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何优缺点?

容器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

大多问题都是在运行环境改变时才显现的,可能是这样一种场景,开发者把代码从开发环境 push 到测试环境然后到更上层的环境。比如开发者在 Windows 上编写应用代码,但是上层环境(测试、stage 或是生产环境)是基于 Linux 的。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系统变化时,应用的某些功能可能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基本上,当配套软件环境不一样的时候,间歇性故障的几率就会更大。

正如 Docker 创始人 Solomon Hykes 所说,“测试环境使用 Python 2.7,但是生产环境使用 Python 3,那么一些奇怪的事情就会发生。或者你依赖某个特定版本的 SSl 库的行为,但是却安装了另外一个版本。在 Debian 上运行测试环境,但是生产环境使用 Redhat,那么任何奇怪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改变可能不只是运行环境,也有可能是网络,Hykes 补充道,“网络拓扑可能不同,或者安全策略和存储也有可能不同,但是,软件需要在这些基础设施上面运行。”

容器的优点

  • 敏捷环境:容器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创建容器实例比创建虚拟机示例快得多,容器轻量级的脚本可以从性能和大小方面减少开销。
  • 提高生产力:容器通过移除跨服务依赖和冲突提高了开发者的生产力。每个容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不同的微服务,因此可以独立升级,而不用担心同步。
  • 版本控制:每一个容器的镜像都有版本控制,这样就可以追踪不同版本的容器,监控版本之间的差异等等。
  • 运行环境可移植:容器封装了所有运行应用程序所必需的相关的细节比如应用依赖以及操作系统。这就使得镜像从一个环境移植到另外一个环境更加灵活。比如,同一个镜像可以在 Windows 或 Linux 或者 开发、测试或 stage 环境中运行。
  • 标准化: 大多数容器基于开放标准,可以运行在所有主流 Linux 发行版、Microsoft 平台等等。
  • 安全:容器之间的进程是相互隔离的,其中的基础设施亦是如此。这样其中一个容器的升级或者变化不会影响其他容器。

容器的缺点

  • 复杂性增加:随着容器及应用数量的增加,同时也伴随着复杂性的增加。在生产环境中管理如此之多的容器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可以使用
    Kubernetes 和 Mesos 等工具管理具有一定规模数量的容器。
  • 原生 Linux 支持:大多数容器技术,比如 Docker,基于 Linux 容器(LXC),相比于在原生 Linux 中运行容器,在
    Microsoft 环境中运行容器略显笨拙,并且日常使用也会带来复杂性。
  • 不成熟:容器技术在市场上是相对新的技术,需要时间来适应市场。开发者中的可用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某个开发者陷入某个问题,可能需要花些时间才能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aotianv5/article/details/8147505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