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否】股市是怎么玩的?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eAFE5fnYRxF3ehdK4X-gjg

转一篇文,和大家分享:(侵删)
先说明不建议大家炒股,至于为啥,可以详细阅读下边的文章;品一品2015年5月份的股灾。
可以说【2014年中-2015年中】大概1年半的时间,把一大批嫩韭菜卷入了股市。
我的大部分朋友才刚刚毕业或刚工作,算运气好的,没赶上牛股(大多还不太懂),就只看到了股灾,天天有跳楼的资讯推送,可比现在世界杯排的多得多。

其中有一个朋友大概是股灾后慢慢陷入的,他自己研究了1-2年,看各种书、财经节目(央视2套的),研究各种股票K线等等。我俩平时玩的比较多,经常一起聊(主要我充当小白角色,问东问西),他也有很多研究心得以后写出来跟大家分享。这里只强调结果哈,他花了2年多时间,所有工资基本都投进去了,平时省吃省用,结果亏了少说有50%。
so,大家尽量克己不要炒、不要炒、不要炒股。

2015年股灾
原创: 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2017-05-25
(旧文重贴)
从根源上来说,A股自20156月下旬开始的暴跌,无非是一场流动性危机。其发生的基本原理,《24、金融产品的对倒交易与与流动性危机》中已经有清楚的阐释。
这轮股灾与历史上的多次股灾、绝大多数金融经济危机一样,并没有什么恶意的颠覆势力或是什么巨大的阴谋,而仅仅是最为基本的经济规律所起到了作用。因而,也就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打倒某些人、挫败某些人来解决任何问题。

一、大致背景
A股自2014年下半年起,经历了一轮股市大规模上涨的行情,上证综指由20147月的2000点出头,一路上扬至2015612日的5178点,相应的总市值由约20万亿,达到最高70万亿,流通盘在57.6万亿。另一方面,根据5月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发布的四月下旬的统计数据,A股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为2.21万亿。

二、股价持续上涨与暴跌的基本模型
简单来说,本轮股灾的根本原因是整个市场从20万亿市值,通过对倒交易上涨到70万亿市值,形成了50万亿的市值增长,仅就流通盘而言,就有57.6万亿的股票资产随时等待被变现。相对来说,却只有寥寥数万亿的流动性。在巨量IPO发行和打击场外配资的双重压力下,流动性危机最终被引爆,并由于连锁反应,形成预期与价格实际下降的恶性循环。
在讨论股票下跌之前,必须先了解股市上涨的原因与过程。与大部分的直觉不同,股票价格上涨并不需要增量资金的进入,交易各方使用存量资金相互交易,就足以推动股票持续上升。在下面的例子中均忽略交易税费。
假设有甲投资人,持有A股票100万股,当前A股票的价格为10元,同时,他还有100万元现金在证券资金账户中进行证券交易。与此同时,有乙投资人,持有B股票100万股,当前B股票的价格也为10元,乙也有100万元现金在资金账户中准备交易。此时,整个市场的市值是A股票的1000万元与B股票的1000万元,合计2000万元,整个市场的资金存量是甲乙各自拥有的100万现金,合计200万元。
甲投资人若看好B股票,以涨停板的价格11元买入3万股。从成交角度看,甲以11元购买3万股B,必意味着乙以11元的价格卖出了3万股。于是现在,甲有100万股A股票,3万股B股票,另有现金67万。而乙有97万股B股票,另有现金133万元现金。此时,整个市场的资金存量是甲的67万与乙的133万,合计为200万元不变,但总市值已经变为A股的1000万元,以及B股的1100万元。由此,A股、B股的总市值变成2100万元,比之前的2000万元多出了100万元,而总交易量为甲买B股票给乙的33万元。
