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与大数据平台的产品化思想

所以,大数据平台的产品化和服务化有什么区别?

服务化的本质思想,是帮用户解决问题,是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在你的平台中的具化体现。

而说到产品化,你要问的问题则是,能否卖得动(能吸引用户么)?是否赚钱(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算)?这意味着你的服务产出,是需要用价值标准来评估的。

谈到这个问题,游戏行业的开发同学毋庸置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了,君不见,PC时代的游戏霸主,多少已经灰飞烟灭,再精良的制作,再强大的口碑,架不住盗版的冲击和碎片化娱乐的趋势。


如今的手游行业,免费下载,应用内付费的模式,没有吸引用户的手段,用户不买单,分分钟下线的节奏。在产品生命周期以周计算的红海中脱颖而出的幸存者,其产品形态和运营模式必然是有过人之处的,王者荣耀当然是个典型代表。

同样,数据平台产品化的重点在于选择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然后决定用多大的代价提供这样的服务。而另一方面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算,往往就和服务的定位就没有直接的关系了,更多的是从对公司的收益的角度来评估,没有好不好,只有值不值。

正所谓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取义,还是取利,本无对错,要做好平台产品化建设工作,两者缺一不可

下面我们先就以下几个内容来谈谈“义”的问题:

  • 别让用户有挫败感!
  • 提供差异化,阶梯式产品服务
  • 构建反馈式服务
  • 确保你的产品,可持续改进

你爱用户,用户不爱你?

所以,你已经认真思考过了,数据平台现代化建设很有必要,你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不幸的是,你的产品,用户未必买单,如果你热脸相迎,用户却冷眼相看,那如何是好?

不是吹牛,才玩农药两天,超神,MVP 我就拿到手软!

什么,你也一样?太巧了,看来我们都是农药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玩家!


是的,青铜的我,有时候,对自己表现出来的完美操控和一流意识,都有点不敢相信 ;) 直到有一天,忽然听说,青铜,白银和我PK的,多半都是机器人?!呐尼~~?

是因为玩家太少凑数的么?当然不是,服务器不是天天爆满么,重点是:

“别让用户有挫败感!”

至少,在他尝到甜头之前。。。

但凡有得选择,人都会选一条容易的路,所以,用户往往因为需要而来,因为挫败而放弃,要不放弃需求目标,要不另寻出路,无论那种去向,都不是你做为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希望看到的

再举个例子:

你开发了一个实时计算服务平台,然后一通截屏什么的,为亲爱的用户写了一份Hello world文档,演示了如何操作界面,以及编程读kafka,计数,然后把结果写入DB。这服务态度,简直不能更好了!

用户读了文档,跃跃欲试,准备在平台上High起来。不料,第一步就卡住了,搞嘛呢~~~没有文档上画的那个页面啊?!!

好不容易打听到是因为没有权限,找人开通权限,页面终于找到啦~~ 然后,施展拷贝粘贴大法,保存,运行!等等,程序运行错误?坑我呢。。。我可是一个字没少贴啊! 算了,看看什么错?诶,出错信息哪里找?

又是找人一通咨询,从服务器拷贝日志,没权限,再申请。。。一个小时以后,拿到日志,打开一看。kafka xxx topic不存在 @#!%,怎么会?? 写文档的同学:文档上都写了,example_topic啊,假想的topic,你要修改程序,自己找一个真的topic。什么,不知道怎么建topic?去找xxx同学啊。。。

不要假设用户和你一样,具备所有的背景知识和环境设定,实际从一个完全小白用户的角度,完整的去体验一下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去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

提供差异化,阶梯式产品服务

用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熟练用户满意的产品设计,对于小白用户来说,学习门槛又太高。能吸引用户群体A的产品,未必能满足用户群体B的需求,甚至同样的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景下,需要也是两样的。


一方面,可能是我们能力不够,做不到一个产品妇孺通吃,老少皆宜。另一方面,可能压根就没有完全通用,满足所有用户的服务和产品

那么,不妨尊重现实,要么针对用户各自的诉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要么根据用户不同的知识背景,提供抽象程度不同的服务,不要企图用同一个产品覆盖所有不同类型的需求。

