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 人生十论. 钱穆

自去年同期买下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我只看了前两篇便将它束之床头。不能说这本书不精彩,相反它很有价值,里面包含非常多钱先生对人生、国学、中西方文化乃至宗教的思考智慧,值得反复阅读、细细体会。只是2016的前半年重心在于应对毕业和工作的事,也就少了静下来看这种慢书的心境,直到最近工作初稳,才又把它取了出来。

冬天和泡热水脚最配。现在每天最贪图享受的一段时光大概就在泡脚的那半个小时里。经过多天的反复练习,我听着水声就已经能把水壶加满到刚刚好的位置,既不少也不会因为沸腾而喷出来。等水烧好后,再娴熟地往桶里接上2.5cm高的冷水,和烧开的水一混合,一桶上好的洗脚水就配置完毕,脚伸进去,滋溜溜一阵酥麻的感觉。不敢待太久,就这么蜻蜓点水般小颠着,直到脚的耐受力和水温互相妥协,才肆无忌惮地让水漫过脚底,静静感受水温从脚心传向手心……这时我就会拿出这本《人生十论》来翻,读到妙处内心激起一阵愉悦,此时脚心和内心的愉悦交织在一起,爽透了!

《人生十论》并不是有意而成的一本书,它是一本文集,收录了钱先生平日关于生活哲学问题方面的思考,而且它也不止有“十”论,前后共探讨了十六个话题。按规矩的笔记写法,我该记录下这十六个话题里钱先生各自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而且我还真有试过这么做读书笔记,给每一章节列个一二三四,中心大意,但这种方式不久就被我放弃了,因为这样记录的只是作者的观点,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记录过后并没有留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完全失去了记录的意义。

我尝试换了一种方式,把读书时感触较大的一些点拿出来,在读完后进一步回味、碰撞,然后记录下这其中的感受和体会,如此便觉得自己真是读了此书,平日里还能时不时把一些事情和书中的内容联系起来。这个过程好比是一头老牛吃草,吃完之后反刍多次,最终精华的被消化吸收,然而不是说大粪就没有养料,只是不再适合老牛而已。

 

性之所近 

或许是我个人性之所近吧,我从小识字读书便爱看关于人生教训那一类话。

钱先生在开篇的自序的第一句就写下这话,一下把我击中,因我也常自觉对人生教训类的东西尤为敏感,时时处处都能心生感悟。记性算不得好,但对于不知哪里看到或听到的意味深长的话总是能念念不忘,时时回想。同样看电视,大家看的是剧情嬉笑怒骂,而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其中的世事人情,禁不住发出一声感叹,小伙伴们茫然(⊙o⊙)…呃,尴了个尬,我以为你们也这么想呢。

如钱先生所言:

个人性情相异,这是人生中一大秘密,藏在各人心中 。

人与人的差异真是比我们所能想象到的还要大,这差异无关乎高下好坏,而在于对事对物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体现出不同的性情。就我遇见的人中,有的语言能力很强,有的分析问题条理明晰,有的擅长营造乐趣,有的性情平稳、不急不躁……

生活需要这样差异化的性情,不止为其精彩,另一方面也因任一性情都有它的局限。对人对己,实不该要求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来培养,当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钱先生引用古人之言,倡导人的行为要和乎自己的天性:

尽己之性,然后可以尽物之性,而赞天地之化育。

如此

能立能达,能不失其性情之正,此人事业虽小,却不失为能堂堂地做一人。此人也无它大意,用中国古人成语来说,他只是不失为一性情中人而已。

最近黄金下饭伴侣《晓松奇谈》播出了它的最后一期,在这一期中,晓松老师说到他的一个感想很有意思,大意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走一座独木桥,世界看似有很多路,但那其实是千千万万人的独木桥拼合而成,最终个人还是要守着他的那个桥走着。钱先生在书中也有一个类似的观点:

倘使人来做我,也只有如此做。

有一个让我觉得很奇妙的事情是,性情相近之人,哪怕没有交集,从事不同的行业,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他们最终都会在各自的角落里过着类似状态的生活,对同一事物有着类似的看法,甚至于看着他们中年长的人,就像是看着自己的未来……

我想,一个人能够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自由地释放自身的性情,这便是一件成功事,让人赞叹的事。一方面,人得以尽其才,物得以尽其性;另一方面,个人也能收获满足感,自得其安乐。最后,关于尽性有两点还想拿出来探讨一番:

  • 什么是性情?它和兴趣又有什么分别和联系?

  • “食色”照理当是人人都有的性情,如果按照尽性的表面说法,岂不是该胡吃海喝,夜夜笙歌才是?那如何合理地尽己之性?

 

修身的正确打开方式

故中国文化最简切扼要言之,乃以教人做一好人,即做天地间一完人,为其文化之基本精神者。此所谓好人之好,即孟子之所谓善,中庸之所谓中庸,以及孔子之所谓仁。

人无完人,但能够向无愧于心的方向完善自我,不失为生活一大乐趣。钱先生特别地讲到修身应该是个人自己的事,而不是转而要求他人。他说:

若人人尽要求对方,此只是是人生一痛苦。我为子,我便不问父之慈否?先尽了我之孝,我为父,我便不问子之孝否,先尽了我之慈,照常理论,尽其在我是一件省力事,可能事,求其在人是一件吃力事,未必可能事。

修身只是修你自己,你不能去修你父母的。

这一说法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关注圈和影响圈”的道理如出一辙。确实,如果我们注意感知,就会发现要求他人有所改变是有多么的难,但太多时候我们又会习惯性的寄希望于外界的变化,然后自己才愿开始行动。事实就像钱先生所讲,尽其在我是一件省力事,尽其在人是一件吃力事,与其求其在人,不如略修己身啊!