可以看到,整个市场的A、B股票数量是守恒的,资金存量也是守恒的,股票总市值的增加仅仅是因为股票成交价格高于原先的价格。这种凭空“创造”财富的方式,就是账面效。在包括房地产在内的金融市场里,账面效应是财富幻觉的主要来源。举一个房地产的例子来说,某处有大致相同的房子100套,原价10万元/套,这里的房地产“价值”就是1000万元;而当最近有一套房子被卖出100万元时,整个地区的100套房子都会被认为具有100万元的“价值”,于是整个地块的房地产“价值”陡然提升到了1亿元,而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变化发生。股市上也是同样道理,交易的股份虽然只占很小的比例,所有存量的股份“价值”却全部都是以最后的成交价格认定的,这使得股市成为账面效应最为显著的市场之一。
利用账面效应最极端的例子,就是一些基金或机构投资者通过不断提高价格买进某一只股票,如连续以涨停板的价格购入暴风科技,从而达到提供靓丽基金净值报告的目的。具体举例来说,某新成立基金募集资金1个亿共计1亿份,每份净值1元。它参与某新股网下申购,价格为20元,获配100万股,持股市值2000万元,余8000万元现金。这时该基金经理每日挂大单拉涨停。由于参与新股申购的投资者都认为该股将持续上涨,当日上涨44%封上涨停板报28.8元,而卖盘极其微量,该基金当日以涨停板价格买入1万股,耗资28.8元。之后连续10日都是涨停板报收。那么最后,该股的价格为74.7元,期间该基金以平均50元的价格买入了80万股,耗资4000万元。这个时候,该基金共有这支股票180万股,成本为8000万元,而基金总资产为市值13446万元的股票和2000万元的现金,净值为15446万元,在短短10日间就能增长54.56%。事实上,未必是新股,只要某只股票满足的成交不活跃、流通市值小、个别投资人前期拥有较大数量该股的条件,就可能通过不断拉升提高账面收益。这也是很多“妖股”在走出一波行情前非常不起眼的原因,也是一些私募基金的常用手法。
要实现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仅靠单边的买方与单边的卖方是不行的。甲一共只有100万元现金,用去1/3,也仅拉升了一个B股的一个涨停板。如果乙始终只卖不买,甲很快就资金枯竭,也就是上攻乏力了。但如果乙也是积极的投资人,情况就不同了。继续上面的例子,在甲购买了乙持有的B公司股票后,乙也看好未来的股票市场,并希望多元化配置,于是乙以涨停板的价格购买甲的A公司股票3万股,耗资33万元。如此一来,甲和乙又都有100万元现金在手了。这是他们分别持有97万股A、3万股B,和97万股B、3万股A,持股总市值为2200万元。这种你卖给我、我卖给你,导致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就是对倒交易。由于账面效应的存在,对倒交易会导致“所有人都在赚钱”的错觉。上例中的对倒交易发生在两个交易主体与两个交易标的之间,实际中是由很多人在很多支股票之间进行对倒。当对倒交易在少数几个大户与少数几支股票中进行时,就是轮庄。创业板对倒交易最为疯狂的时期,也就是基金扎堆并创造神股时期,几大基金在暴风科技、全通教育、乐视网之间以越来越高的价格对倒,在创造神话的同时,自身净值暴涨,高净值神话被用以作为宣传标杆,吸引基金投资人、扩大基金管理规模、提取更高基金管理费。
当所有人都维持上涨预期并进行交易,股票就可能通过对倒交易涨到极高的位置。例如,简单来说,甲不停购买乙的B股,乙不停购买甲的A股,最终,两股的价格都达到了35元/股,甲和乙都分别持有50万股A股和50万股B股,同时也都还持有100万元现金。此时,甲、乙的股票现金合计身价都已经达到3600万元,相对于开始时的1100万元,上涨了3倍有余。这个时候,股市的总市值已经达到7000万元。
如果把甲、乙两投资人视为基金,那么在开始时,两支基金的仓位是1000/1100=91%,而在最后,两支基金的仓位是97%。可以看到,虽然两支基金持有的现金与股票数量,但由于股票的市值增加,导致仓位的上升。事实上,即使是不做任何交易,一个基金所持的股票价格如果上涨,其仓位也会被动升高。
