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如何核算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企业提高备付资金收益的有效手段。根据我对理财产品的理解,银行理财产品绝非洪水猛兽,而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企业提高备付资金收益的必要选择。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银行理财产品有多种分类方式,从购买方来讲,比较容易理解的分类方式主要三两类:

一是从是否保证本金和利息安全的角度,可以分为:保本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型。

二是从期限是否固定的角度,可以分为:期限不固定中间可赎回型(类似于活期存款),主要产品如建行的“乾元日新月异”,中行的“天天金”、工行的“灵通快线无固定期限”等;固定期限型(类似于定期存款)。中间可赎回型的理财,根据赎回时资金到账时间,可分为工作时间当日到账和约定时间到账,一般是T+1日到账。

三是从银行是否将理财产品进入其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可以分为:进表型,即银行要将理财产品计入其资产负债表,一般保本保收益产品,银行都是要进表的,如同银行存款;非进表型,也就是所谓银行资产池产品,这类理财产品银行并不计入其资产负债表,一般保本浮动收益型及非保本型产品银行都是不进表的。

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

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投向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货币市场、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债券回购等。

二是表外贷款,许多银行理财通过这种方式,投向了政府限制行业,如房地产。

一般情况下,投向表外贷款的理财,给购买理财客户的收益率比较高,因为用款方出的价格也高。

现在随着“钱荒”的出现,投向货币市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高了起来,因为同业拆借利率大幅飙升。

三、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判断

保本产品一般预期收益率较低;非保本产品一般预期收益率较高。

从购买方判断,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收益越低,风险相对越小;出售理财产品的银行越大,风险越小,如中、农、工、建、交;反之,银行规模越小,风险越大,如各类小银行、农信社。一方面,大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一般不会出问题,另一方面,大银行风控能力较强,而小银行,尤其是农信社就不好说了。

如果购买大银行的保本理财,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下,不能到期兑付的风险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四、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出现

说到底,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过度型产品。我国对资金利率是实行管制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都由央行说了算。但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资金是短缺资源,实际的市场利率水平,不应该是目前央行规定的利率水平。先觉悟起来的资金拥有者,也要应有的回报,怎么办呢? 这样就出现了理财产品。可以说,理财是利率市场化的试验田。在这块试验田里,买卖双方根据市场价格确定资金价格,这也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要高于一般存款利率的原因。

什么时候理财产品销声匿迹?就是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之后,那时候,人们也用不着购买理财了。

2012年,原中国银行的董事长肖钢把理财说成是“庞氏骗局”,说成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有些道理,但是危言耸听了。

说有道理,是因为,一些理财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主要通过期限错配的方式,赚取较高回报,举个例子,把理财卖给甲,期限1个月,理财银行实际把这部分资金以3个月的期限放贷给乙使用。那么,甲购买的理财到期后,如何兑付呢?就是靠银行把理财再卖给丙来实现。这其中,对银行流动性的管理水平,就要求的非常高,一旦出现挤兑,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说有些危言耸听,是因为,这个游戏不仅对理财如此,整个银行界,都是这么个玩法。如果所有储户都去提款,哪个银行也支撑不住。而大银行,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控制能力,能够把这种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另外,为了控制理财产品风险,中国银监会也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如有名的2013年“8号文”,就要求银行对理财产品实施一对一的管理,一单理财对应一份资产负债表,规避流动性风险。

五、企业如何利用理财产品提高备付资金收益

首先要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算,哪些资金要随时用,哪些资金要备付较长时间,根据预算确定购买什么期限的理财。

对于随时要用的钱,可以购买银行资金池产品,如中行的“天天金”、建行的“乾元日新月异”等,这些产品基本上随进随出,而利率比1天通知存款、7天通知存款、企业协定存款的利率都高得多。

对于备付期间较长的资金,可以购买固定期限的理财,一般情况下,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

如果企业对有些资金拿不准,可以搞期限错配,1个月、2个月、3个月,甚至更长期限的理财,都买一些,这样流动性风险就降低了。

至于收益率水平,随行就市,也取决于风险承受程度,能承受较高风险,就购买非保本型产品,收益率就高一些,不能承受较高风险,就购买保本型产品,收益率就低一些,但总比同期存款利率高。