比如王者荣耀类PK竞技型游戏的里的段位机制,或类似炉石里的天梯机制。利用玩家的攀比虚荣心留住用户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相比暗黑破坏神之类的纯排行炫耀用天梯机制,农药的段位功能,更重要的功用其实是它的排位匹配功能。

你可以认为,排位匹配机制,是为了给不同水平的玩家在游戏内部切分出不同的服务环境,满足不同水平玩家游戏诉求的一种手段,虽然难免被各种上下分车队玩家花式玩坏,但总体上来说,各种水平的玩家通过段位区分,还是能够找到旗鼓相当的对手/队友。

回过头,再举我司的开发平台的具体例子。我司目前的开发平台,脚本开发环境,任务调度系统,数据导入导出服务,图表可视化服务,分属四个独立的子系统,做为通用服务,这4个子系统都要做到足够灵活,能够提供给用户完整的控制,管理手段,所以无论如何优化交互体验,每个系统或多或少都需要用户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

这种模式,对于熟练用户来说,通常情况下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因为业务需求千变万化,每个环节确实都存在需要精细定制的情况。但对于刚接触平台的同学来说,如果要同时掌握所有这些系统,学习成本还是很高的。


举例来说,我司有个团队的同学,想要从开发平台的一张数据表中定期抽取字段制作出一份业务图表进行展示,他不关心数据模型,不在乎表格名称,也不想操心各种建表逻辑,权限规范,可视化图表配置逻辑等等。他只想以最快的速度拿到最后的展示图表,刚接触平台,面对这样复杂的流程,他是抗拒的。

然后,我们为这类需求定制开发了一套按固定逻辑完成全链路配置的快速产品通道。用户只需要填写查询逻辑,筛选出要展示的数据,然后在保存脚本时,选择少数几个最基本的参数配置,比如要不要定期执行,增量还是全量更新,想要用表格,还是折线图模版来展示最终数据等,所有的中间步骤我们自动帮用户完成。

这个定制产品上线以后,虽然未必解决了那个业务方所有的问题,因为他们事后也会发现,随着深入的使用,想要定制的地方越来越多,渐渐的,有些环节他们也开始使用通用的系统进行开发。

那么这个产品是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呢?也不是,它降低了新用户使用的门槛,之后还有众多的类似运营等业务方也开始使用这个产品做最简单的数据可视化需求,而它也让一些潜在的用户最终可以成为我们实际的用户。 所以,即使单作为一个入门引导而存在的产品,它也是有价值的。

构建反馈式服务

比起响应迟钝的系统,更让人崩溃的,是压根没有响应的系统。。。


所以,你玩农药没有被投诉过?你玩农药没有投诉过别人?

想想看,被人投诉的时候,你是什么时候收到邮件反馈的,多半是一两天之后,你差不多忘了那场你因为是618大促买了六双鞋呢,还是演技爆发,竞争奥斯卡影帝去了吧 :)

投诉别人呢?没准下一把才打完,你就收到系统的邮件,“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已经对该玩家进行了警告,将进一步核实,采取更严厉的行动” 云云。

所以,这怎么可能?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双方不应该是同时收到邮件么?再想想看,哪次投诉,你没有收到感谢邮件的? 所以是你的价值观无敌,判断永远公平正确了?

显然,天美摆明了是在忽悠你呢,这第一次,所谓已经进行的警告,大概是凭借意念在二次元空间发生的吧 :)那天美干嘛要忽悠你呢? 当然是为了给你一个及时的反馈,表示我已经知道了,有没有然后,其实你也不关心 ;)重要的是,你要吐一口恶气,然后你还是正义的,你看,企鹅爸爸都站在你这边 ;)

想想你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不难理解,Feedback 有多重要!比如你去医院看病,看着人满为患的候诊大厅,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排号提示系统,你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人?你不知道多长时间看好一个患者,你甚至不知道有没有医生正在工作,我想,你怕是要急火攻心了。。。

所以,但凡用户做了一个动作,或者一件事情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果它的结果用户是关心的,或者关系到用户下一步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或者仅仅是为了避免用户的疑虑,那么就应该想办法让用户可以得到反馈信息。至于以什么样的形式反馈给用户:界面变化,弹窗提示,引导查询,定时提醒,还是放在一个角落让用户自己发现,这就要因地制宜了。

确保你的产品,可持续改进

什么,昭君MM又削了?没有没有,人家这是荣耀重置,王者归来!