上面的讨论都假设了资金总量维持不变。如有增量资金进场,例如,当股价在20元时,有新成立丙基金携场外募集到的100万元进场,想要买股票,场内资金由200万元陡增至600万元,情况会如何呢?一般来说,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在所有的基金都以仓位作为控制指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大致测算最后的价格(假设A、B两股的价格始终相同)。在丙基金进场前,甲乙基金的仓位是95.24%,假设最后所有基金的仓位都达到这一水平,那么两股总市值应该为6000万元左右,相较原来4000万元的市值上涨30%。这说明对基金的仓位要求在基金规模扩张时会被动抬升指数。
实际中,资金存量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在任意时刻,总是有一部分资金离场,也会有一部分资金入场。
增量资金的进入并不总能带来价格的上扬。如果某些持股人抛售的意愿比较坚决,抛售的数量比较大,那么即使有资金入场,也会迅速被消耗一空,这是由于相对股市市值,资金量总显得微不足道。
股市暴跌的原因其实要比股市上涨的成因更为简单。
甲乙从开始的1000万股票,到后来各自持有了3500万元市值的股票,他们的盈利面各自在2500万元,共计5000万元。这时任一方想要将他们股票的收益变现,都可能引起流动性危机。相比前期5000万巨大的盈利面,整个市场的存量资金只有区区200万元,甲、乙随便谁想要买个房,整个市场就玩不转了,
股市由于缺乏流动性而暴跌,实际上就是一个挤兑过程,所有人拿着股票高喊“我要取钱,我要取钱”,市场本身又给不出那么钱,于是就崩溃了。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前期累计的盈利盘会形成抛压,而流动性不足导致获利盘降低价格抛售,低价抛售使得买盘犹豫,成交不足,又坚定了抛盘的抛售获利了结的信念,形成更大规模更低价格抛压。进一步的,获利了结盘在抛售获得现金后,短期内会将该笔资金带离场外,造成场内流动性的进一步不足,构成恶性循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流动性就会被清空,并将股价封死在跌停板上。
所以股票财富常又被称为纸上富贵,一些账面上好看的数字,真正想要变现却着实没有这么容易。
所以所谓的做空力量,并不是什么境内外敌对势力什么阴谋,而无非是所有想将股票变现的交易者。无论想要将收益变现用来买房、还是想要割肉离场的投资者,全部都是抽空流动性的力量。而股市的价格越高、涨得越快、市值相对存量资金越大,发生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三、杠杆的作用
杠杆有时被认为是这轮牛市的直接推动着,相应的去杠杆过程也被认为是本轮股灾的原因。从上一节可以看到,即使没有加杠杆的过程,股指一样可以被拉升到很高。同样的,即使没有去杠杆过程,也一样会自发产生流动性危机。也就是说杠杆并非是本次股灾的根本性因素。但是,杠杆的存在确实加剧了股市的动荡,并成为本次股灾的诱因之一。
无论是场内通过券商融资、HOMS平台配资或者在场外进行配资,除了交易过程、方式、融资成本等不同外,实质全部都是股票质押贷款,所以那些看似眼花缭乱的名词和操作方式无需特别关注。
场内交易者通过杠杆引导场外资金进场时,在上一节提到过的仓位控制抬高价格等因素下,将会促进股票价格进一步、快速上升。但即使没有杠杆,当所有人形成一致的上升预期时,股价一样会上涨到相当的点位,只不过速度可能相对缓慢。而完全通过无杠杆的1万亿存量资金维持35万亿市值的股价,与通过1倍杠杆--自有的1万亿和借1万亿共2万亿资金来维持70万亿市值的股价,其流动性风险其实是相当的。
