以接受连接请求),拿起电话话筒,双方就可以正式通话,相当于连接成功。双方通话的过程,是一方向电话机发出信号和对方从电话机接收信号的过程,相当于向Socket发送数据和从socket接收数据。通话结束后,一方挂起电话机相当于关闭Socket,撤消连接。

在电话系统中,一般用户只能感受到本地电话机和对方电话号码的存在,建立通话的过程,话音传输的过程以及整个电话系统的技术细节对他都是透明的,这也与Socket机制非常相似。Socket利用网间网通信设施实现进程通信,但它对通信设施的细节毫不关心,只要通信设施能提供足够的通信能力,它就满足了。

一个完整的Socket有一个本地唯一的Socket号,由操作系统分配。

最重要的是,Socket是面向客户/服务器模型而设计的,针对客户和服务器程序提供不同的Socket系统调用。客户随机申请一个Socket(相当于一个想打电话的人可以在任何一台入网电话上拨号呼叫),系统为之分配一个Socket号;服务器拥有全局公认的Socket,任何客户都可以向它发出连接请求和信息请求(相当于一个被呼叫的电话拥有一个呼叫方知道的电话号码)。

Socket利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巧妙地解决了进程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问题。服务器Socket半相关为全局所公认非常重要。读者不妨考虑一下,两个完全随机的用户进程之间如何建立通信?假如通信双方没有任何一方的Socket固定,就好比打电话的双方彼此不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要通话是不可能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ly559/article/details/8208535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