你说,天美这是吃饱没事,闲得慌么?当然不是,有这功夫,多画两个皮肤骗点钱不好?当然是为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游戏平衡”。但平衡怎么把握?凭什么削这个,加强那个?凭感觉么?靠用户反馈么?靠数据!炉石玩家对这个套路应该也不陌生,看胜率,哪家毒瘤削哪家呗。

产品是否可持续改进,固然和产品开发者的决心和能力有关,但光有决心和能力,往往是不够的。试问如果你都不知道问题在哪,要改什么,你又怎么去改?

要确保你的产品可持续改进,收集用户意见固然重要,但光靠以上手段是不够的,你需要主动收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相关的数据和信息,除了一些客观指标,比如运行/加载/响应时间,服务负载,流量QPS,错误统计。还可以包括,比如系统交互是否流畅,哪里用户容易犯错进而流失?用户访问频率和复用率之类,想想你的运营同事们怎么做业务分析的?

这些信息,有些可能直接通过埋点统计,日志分析,流量/负载/响应监控等形式可以拿到,有些比如交互是否流畅,可能就需要通过间接分析来获取了。

总之,如果你的产品的运行状态和用户的使用情况,对你来说是个黑盒,那改进就无从谈起,不管通过什么手段,想办法拿到数据,让它的状态更加透明。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谈完理想让我们来谈谈利益。


通常情况下,一个有理想的技术同学工作时的思路是:这个玩意看起来蛮有挑战啊,不错,别废话了,让我来研究一下,搞定它!

你要问有没有考虑过“做不做”这个问题?

“有啊,哪能不考虑呢,我评估了一下这件事情的难度,确实不容易,不过,我刚好之前有点背景知识,最近碰巧工作负担也不大,应该没问题”

“再比如产品那帮家伙昨天又来找我开发一个功能,他们要什么都说不清楚,没空和他们扯淡,当然拒绝了,让他们回去想清楚再来找我”

你说,这好像不是反面例子啊?! 是的,能做到这样,有理有据的分析,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这个过程中,我们讨论的更多的是,要做的事情 “是什么”,“怎么做”,“能不能做”,做得好的时候,我们可能还会考虑“这么做是为什么”

但是通常情况下多数同学比较少考虑 “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案?”,也几乎不会考虑 “这么做值得么?做点别的事是不是收益更高?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擅长在一件事情内部思考权衡,评估它的“义”,但是不擅长拿这件事的收益在外部横向比较,评估它的“利”

现在的多数网游,都会有个所谓的内测/公测阶段,你以为这个阶段主要是用来干嘛的?提高游戏的质量?太天真了,是为了评估一款游戏的模式是否work,是否有盈利前景啊,不行就改,改了还不行,那就没有然后了。。。


再比如,王者荣耀有个“官方模拟器”你知道不,干嘛用的?就是在PC上模拟安卓的运行环境,然后在PC上玩“王者荣耀”。官方模拟器,你觉得是腾讯官方出品的么,不是的,腾讯自己之前也有自己的游戏助手手游模拟器,但这个官方模拟器,已经替换成晓伟同学出品的 “逍遥安卓”模拟器了。按说,自己的游戏,用自己的模拟器啊,但即使像企鹅爸爸这样财大气粗的主,也是要看投入产出比的。好吧,你问我谁闲的慌,用模拟器玩一个为触摸屏定制操作模式的游戏,挂机么?我不知道 ;)不过或许还有不少游戏可以这么玩吧 ;)

再举数据平台的例子,数据平台怎么建设?我都说了工具,平台,服务,产品,“四个现代化”了是吧?问题是,如果你的公司数据业务模式很简单,公有云服务都能满足,那么,你一定需要从头建设自己的数据平台么?

你说我有钱任性啊,我还有能力搞定啊,我还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啊~~~,So what, 如果核心技术对你没有实质收益,不掌握又如何? 何况,你所谓的核心技术可能早已经烂大街了。。。 ;)


你问我农药水平如何?说出来吓死你,经过不懈的努力,就在昨晚,S7赛季最强玩家“胜利之神”的标志,金光闪闪的 “凯尔特女王”,我已经拿到手了! ;)


可以常按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不信扫扫看),关注“大数据务虚杂谈”,务虚,我是认真的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olorant/article/details/7353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