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VC新特点一览(2)

1、变换和量化

   1.1 离散余弦和正弦变换

   HEVC在一个编码单元(CU)内进行变换运算时,可以将CU按照编码树层次细分。变换运算的顺序和H.264/AVC不同,变换时首先进行列运算,然后进行行运算。HEVC的整数变换的基矢量具有相同的能量,不需要对它们进行调整或补偿,而且对DCT的近似性要比H.264/AVC好。

   HEVC还支持4×4的离散正弦变换DST,仅将它用于对4×4块的帧内预测残差的编码。在帧内预测块中,那些接近预测参考像素的像素,如左上边界的像素将获得比那些远离参考像素的像素预测得更精确,预测误差较小,而远离边界的像素预测残差则比较大。DST 对编码这一类的残差效果比较好。这是因为不同DST 基函数在起始处很小,往后逐步增大,和块内预测残差变化的趋势比较吻合,而DCT 基函数在起始处大,往后逐步衰减。

   1.2 率失真优化的量化

   量化处理实际上就是用量化步长除以变换系数,得到变换系数更简单的表示。

   量化是压缩编码产生失真的主要根源,因此选择恰当的量化步长,使失真和码率之间达到最好的平衡就成了量化环节的关键问题。

   量化操作是在变换单元TU中分别对亮度和色度分量进行的。

   1.3 HEVC的扫描方法

   在HEVC中,系数的扫描是以4×4的“系数区”为单位进行的。扫描方向与帧内或者帧间预测模式有关,与预测方向也有关。

2、熵编码

   2.1 自适应算数编码

   输入视频在变换和量化以后,还需对量化、扫描后的变换系数进行熵编码,以获得进一步的信息压缩。HEVC只采用了CABAC基于上下文自适应二进算术编码,在速度、压缩率以及上下文的存储需求方面做了优化。

   3.2 波前并行处理

3、 帧间预测

   3.1 可变PU尺寸的运动补偿

   每个CTU 都可以递归地分解为更小的方形CU,这些帧间编码的小CU 还可划分一次成为更小的预测单元PU。CU可以使用对称的和非对称运动划分(Asymmetric Motion Partitions,AMP),如左上角的一个2N×2N的CU可以划分为右边的7种情况。AMP允许PU在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中更精确地符合图像中运动目标的形状,而不需要进一步的细分来解决,因此可以提高编码效率

   3.2 运动估计的精度

   HEVC亮度分量的运动估计为1/4像素,并且采用了比H.264更先进的插值滤波器和多参考帧。可传送一个或两个运动矢量分别对应单向预测和双向预测。

   3.3 运动参数的编码模式

   HEVC对运动参数的编码有3种模式,简称之为Inter模式、Skip模式和Merge模式。Merge模式是HEVC新引入的一种“运动合并”(Motion Merge)技术。对于每个帧间编码的PU,可以有3种编码模式选择:(1)采用运动参数直接编码的Inter模式,(2)采用运动合并技术的Merge模式,(3)采用改进的Skip模式。

   Inter 模式需要传送当前编码PU 的运动矢量( MV) 来完成基于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在HEVC中,运动矢量可采取空间或时间预测编码的方式( H. 264 /AVC 仅采用空间预测) 。而Skip 模式和Merge 模式都无需传送MV 信息,只传送候选PU 块的索引信息,由解码端采用运动推理( Motion Inference) 方法( 如拷贝) 来获得运动信息,推理依据来自空域邻近块或时域邻近块( 候选块) 的MV。在Skip 模式中连残差信息也省略了。

4、环路滤波

   4.1 去方块滤波

   方块效应是压缩编码不可避免会出现的图像失真,为了消除这类失真,H.264和HEVC都使用了类似的环内去方块滤波来减轻各种单元边界的块效应。HEVC在滤波前要对每个边界进行判决:是否需要进行滤波?进行强滤波还是弱滤波。根据穿越边界像素的梯度值以及由此块的量化参数QP导出的门限值共同决定。HEVC的去方块滤波对需要进行滤波的各类边界统一进行,先对整个图像的所有垂直边界进行水平方向滤波,然后再对所有的水平边界进行垂直方向滤波。较H.264,简化了判定和滤波处理过程,并更易于并行操作。

   4.2 样值自适应偏移SAO

   SAO是HEVC的一项新的编码工具。它按照像素的灰度值或边缘的性质,将像素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按照不同的类型为每个像素值加上一个简单的偏移值,达到减少失真的目的,从而提高压缩率,减少码流。

   加偏移值有两种模式,带偏移(Band Offset,BO)和边缘偏移(Edge Offset,EO)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0215648/article/details/4152480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