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

谈谈“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

首先注明,这里的深度学习和AI领域的无关

最近在复习过程中,觉得自己陷入了瓶颈,反省之后,觉得是自己急于求成,而忘记了去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的确啊,现在的各种快餐文化不断,几小时听完一本书,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 我们一味地追求速度,自以为在各种知识之间来去自如,但殊不知频繁地切换上下文是很消耗资源的,等到真正静下来停下来想的时候,我们总会发现真正沉淀下来的没有多少。

昨日,看到一篇文章解决了我的困扰,来自于

作者 | 周岭
来源 | 清脑(ID:QingNao_)

(如有侵权,请尽快与我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这样介绍深度学习的方法:

如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有三个要素:

1、获取高质量知识;
2、深度缝合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这样的学习必然要放弃「快学」、「多学」的安全感,同时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面临更难的处境,甚至还会「备受煎熬」。

但请一定相信:正确的行动往往是反直觉的,一开始舒服和容易的事往往得不到好结果,而一开始难受和困难的事才能让人真正产生收获。

所以,我们需要逐步改进。

  1. 尽可能地获取并亲自啃读一手知识

  2. 尽可量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知识写出来

    每读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的经历、学识、角度去解释、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

    简单的「知识陈述」无法达到深度缝合的效果,只有做到「知识转换」才能用旧知识体系对新知识进行深度缝合,所以在重构时只取最需要的观点就好了,其它无关的观点可以放弃,即使它们很有理。

    真正深度的好文往往与原书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原书触发了思考,引用了案例,最后看来,读书笔记往往是一篇全新的文章,甚至创造了新的知识。

    这个过程是渐近的,虽然刚开始说的好像都是别人的观点,但逐渐地就会衍生出自己的观点,虽然起初会有些吃力,但只要持续练习,能关联的经历、观点、案例就会越来越多,对一个主题的思考也会越来越深入。

    所以无需求快、求多。如有必要,可以花足够长的时间去打磨一个主题或观点。当一个趋近你当前最好水平的作品打动了别人,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收获远比每天写但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强得多。

    我鼓励大家写作,是因为一旦能写清楚了,就必定能讲清楚,而且文章具有复利效应,可以随时被他人读到,这样也间接地达到了讨论交流和教授他人的目的。

  3. 反思生活

学习这件事,可能需要终身学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0835288/article/details/8148781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