如果是一家企业集团,并且实施了资金集中管理,那么可用资金头寸就会比较可观,就可以在和银行的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可以取得较高的理财收益。

六、企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一)根据理财产品的类型不同,核算方法不同

对于银行理财合同中,明确无条件承诺“保本保证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与定期存款没有区别,理财购买人承担的只是银行信用风险,也就是银行说话不算话违约的风险。实际上,金融机构就是靠信用挣钱的,银行不会傻到这样干。所以,其风险与一般存款没有区别,可以计入“货币资金”核算,明细科目,可根据理财产品期限不同,具体核算为“活期理财”、“定期理财”等。

对于银行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不能够等同于存款,所以不能够进入货币资金核算。

    (二)银行理财产品不是股权投资,不能进入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三)对于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应该归入金融资产,但金融资产有多种,一定要核算相对准确,下面具体分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四类: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什么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一)取得该金融资产或承担该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

(二)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三)属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且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活跃市场,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市场:

(一)市场内交易的对象具有同质性;

(二)可随时找到自愿交易的买方和卖方;

(三)市场价格信息是公开的。

企业购买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主要目的到期获得投资收益,不是短期出售获利,也不存在理财产品的活跃市场,显然这类理财产品不应该归入此项。

    什么是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不应当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二)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定义,这类理财产品好像可以归入此类,但您别急,我们下面继续分析。

什么是贷款和应收款?

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不应当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一)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二)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三)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四)因债务人信用恶化以外的原因,使持有方可能难以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理财产品本金和收益与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有关,因此此类合同存在信用风险以外的风险,如价格风险,因此不应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类的金融资产,与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其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不是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

这样问题就清楚了,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般存在活跃市场,前面说了,银行理财产品不存在活跃市场,因此,银行理财产品也就不能划入持有至到期投资。

    什么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一)贷款和应收款项。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综上分析,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应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时,由于投资方向为债权类,应按预期收益率计提利息收入,在理财产品到期前,将预期收益计入“资本公积”核算。预期收益率如何确定,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除非收益率特别高的理财,都可以放心的使用预期最高收益率,因为从职业判断看,银行理财产品不能按照预期收益率兑现的概率毕竟是非常低的。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企业提高备付资金收益的有效手段。根据我对理财产品的理解,银行理财产品绝非洪水猛兽,而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企业提高备付资金收益的必要选择。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

银行理财产品有多种分类方式,从购买方来讲,比较容易理解的分类方式主要三两类:

一是从是否保证本金和利息安全的角度,可以分为:保本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型。

二是从期限是否固定的角度,可以分为:期限不固定中间可赎回型(类似于活期存款),主要产品如建行的“乾元日新月异”,中行的“天天金”、工行的“灵通快线无固定期限”等;固定期限型(类似于定期存款)。中间可赎回型的理财,根据赎回时资金到账时间,可分为工作时间当日到账和约定时间到账,一般是T+1日到账。

三是从银行是否将理财产品进入其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可以分为:进表型,即银行要将理财产品计入其资产负债表,一般保本保收益产品,银行都是要进表的,如同银行存款;非进表型,也就是所谓银行资产池产品,这类理财产品银行并不计入其资产负债表,一般保本浮动收益型及非保本型产品银行都是不进表的。

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

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投向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货币市场、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债券回购等。

二是表外贷款,许多银行理财通过这种方式,投向了政府限制行业,如房地产。

一般情况下,投向表外贷款的理财,给购买理财客户的收益率比较高,因为用款方出的价格也高。

现在随着“钱荒”的出现,投向货币市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高了起来,因为同业拆借利率大幅飙升。

三、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判断

保本产品一般预期收益率较低;非保本产品一般预期收益率较高。

从购买方判断,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收益越低,风险相对越小;出售理财产品的银行越大,风险越小,如中、农、工、建、交;反之,银行规模越小,风险越大,如各类小银行、农信社。一方面,大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一般不会出问题,另一方面,大银行风控能力较强,而小银行,尤其是农信社就不好说了。

如果购买大银行的保本理财,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下,不能到期兑付的风险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四、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出现

说到底,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过度型产品。我国对资金利率是实行管制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都由央行说了算。但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资金是短缺资源,实际的市场利率水平,不应该是目前央行规定的利率水平。先觉悟起来的资金拥有者,也要应有的回报,怎么办呢? 这样就出现了理财产品。可以说,理财是利率市场化的试验田。在这块试验田里,买卖双方根据市场价格确定资金价格,这也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要高于一般存款利率的原因。

