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基础框架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硬件部分: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

软件部分:嵌入式操作系统,特定的应用程序

嵌入式微处理器:

外围设备:

1.存储器:SRAM,SDRAM,DRAM,NAND FLASH NOR FLASH等

2.接口:并口,RS232接口,SPI串行接口,USB通用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等

3.人机交互:LCD,触摸屏,键盘等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系统开机顺序:bootloader->kernel->rootfs

PC开机顺序:BIOS->GRUB->kernel->rootfs

嵌入式开发流程:

通常基于linux系统的嵌入式开发步骤:

  1. 开发目标硬件系统:选择微处理器,Flash等其他外设
  2.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arm-linux-gcc),安装开发调试工具,设置好环境变量,串口工具等
  3. 开发Bootloader:移植uboot,vivi
  4. 移植linux内核,如linux2.6.8内核;
  5. 开发根文件系统:如cramfs,yaffs等
  6. 开发相关硬件的驱动程序,led,lcd等
  7. 开发上层的应用程序:QT,GUI开发

ARM:

ARM是嵌入式领域中用的最广泛的处理器。

ARM内核:从ARM7 到 ARM9 到cortex-A7等,之后的 R系列,和M系列。STM32采用的就是cortex -M3内核。

ARM7没有MMU,无法移植系统,ARM9之后有了MMU可以移植linux和其他一些实时操作系统,是嵌入式CPU。A系列一般用作商用,R系列用作军用,M系列更多是嵌入式MCU。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0288381/article/details/8111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