但在下跌过程中,杠杆交易的强制平仓机制产生出刚性的流动性需求。举例来说,如果是以自有资金炒股,当股价市值从10万元跌到5万元时,投资人可能会选择割肉离场,也可能选择等待和忍耐,变现需求至少是弹性的。但如果是以1倍杠杆,自有5万和借来5万资金购买的股票,那么当这批股票的市值从10万元跌到5万元时就会触发强制平仓,这时若场内市场无法提供出5万元的流动性,就会引发股价进一步的下跌,触发更多平仓,形成连锁反应。
杠杆倍数越高,这种刚性流动性需求受到触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上节已经指出,相对于庞大的市值,流动性永远显得严重不足,可能仅仅为了让市场挤出数千亿的流动性,就引发股票连续跌停。
另一方面,在股市上涨的末期,高杠杆下迅速获得巨大收益的个别投资者,可能从市场带走巨额数量的现金,并投入到楼市或其他地方,使得短期股市的流动性大量丧失,这些都加大了股市的流动性风险。

四、股指期货的交易原理与作用
股指期货的实质是一份赌约。
由于绝大多数人对股指期货交易不了解,仅仅听到股指期货可以做空,就认为股指期货可以成为直接打压股市的工具。这种观点并不正确,股指期货在多数时候与股市不发生直接联系,该市场上的交易者其实只是在指数上打赌。
举例来说,不妨设当前沪深300的点位在4000点,未来最近一期的期指合约目前也在4000点,交割日为10天以后。而甲投资者认为沪深300会有下跌趋势,他就开出赌约,说未来沪深300会低于4000点,这个叫最近一期合约的空仓。乙投资者觉得未来会上涨,于是就愿意跟甲打这个赌,这个就是该合约的多仓了。交易者持有的股指期货所有未结清的赌约,叫做所持有的头寸,相应的就叫空头头寸和多头头寸(也有长短头寸的叫法,但不利于一般读者理解)。
任意合约必然同时有数量相等的空头头寸和多头头寸,所以中金所在公告交易情况时,只需要提供合约存量就可以,而不需要指明多空头。
现在甲在4000点持有一手空头头寸,乙相应在4000点持有一手多头头寸,如果双方都持有至交割日,那么根据交割日实际点位差额,按照每点300元的价格,由双方进行赔付。例如若交割日实际点位在3900点,那么是甲赌赢了,乙要赔给甲100*300元/点共3万元;若交割日实际点位在4100点,那么乙赌赢了,甲要赔给乙3万元。在期货交易所打赌不能像大家平时打赌一样,为了防止大家赖账,双方都需要为赌约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正常情况下保证金比率是8%,4000点的时候,双方需要缴纳的保证金9.6万元。由于通过9.6万元的本金可能产生3万元的收益/损失,收益率超过30%,这比点位本身的2.5%的变动大很多,所以有人说股指期货是杠杆交易,其实这只是赌博的规则而已,与借贷形成的杠杆有实质差别。
如果上述期指合约还没有到交割日,沪深300的变动幅度就很大,比如过了5天,沪深300的点位涨到了4320点,如果最后以这个点位结算,甲要赔给乙9.6万块钱,而且很有可能接着涨,甲的保证金全部保证金都可能不够赔,这时候交易所就会要求甲追加保证金,以继续赌约。如果甲不再追加保证金,则会被强制平仓,交易所直接判甲赌输出局,把这9.6万元赔给乙。
合约除了到期交割与强制平仓,尚没有到期的时候也可以结算,方法是买入反向的头寸。举例来说,过了5天,该期指合约涨到了4100点,甲看苗头可能还要涨,于是打算认输离场,以当前点位买入该合约多头头寸1手,与原来持有的空头头寸相抵消,并赔了3万元。这时,相当于甲又打了个赌,这次赌股指在4100点上涨,而打赌的对象则未必是乙,可能是丙。两个赌约合计效果是确定的,那就是甲赔3万块,于是甲把3万块钱给了交易所就离场了。于是现在丙持有4100点上的空头头寸,乙持有4000点上的多头头寸。如果交割日报收4150点,那么丙赔(4150-50*300=1.5万元,乙获得(4150-4000*300=4.5万元,刚好是甲和丙输的钱合计。这样,虽然多空头的合约数量必然是相等的,但是各自点位却并不相同。为了简化结算,所有合约名义上就全都以交易所为对手方,实际上交易所只起到结算作用,并不实际参与赌博。
