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ysql 那些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持续)

一、Count(*), Count(1) 和Count(字段)的区别

count(1) and count(*)

当表的数据量大些时,对表作分析之后,使用count(1)还要比使用count(*)用时多了! 
从执行计划来看,count(1)和count(*)的效果是一样的。 但是在表做过分析之后,
count(1)会比count(*)的用时少些(1w以内数据量),不过差不了多少。 

如果count(1)是聚索引,id,那肯定是count(1)快。但是差的很小的。 
因为count(*),自动会优化指定到那一个字段。所以没必要去count(1),
用count(*),sql会帮你完成优化的 因此:count(1)和count(*)基本没有差别! 
sql调优,

count(1) and count(字段)

(1) count(1) 会统计表中的所有的记录数,包含字段为null 的记录
(2)count(字段) 会统计该字段在表中出现的次数,许罗字段为null 的情况。即不统计字段为null 的记录。

二、MySQL数据库中常用字段类型:

整数型:TINYINT,SMALLINT,INT,BIGINT
小数型:FLOAT,DOUBLEDECIMAL(M,D)
字符型:CHAR,VARCHAR
日期型:DATETIME ,DATE,TIMESTAMP
备注型:TINYTEXT ,TEXT ,LONGTEXT 

整数类型以及他们最多所能拥有的数字位我们必须有所了解
·TINYINT——这个类型最多可容纳三位数。有符号:(-128,127)无符号:(0,255)//2的8次方

·SMALLINT——最多可容纳五位数。 有符号:(-32768,32767)无符号:(0,65535)//2的16次方

·MEDIUMINT——最多可容纳八位数。 有符号:(-8388608,8388607)无符号:(0,16777215)//2的24次方

·INT——可以容纳十位数。 有符号:(-2147483648,2147483647)无符号:(0,4294967295)//2的32次方

·BIGINT——最多可容纳二十位数。 有符号:(-9 223 372 036 854 775 808,9 223 372 036 854 775 807)无符号:(0,18 446 744 073 709 551 615)//2的64次方

TEXT可以接受文本输入,VARCHAR只能接受255个字符,但是TEXT可以用来存储超量的数据。

当TIMESTAMP数据类型被选定,可以点击“CURRENT_TIMESTAMP”作为默认,MySQL会自动返回每个MySQL数据插入的确切时间。
MySql支持3个浮点型:float,double,decimal。
float:代表单精度浮点类型。
double:代表双精度浮点数值。
与整数类型一样,这些类型带有附加的参数。一个显示宽度指示器和一个小数点指示器。
double的存储是float精度的一倍。一般对精度要求高才用double。否则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我们都用float来代替小数。

三、查询优化

*1.对查询进行优化,应尽量避免全表扫描,首先应考虑在 where 及 order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
*2.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s null  
可以在num上设置默认值0,确保表中num列没有null值,然后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0

*3.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或<>操作符,否则将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
*4.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um=20 
可以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union all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0   

*5.in 和 not in 也要慎用,否则会导致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1,2,3)    
对于连续的数值,能用 between 就不要用 in 了: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3  

*6.下面的查询也将导致全表扫描: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7.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表达式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100    
应改为: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0*2    

*8.应尽量避免在where子句中对字段进行函数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substring(name,1,3)='abc'--name以abc开头的id 
应改为: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9.不要在 where 子句中的“=”左边进行函数、算术运算或其他表达式运算,否则系统将可能无法正确使用索引。
*10.(索引的最左原则)在使用索引字段作为条件时,如果该索引是复合索引,那么必须使用到该索引中的第一个字段作为 条件时才能保证系统使用该索引,否则该索引将不会被使用,并且应尽可能的让字段顺序与索引顺序相一致。
11.不要写一些没有意义的查询,如需要生成一个空表结构:

select col1,col2 into #t from t where 1=0   
这类代码不会返回任何结果集,但是会消耗系统资源的,应改成这样: 
create table #t(...)    

*12.很多时候用 exists 代替 in 是一个好的选择: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num in(select num from b)   
用下面的语句替换:   
select num from a where exists(select 1 from b where num=a.num) 

*13.并不是所有索引对查询都有效,SQL是根据表中数据来进行查询优化的,当索引列有大量数据重复时,SQL查询可能不会去利用索引,(索引最好建在识别度比较高的,不重复的字段)

如一表中有字段sex,male、female几乎各一半,那么即使在sex上建了索引也对查询效率起不了作用。   

*14.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索引固然可以提高相应的 select 的效率,但同时也降低了 insert 及 update 的效率,

因为 insertupdate 时有可能会重建索引,所以怎样建索引需要慎重考虑,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个表的索引数最好不要超过6个,若太多则应考虑一些不常使用到的列上建的索引是否有必要。

*15.尽量使用数字型字段,若只含数值信息的字段尽量不要设计为字符型,这会降低查询和连接的性能,并会增加存储开销。
这是因为引擎在处理查询和连接时会逐个比较字符串中每一个字符,而对于数字型而言只需要比较一次就够了

*16.尽可能的使用 varchar 代替 char ,因为首先变长字段存储空间小,可以节省存储空间,
其次对于查询来说,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字段内搜索效率显然要高些。

17.任何地方都不要使用 select from t ,用具体的字段列表代替“*”,不要返回用不到的任何字段。

18.避免频繁创建和删除临时表,以减少系统表资源的消耗。

19.临时表并不是不可使用,适当地使用它们可以使某些例程更有效,例如,当需要重复引用大型表或常用表中的某个数据集时。但是,对于一次性事件,最好使用导出表。

20.在新建临时表时,如果一次性插入数据量很大,那么可以使用 select into 代替 create table,避免造成大量 log ,
以提高速度;如果数据量不大,为了缓和系统表的资源,应先create table,然后insert。

21.如果使用到了临时表,在存储过程的最后务必将所有的临时表显式删除,先 truncate table ,然后 drop table ,这样可以避免系统表的较长时间锁定。

22.尽量避免使用游标,因为游标的效率较差,如果游标操作的数据超过1万行,那么就应该考虑改写。

23.使用基于游标的方法或临时表方法之前,应先寻找基于集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基于集的方法通常更有效。

24.与临时表一样,游标并不是不可使用。对小型数据集使用 FAST_FORWARD 游标通常要优于其他逐行处理方法,尤其是在必须引用几个表才能获得所需的数据时。
在结果集中包括“合计”的例程通常要比使用游标执行的速度快。如果开发时间允许,基于游标的方法和基于集的方法都可以尝试一下,看哪一种方法的效果更好。
25.尽量避免大事务操作,提高系统并发能力。
26.尽量避免向客户端返回大数据量,若数据量过大,应该考虑相应需求是否合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8642740/article/details/81326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