谈及教育,常讲要言传身教,用话语去开导,用身体去力行。不过直接的话语只对有心人有效,否则,哪怕这话语多么有道理,多么的政治正确,都无济于事。相反,若自己能首先成为样板,让他人感受到这教育的意义,则几乎任何人都能受到感染,也就是史蒂芬.柯维所谓影响圈的扩大。

摘录最近在看的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李鸿章讲的一段话:

 

心为形役

禽兽也有心,但他们是心为形役,身是唯一之主,鸡狗只能表现他们的心灵,在他们自己那个躯壳里。

要说人和其它动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人心可以脱离身体的基本存活需求,去开辟另一片属于心的世界。这是自然给予人类的赏赐,让人们得以扩展自我。我们可以从千百年前的古人那里获得智慧,也可以从身边朋友中获得安慰,同时我们的情感,思想,都可以拿来与人分享。

曾不止一次的从多处得到这么一种说法,它将整个人类文明看作是一个大生命,一代又一代,它会演进,更重要的是还能继承。我很愿意相信这妙想,这样看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一份丰富来到这世上。

没有电灯时,我并不觉得不快乐,有了电灯之后,我并不觉得因此而很快乐。

电灯解放了黑夜的双眼,但有电灯前后人们的心情却不见得有多少差异,因为我们同时拥有身生活和心生活,身生活的满足无法代表个体的全部。总是让身生活占据着人生的主体,即是古人所谓心为形役,显然,我们还有更多的选择。

 

人生乃一痛苦的过程

可记得孙少平也说过相同的话?这话乍看真的很悲观,可我觉得讲这话的人反而是积极向上的。首先承认其痛苦,然后才会寻思着去解决这痛苦,哪天情况稍好,心里便会充满感恩。试想,如果总觉得人生就该是时时美好的,又怎能接受痛苦时的失落,如何不会怨天尤人?钱先生也说:

无常若是苦痛,实非苦痛。唯其人生有此一无常,人生始得产生一善自处理之妙道。

 

敬天爱人

我们总要在对象与环境中,有我可亲可尊的,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细想的确如此。小时候对长辈的敬赖,读书时期对老师的敬赖,以及工作后对前辈领导们的敬赖。正因为有他们在,所以感觉到任何时候都可有他们在支持着自己,万一闯祸了,在他们那就能找到解决方案,就是这么一种归宿般安全感。

有时候这种感觉的产生不一定要有实质性的依赖,但只要这种亲尊之人在心中留有位置,就足以让自己感到踏实。像王石经验那么丰富,那么成功的大企业家,他为什么还要多次跑去褚时健的果园去看望讨教呢?像最近差点被赶下台,他又去了,难道褚老真能交给他多少锦囊?或许,褚时健就是那个他可亲可敬,让他获得归宿的人吧!

发现没有,很多事业上比较顺利的人越发的喜欢敬神,而且他们不止是要去庙里祭拜,祭拜时的仪式感也特有讲究,很是认真和虔诚。这个时候,又或许因为现实生活中已很难找到值得敬赖的人,所以他们把目光转向了神呢?

 

精彩摘录

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而向里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向外的要在外建立,向内的,只要把外面拆卸,把外面遗弃与摆脱。儒家说性不偏向内,不偏向心上求。但他们不肯说,战胜自然,克服自然,知识即权力,他们只肯说尽己之性,然后可以尽物之性,而赞天地之化育。

文化的人生,是在人类搭乘其自然人生目的以外,或正在去达成自然人生之目的之中,偷这些剩余的精力来干些别的勾当,来玩另一套把戏。

人生目的应该地增多,尽量地加富。目的愈增多,愈加富,则选择愈广大,愈自由。

我之后才懂得人的心,人的生命,可以跳离自己的躯体而存在而表现。我才懂得看世界一切事物后面所隐藏的人心与人生命之努力与意义,我才知,至少我这所看见的世界之一切,便绝不是唯物的。

中国所长不在宗教,不在科学,亦不在哲学,而在其注重讨论人生大道上。  中国文化则早能注重人学与心学,知在培本浚源上用功夫,知在综合汇通上用功夫,此乃中国文化一极大所长处。

以治国平天下与运水搬柴相较,大小之分,分在位上,分在力上,不分在德上。地位不同,力量不同,德性则一。

宗教可以发泄心的情感,科学可以展开心的理智,要叫心不向着两面跑,正如一个孩子已走出了大门,已见过了世界?他心里真生欢喜,你要把他再关进大门,使如囚牢般坐定在家中,那非使他发狂,使他抑郁而病而死,那又何苦呢?但那孩子跑遍了世界,还该记得有个家,有个他的归宿安顿处。

于是一人之心化成了一家心。一家之心化成了一国心。一国之心化成了天下心。天下人心便化成了世界心宇宙心。心量愈扩大,他不仅感到己心即它心,而且会感到我心即宇宙。到此时,心遇见了神,而他将会感到,神还是他自己。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要自己站得定,如果自己站立不定,在此激荡人生中,说不定会失去了今日之我,侧头侧尾另换一新人。

 

 

 

·END·

 

想进一步跟踪本博客动态,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信订阅号:信号君

 

信号君:寻求简单之道

技术成长 | 读书笔记 | 认知升级

扫描二维码关注信号君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ncdxlxk/p/925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