现金结算的期货交易实际上完全等价于赌博,但为了面子上的问题,通常把期货成为衍生工具,而不叫赌约。实际上一般所说期货市场投机交易,就是这种打赌行为。
交易所为了能够更堂而皇之的开赌场,常常更强调所谓套期保值或者套利的功能。实际上,套期保值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例如,投资者甲看多沪深300,那么他或者股票市场上买入了120万元的沪深300组合股票,或者在期货市场上开多头合约。而套期保值则要求,甲在看多沪深300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开空头合约。这在期货与现货市场差别不大的时候,是没有正常投资者会做的。例如当前沪深300点位在4000点,期货合约也在4000点,那么甲同时买入现货、卖出期货,相当于锁定了不赚不赔,白交交易税费。而如果当前现货在4000点,期货合约在4100点,那么甲就有可能买入现货、卖出期货,从而锁定100点的收益。在多数情况下,交易各方谁也不傻,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而愿意在期货市场上打赌玩的人,一直也不算多。
然而在这波股灾时,由于股票市场内的流动性不足,个股封死在跌停板上,引起股指期货市场出现了比较罕见的情况。
举例来说,某个私募基金产品约定其清盘线为70%,一旦产品净值跌至70%以下,就卖出所有资产进行清算。在股市暴跌前,该产品持有1亿元现金和9亿元市值股票。然而不曾想遇到股灾,9亿市值的股票遇到连续两个无量大跌,股票市值缩水至7.29亿,如果跌停板在未来2个交易日不能打开,则该产品就将面临清盘。于是迫不得已,该私募产品只能在期货市场开空头头寸进行套期保值,而套期点位只要在2个跌停以内,如能进行全额套保,就可以避免清盘的命运。于是哪怕在跌停板上,它也会在股指期货上开出空头合约。由于这样想的产品有很多,愿意做多的交易者却寥寥无几,在股指期货上的跌停板位置上就会挤压空头合约。
这个私募基金产品实际上是一个多头产品,否则也不会投资股票,然而在突如其来的股灾面前,进行了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建立了恐慌性的空头合约,其本意根本不是做空股市。
大规模开空头合约的另一种可能是,在牛市之前或前期就持有大量股票的投资人。基于第一节指出的,股票大多是纸上富贵,这些人的股票很难通过在高位大量出售获利,于是在股指期货上开空仓。由于手握大量筹码,他们觉得有能力在期货市场赢得赌约。但是,从实际盈利看,由于伴随着这些投资人大量股票市值的大幅下降,赢得赌约的那些补偿多数时候是远远不够的。
在7月初股市每日蒸发万亿级别市值的时候,股指期货的存量合约其实都在1千亿左右,远远称不上大规模做空,实际上尚且远远满足不了多头的套保需求。而且实际上,由于股指期货只是一份赌约,其跌停只能通过心理上恐慌引导现货市场下跌,而不像直接在市场上抛售股票的效果直接。由此,说起来,在市场上卖出股票的人才是真正的做空者。

五、2015.6.15-2015.7.8复盘
本轮A股的大涨实际上源于整体流动性过剩,而整体的流动性过剩又源于2014年的楼市疲软,央行试图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然而,央行在银行间市场释放的流动性并没有如其猜想的那样经过市场的调节降低市场利率流入实体经济,而是不断找寻一个投机出口。于是,短期泛滥的流动性与已经长期低迷的股市一拍即合,开启了这场牛市道路。
在股市长达数月的上涨过程中,很多机构大佬们再次寻回了轮庄的默契。一些小盘IPO股在控制发行市盈率的监管思路下,由于市值小、流通盘更小,参加网下申购的机构各方很容易达成默契,形成高度控盘、连续涨停的局面,显现出强烈的造富效应,其以暴风科技为典型代表。而各基金由于形成轮庄默契,投资个股的价格被相互抬升,净值增长很快,吸引场外基民申购,由给这些基金更大规模上演此类把戏提供资金支持。这点与A股2006年的一波行情有很大的相似处,彼时个股上涨使得基金表现惹眼,引起基金热购,又进而推动股指上涨。