什么时候理财产品销声匿迹?就是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之后,那时候,人们也用不着购买理财了。

2012年,原中国银行的董事长肖钢把理财说成是“庞氏骗局”,说成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有些道理,但是危言耸听了。

说有道理,是因为,一些理财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主要通过期限错配的方式,赚取较高回报,举个例子,把理财卖给甲,期限1个月,理财银行实际把这部分资金以3个月的期限放贷给乙使用。那么,甲购买的理财到期后,如何兑付呢?就是靠银行把理财再卖给丙来实现。这其中,对银行流动性的管理水平,就要求的非常高,一旦出现挤兑,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说有些危言耸听,是因为,这个游戏不仅对理财如此,整个银行界,都是这么个玩法。如果所有储户都去提款,哪个银行也支撑不住。而大银行,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控制能力,能够把这种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另外,为了控制理财产品风险,中国银监会也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如有名的2013年“8号文”,就要求银行对理财产品实施一对一的管理,一单理财对应一份资产负债表,规避流动性风险。

五、企业如何利用理财产品提高备付资金收益

首先要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算,哪些资金要随时用,哪些资金要备付较长时间,根据预算确定购买什么期限的理财。

对于随时要用的钱,可以购买银行资金池产品,如中行的“天天金”、建行的“乾元日新月异”等,这些产品基本上随进随出,而利率比1天通知存款、7天通知存款、企业协定存款的利率都高得多。

对于备付期间较长的资金,可以购买固定期限的理财,一般情况下,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

如果企业对有些资金拿不准,可以搞期限错配,1个月、2个月、3个月,甚至更长期限的理财,都买一些,这样流动性风险就降低了。

至于收益率水平,随行就市,也取决于风险承受程度,能承受较高风险,就购买非保本型产品,收益率就高一些,不能承受较高风险,就购买保本型产品,收益率就低一些,但总比同期存款利率高。

如果是一家企业集团,并且实施了资金集中管理,那么可用资金头寸就会比较可观,就可以在和银行的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可以取得较高的理财收益。

六、企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一)根据理财产品的类型不同,核算方法不同

对于银行理财合同中,明确无条件承诺“保本保证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与定期存款没有区别,理财购买人承担的只是银行信用风险,也就是银行说话不算话违约的风险。实际上,金融机构就是靠信用挣钱的,银行不会傻到这样干。所以,其风险与一般存款没有区别,可以计入“货币资金”核算,明细科目,可根据理财产品期限不同,具体核算为“活期理财”、“定期理财”等。

对于银行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不能够等同于存款,所以不能够进入货币资金核算。

    (二)银行理财产品不是股权投资,不能进入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三)对于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应该归入金融资产,但金融资产有多种,一定要核算相对准确,下面具体分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四类: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什么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一)取得该金融资产或承担该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

(二)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三)属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且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活跃市场,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市场:

(一)市场内交易的对象具有同质性;

(二)可随时找到自愿交易的买方和卖方;

(三)市场价格信息是公开的。

企业购买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主要目的到期获得投资收益,不是短期出售获利,也不存在理财产品的活跃市场,显然这类理财产品不应该归入此项。

    什么是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不应当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二)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

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定义,这类理财产品好像可以归入此类,但您别急,我们下面继续分析。

什么是贷款和应收款?

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不应当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一)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二)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三)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四)因债务人信用恶化以外的原因,使持有方可能难以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理财产品本金和收益与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有关,因此此类合同存在信用风险以外的风险,如价格风险,因此不应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类的金融资产,与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其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不是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

这样问题就清楚了,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般存在活跃市场,前面说了,银行理财产品不存在活跃市场,因此,银行理财产品也就不能划入持有至到期投资。

    什么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一)贷款和应收款项。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综上分析,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应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时,由于投资方向为债权类,应按预期收益率计提利息收入,在理财产品到期前,将预期收益计入“资本公积”核算。预期收益率如何确定,在目前市场环境下,除非收益率特别高的理财,都可以放心的使用预期最高收益率,因为从职业判断看,银行理财产品不能按照预期收益率兑现的概率毕竟是非常低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tm19931001/article/details/4543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