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以来的一些感悟

前言

      昨天听完知乎Winter大神的经验分享,有感而发写下这篇博客,这篇博客目的也是为了对自身能力的一次评估。

正文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是上了大学之后才开始学习编程,刚上大学的时候对于编程的理解也是比较模糊的,单纯地认为编写程序很酷很好玩,但是逐渐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这一过程,让我感受颇多。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是通过在OJ上做题的方式来学习编程的。因为在大一上学期拿了好几次奖,所以内心中给自己灌输了一种错误的思想就是只有参加ACM竞赛学算法才叫做“学习”。 于是我抱着这种心态度过了大一上半学期,在大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考试成绩很差让我内心颇受打击,他让我深刻的明白了我学习的方法是不合理的,方向也是错误的。 我毅然决然地退出了ACM实验室,在这个期间努力学习学校的专业课程知识,并学习了WEB的相关基础知识,也拿到学校颁发的奖学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于编程的理解也是在不断地迭代更新,就像胡光老师一直强调的一样, “计算机科学是以算法为核心, 向四周无限延伸”。我对于这句话的认识也是比较深刻的,再低下头看自己写的代码,发现我的代码是没有灵魂的。 我觉得学习算法应该作为一种信仰, 他是一种能够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提供一种更优的方法。 但是不能把学习算法和参加ACM混为一谈, 我更偏向于一种心态就是 “学习算法是主要目的,‘顺便参加ACM竞赛拿个奖’”,我觉得如果抱着这个心态学习算法,那么学习算法才是有意义的,做人做事也不能太功利了.    作为未来软件开发者的我们在做工程的时候也不能放弃算法的学习,这是软件开发者的一种信仰! 

     接下来是我的个人能力分析,我一直认为自己很笨,别人能够很快学习完的东西,我至少需要双倍的时间,这也导致了我学习效率真的很低。  但是与此同时,我也希望把每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往往得到的结果却是我的“局部最优解”,我真的很努力想突破这一瓶颈,但是最终永远只能像UDP一样“尽力而为”。我逐渐的像一只兰顿蚂蚁一样最终靠近自己人生的“高速公路”(命运)。 在学习编程的时候,我曾经也走进了入门就是基础这样的误区,出现了不求甚解这种错误的思想,让自己整个知识体系存在很多基础上的漏洞。 直到大二下这半年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现在也竭力的去弥补。 

     我今年大二,也即将进入大三,也要面临着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选择,所以这种问题现在就应该提前想好,我一直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牢记于心中,其实我觉得深造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当然这也不是为了逃避考研而说的,其实在大学的生活中,我不仅仅收获了专业课程的知识也领悟到了一些在社会中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不至于做一个什么都懂一点的“小白”。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Ruger008/article/details/8115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