长期稳定的增长培养出越来越贪婪的投资者,开始以越来越高的杠杆倍数借钱炒股。一些期望借由股市上涨大捞一笔的人,开始鼓吹所谓的改革牛市、国家牛市,试图给管理层灌迷魂汤,绑架政治决策。而一些官媒牛市信心的结论,也隐隐透出国家担保牛市的意味。
与此同时,股市的流动性风险在急剧积累中。两市的总成交量一度突破2万亿,从统计角度看,这意味着大部分的资金账户进行了100%的换手,而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账户进行了数次换手。2万亿的存量资金拉动的2万亿成交规模,也就意味着全部资金将将应付2万亿卖盘,一旦资金流转不畅,就意味巨大的流动性缺口。
617日五年来最大规模IPO国泰君安的14只新股迎来申购,冻结打新资金近5万亿,其中仅国泰君安一家就冻结了2.35万亿规模的资金。从资金规模上看,显然不仅有场内资金热衷于打新活动,更大规模的资金其实来自于泛滥的短期流动性市场。大约同时,证监会又加大了去杠杆力度,使得场内流动性问题暴露。
一方面,市场上普遍存在错误的、认为牛市由杠杆引发并将随去杠杆终结的观点,使得观望情绪加重,资金流转速度减缓。另一方面,证监会对清理场外配资的强硬监管要求,迫使部分场内资金外流结算,触发了股市625日大跌7.4%,强化了冲刺前期高点后61718日两日大跌形成的回调预期。
如果央行于627日宣布的降息降准尚不算含义明确的救市信号的话,证监会关于扩大两融规模、降低交易所交易费的消息无疑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不过彼时,救市仍然停留在作出姿态阶段,并未对流动性危机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7月头三天的连续大跌,将大量融资仓位逼入生死线,大批股票被钉死在跌停板上,并且由于是在政策利好频出的情况下的大跌,使得整个市场信心全无。连日大跌导致基金大量赎回,在大批股票停牌的情况下,为应付赎回基金不得不把抛售尚能交易的股票,场内受到巨大抛盘的惊吓,流动性告枯竭。
在这段时间内,大量机构为套保,在股指期货市场开出恐慌性空单,导致股指期货合约在跌停价位上巨额成交。其实能实现的套保金额相比A股下跌的市值不值一提,却带来了恶劣的示范效应。
而流动性危机问题终于得到认识,多部门高调采取了暂停IPO、21家证券公司与汇金宣布购入股票、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等一系列措施,稳定市场预期的同时,提供切实的购买流动
在股指期货市场,那些通过期指空头合约实现完全套保的投资者将会肆无忌惮地在现货市场上进行抛售,为了遏制这一势头,采取了限制做空的措施,又迫使原本寄望于赌约的投资者回到交易所市场上抛售股票自救,形成恶性循环。

  六、2万亿救市
中国政府最终动用超过两万亿的现金才消除该次流动性危机,随着这两万亿直接成为了股市原持有者的盈利,相当于中国政府发行了两万亿高能货币,这笔巨款在15年下半年始,造成中国房地产价格又一轮波澜壮阔的涨幅,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2016年中国近乎全行业的盈利改善。然而,这种短暂美好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将会加重危机的深度与持续时间。

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eAFE5fnYRxF3ehdK4X-gjg
原文作者公众号:“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uodonggang/article/details/8106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