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我们向数字货币抛出橄榄枝 还有多远?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电子支付几乎可以说是渗透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短短几年的时间,电子支付的普遍应用让出门必备清单——“伸手要纸钱”(身份证、手机、钥匙、纸巾、钱)缩减为了“伸手要纸”。不管你是到楼下买个菜,还是欧洲七日游,使用手机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以支付宝、微信为首的电子支付应用帮我们把各类信用卡、会员卡和零钱“塞”进了手机里,即使在海外,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二维码也变得越来越常见。我国在电子支付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这让许多国人都感到十分自豪。

数字货币早在2008年就已经诞生,许多人对比特币、区块链这些名词也早有耳闻,随着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兴起,世界上的某些国家某些地区对它们的态度十分开放,像纽约、巴黎、旧金山这样的城市就不说了,但有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城市对加密货币也很友好,比如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特拉维夫,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曼谷等地。

而在中国如何用数字货币进行交易,似乎离我们还很遥远,使用比特币去买菜付款,听起来好像更加的遥不可及。尤其在去年,我国对比特币的态度趋严,关闭国内所有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不允许比特币的现货交易,俨然一副“严打”的姿态。为何我国政府对加密货币有如此严格的限制,是真的将加密货币视为洪水勐兽了吗?

早在2013年,央行就数字货币发布了一份通告,当时的背景是比特币价格飙升,最初的想法就是担心这种暴涨暴跌的投资会让中国投资者面对较大的风险,监管部门发表这样的通知也是情理之中,2013年时对于比特币政府本身了解的也不多,态度偏中性,没有禁止同时也不提倡,主要是提示大众在投资时风险需自担,且严禁任何打着比特币旗号、以比特币为支付方式的违法犯罪行为。

2017年随着比特币的价格再次暴涨,官方再一次发出通告,严令禁止与比特币相关的一切活动。随着数字货币的火热,以及数字货币市场发展阶段的限制,致使目前国内的数字货币市场混乱,打着数字货币幌子,坑蒙拐骗,欺诈成风。以及比特币后面演变的ICO等诸多比特币衍生产品严重扰乱的国内的正常金融系统。

在此背景之下,央行对比特币趋严也是情理之中,但是严并不代表全面禁止,事实上央行本身对比特币有着很大的好奇心,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实际行动:从2014年起就成立了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成立中国数字货币研究院以及在票据上做尝试;与花旗银行、德勤公司一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2017年度央行印制科学研究所计划招聘6名具有硕博学历的专业人士进行数字货币研发工作,等等。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正在研究并准备发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科技司副司长姚前表示:“央行在设计数字货币时会对现有的货币政策调控、货币的供给和创造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做出充分考虑。与目前流行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同,央行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加密的、有国家信用支撑的法定货币。”

与ICO全面禁止截然相反,官方对数字货币兴趣盎然,其实我们早已向数字货币抛出了“橄榄枝”。数字货币有许多传统货币不具备的优点,无论是与美元抗衡、建立一个新的平等的世界货币体系,或是杜绝曾经的“票据案”等贪污腐败、违法乱纪行为,甚至在削减实体货币铸造成本上,数字货币的出现为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但是中国人口多、体量大,货币流通条件复杂,数字货币的流通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数字货币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相信这个过程不会持续很久,或许用不了几年,我们使用数字货币在自家楼下买菜的画面,就能成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gcexnz/article/details/813821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