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智能音箱的用户到底想获得一些什么样的体验?


  之前一直在调研智能音箱,看用户评论,看产品评测。智能音箱非常有潜力能够成为互联网的入口级产品。智能音箱提供了人机交互的另一种形式,不久的将来也终将形成围绕智能音箱的内容生态。虽然目前智能音箱的体验还不够流畅,内容还不够丰富,但是初步体验还是很愉悦的,未来也非常值得期待。

  今年618我入手了天猫精灵,设备设定成功后的第一件事情我让它放了首歌,这种体验真的很神奇,分分钟不想再打开手机。我也有用siri,但是就算手机拿到嘴边每次唤醒他我都要使出很大力气,很多操作还需要手动解锁,实在不爽。智能音箱的确是居家必备、奶爸奶妈的好助手,虽然功能还不够强大,使用体验还不尽如人意,但并不影响它即将成为一款伟大的产品。

  说说我在使用天猫精灵时遇到的问题吧

  • 误唤醒:讲话时突然来了一句“我在”,相信它想凑热闹。

  • 唤醒没反应:可能因为拾音设计并不是360度拾音,所有某些时候需要用力喊它才会有反应。

  • 自己唱歌:遇到过一次,突然唱起歌来。

  • 语义识别错误:可能是因为发音或者距离远的原因会导致它无法理解下达的指令

  • 一秒变脸:当你唤醒它,它应答之后立马又回到原先的播放歌曲状态,需要再次甚至是多次唤醒

  • 想听的歌需要版权:哈!这个没啥说的。

  • 同音词很难辨识:嗯,这个也没啥说的,

  • 笑话:反正没觉得有好笑的。。。尤其是机器人的口吻讲出来的笑话真的戳不中笑点。

  • 各种领域的知识内容远远不够

  • 反正我已经不想用它听菜谱了。

  • 最后一点,用户无法感知何种场景下可以进行沉浸式对话,由于大部分对话形式是流式对话,需要唤醒它,才能下答指令。但是有些时候又需要它在进行一项任务时,不打断任务的同时同步处理一些事物,比如它其实是支持听音乐时不打断音乐而调节声音大小,但是很多时候因为习惯了流式对话我会在需要调整音量时直接唤醒它。它也没有明确的方式告知用户此处可以进行沉浸式对话。

  目前使用下来智能音箱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它的功能还需要完善,体验还需要加强,场景还需要拓展,语音识别还需要提升,内容还需要丰富。

  接下来谈一下对于智能音箱的一些看法。

  目前人们对于人机交互的形式是基于键盘和屏幕这种传统而有效的方式,键盘和屏幕毫不夸张地说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但是智能音箱能解放你的双手,能动嘴的尽量不动手。

  智能音箱要满足用户的听觉需求就需要大量的音频内容资源,目前智能音箱已经逐渐在整合电台、音乐、读书、母婴等方面的资源内容,内容数量在不断提升,各路内容创业者应该也在想象这块空间可发挥的余地。互联网沉淀了大量的知识内容,无论是博客、知识付费、知识社区都有大量的资源可被利用。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内容整合是目前阶段比较容易做的事情。但是内容的量虽然大,还是需要找出合适的内容能够智能音箱平台进行推送。智能音箱的用户可能对内容质量的容忍性是非常低的,他们绝对会在听到啰嗦的、错误的、没价值的内容的那2秒种选择停止播放,并进而思考更准确的关键词寻找资源。所以在这一点上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资源内容打磨和关键词精确设定。

  其次智能音箱也需要考虑更多的场景服务,现在比较容易想象的还是与智能家居进行结合,不同的天气、温度、湿度、时间等等都可以进行想象。

  竞争从来没有零起点一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尤其如此,人工智能再次被推到风口,各大互联网厂商都在为了自己的AI地盘挣时间抢资源。而AI与智能硬件结合的产品智能音箱自亚马逊Echo诞生以来,各大厂商继而蜂拥跟进,智能音箱一度被认为是一款入口级产品。这款产品能否为厂商带来更多想象空间和可能盈利,取决于智能音箱的对话体验和内容生态能否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和价值。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odofu/p/924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