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23种模式

背景

最近在整合Java设计模式,平常偶尔也遇到过,同事之间也讨论过这模式的特点,本次结合当前个人经验及网上各位大神的分享,然后得出比较通俗易懂,当然在现实的项目中,里面包含的一些设计模式是比这复杂,望读者见谅本人因时间不易及撰写博客不易。

设计模式从不断重复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是解决问题形成的经验总结(个人阅读一些书记下的一句话)。设计模式可以使得代码可重复性、可靠性、易读易被他人理解;设计模式是从项目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学习设计模式也要不断地回到实践之中。


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1. 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2.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3.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4.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5. 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6.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使程序的扩展性好,易于维护和升级。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里氏代换原则中说,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LSP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所以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实现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百度百科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这个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具体内容:真对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从这儿我们看出,其实设计模式就是一个软件的设计思想,从大型软件架构出发,为了升级和维护方便。通俗点:降低依赖,降低耦合。
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一个实体应当尽量少的与其他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设计模式的分类

总体来说设计模式分为三大类,共二十三种
创建型模式,共五种: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共七种: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为型模式,共十一种: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延伸了解:其实还有两类,并发型模式和线程池模式。
另外附上一些大神编写的设计模式之间的关系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Java的23种设计模式

以下的内容已经整理成ppt以及代码代码,由于考虑到上传 Rational Rose 画的类图、关系图比较麻烦,读者可下载本人的ppt(如果积分有点高的话,可留言,会把积分调低写),里面有类图可结合博客更理解设计模式,请见谅,谢谢!!!另外对应的模式代码可在相对应的Package下分类好。

本文章主要参考有博主1博主2等,注:本篇文章需要后续加入相关具体代码说明。


May-The-Good-Luck-Be-With-You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4229282/article/details/7271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