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23.5亿!达梦数据库即将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2000年成立的达梦数据库公司,是中国数据库“老四家”之一。2023年12月20日上交所批复其IPO申请通过,至此达梦即将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招股书中说明其预计募资23.5亿,主要用在以下5个方向:

作为数据库从业人员,谈一下这五项任务目标到底是什么,对达梦有哪些价值。

(一)集群数据库管理系统升级项目

项目时间周期3年、资金投入3.5亿。

该项目内容为基于现有数据共享存储集群持续研发投入,提升集群规模、故障检测和切换速度、丰富集群的管理监控手段、完善集群的负载均衡能力等。

这个没什么好分析的,达梦自己的主营产品,肯定会持续研发投入。

(二)高性能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升级项

项目时间周期3年、资金投入3.4亿。

本项目将对 “达梦透明分布式数据库” 进行攻关升级,以满足更大规模、更高并发、更复杂业务形态的需求;重点技术攻关包括原生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基于 Raft 一致性共识算法的一致性数据副本和非对称动态并行计算模型三个方面。

达梦透明分布式数据库,原名DMTDD (DM Transparent Distributed Database),目前其官网已无此产品信息,取而代之的是“达梦分布式数据库DMDPC”,说明此产品目前技术架构和产品规划等可能还不成熟,处在研发期随时变动阶段;同样该产品目前也确实还缺少市场验证。

其整体技术架构为计算、日志、存储三层分离,分为DS(Database Server)、DRS(RS,Redo log Server)、DCS(DM Catalog Server)、DSS(DM Catalog Server)四种关键角色组成。DS层是基于达梦共享存储集群技术发展而来,所以这个架构实际上就是共享存储的一个变种,用分布式存储替换了共享存储,为了管理存储路由,引入了DCS目录服务器管理全局元数据。

达梦官网描述“DMDPC计算节点(应该就是之前的DS节点)扩展规模可达128点,实现极致的横向扩展能力”。验证了其扩展能力确实存在限制,这与共享存储的扩展局限性相匹配。而这“可达128节点”是否“可用”,那就不得而知了,毕竟Oracle RAC也就支持100个实例,而在真实应用场景中还很少遇到超过4个实例的RAC集群。

另外就是达梦官网描述的“极致的横向扩展能力”中“极致”一词用在这里就显得不妥了,要知道当今新兴的分布式数据库恐怕都能“可达1000节点以上”,相比128就要用“极致”形容,颇有一幅“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既视感~那么其他那些分布式要用什么词形容呢?此时脑海突然出现这样的画面,两个分布式数据库厂商碰到一起,“我们集群扩展支持50倍极致”,“吆,厉害啊,我们现在才刚达到20倍极致”,想想也应该挺有趣的...

(三)新一代云数据库产品建设项目

项目时间周期3年、资金投入2.5亿。

本项目将在现有云数据库产品基础上,在系统功能、性能及兼容性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以满足多云部署、跨云支持、同源多平台、异地容灾、智能运维与调优等企业级需求。

IDC2022年发布的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厂商份额—公有云模式中,前四家的市场份额基本超过80%,处于高度集中的情况。而且如上云厂商提供的主营云数据库产品也都是“兼容”Pg和MySQL。这说明现有这些兼容开源架构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另外云用户也更倾向采用开放生态的产品,其重要原因就是不被云厂商捆绑,随时能够迁出。

而达梦在公有云市场不可能有突出表现,没有云市场基础仅仅是一个不关键的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封闭技术生态。达梦数据库不与开放生态兼容,云用户不可能将自身业务捆绑到一个封闭的产品上,难道历史上被Oracle坑(去O太难)的还不够惨么!

公有云市场中,达梦不改变其生态问题的情况下,基本是没什么机会了。那么其在私有云市场是否有机会呢。或许,加强对私有云平台的技术兼容,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性能,以及依赖云系统快速分配资源的条件实现集群级弹性伸缩...这确实能提升其私有云环境的竞争力。

但是!!!达梦的云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的两套产品布局,以及这些功能开发,其实市场上早就有一类叫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的产品全都做完了。时至今日的达梦竟然还要将云和分布式两种技术拆分突破,如果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多出来几个项目,融更多的钱那也就算了,如果真要按此规划研发下去,那确实对得起“老四家”中这一个“老”字了。

如果顺利上市有了钱,达梦不是为了给自己多发点“工资”,真想搞出点成果来,与其基于达梦现有数据库系统开发,我建议达梦不如重新开发一套数据库,甚至收购某些厂商团队,这都要比基于DM实现分布式、云化改造可行性更高一些。

(四)达梦中国数据库产业基地

项目时间周期3年、资金投入8亿,这也是本次募集资金应用数额最大的项目。其中房屋建设、租赁和设备购置投入超过50%,达4.46亿。

时间进度规划内容如下:

招股书上说的非常高大上,实际从其项目时间进度规划上看,主要就是强化市场营销能力:

1,加强市场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包括舆情管理。

尤其舆情管理其实对民营企业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不法分子冒充身份招摇撞骗,以及恶意诋毁、造谣诽谤,民营企业处理起来其实非常困难;尤其达梦未来上市以后,非常有必要建立专业的舆情管理系统。

2,继续扩展渠道,招募更多的合作伙伴。

达梦营收90%以上来自渠道,并且前五大渠道营收占比超过50%,第一大渠道商“中建信息”贡献营收超过30%,目前处于渠道营收高度集中的风险中,必须要更多的渠道分担风险。

3,建立、扩建本地化售后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

4,扩建销售团队。这也是为了能彻底解决渠道过于集中,被友商攻克“截胡”的风险。

其中4个多亿的房屋建设、租赁费用,其中一部分应该就是在各地建设本地团队(运维和销售);同时,还有一部分是总部基地装修,毕竟上市有钱了,必须得重新装修一下门面。

(五)达梦研究院建设项目

项目时间周期3年、资金投入6亿

本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研发分布式超融合存储系统,可对外提供单机或分布式环境下的多种可选存储模型。

(2)将研发出支持标准 SQL 语句的通用微内核数据库执行引擎。

(3)实现分布式超融合存储系统对接多种计算引擎,包括通用微内核数据库执行引擎、时序数据库执行引擎、嵌入式数据库执行引擎、内存数据库执行引擎和第三方计算引擎如 Spark/Flink/Storm 以及 Graph 计算引擎的支撑;

(4)研发企业级云原生数据管理平台;

(5)尝试推出新一代数据库一体机。

数据库在未来实现单机与分布式一体化,用户按需选择部署节点数量,这样的技术趋势已成为必然。达梦看起来要做这样的研究,但细看却不是这样。

其超融合不在架构上,而是在功能上,目标是做一套存储系统,实现数据处理的大一统,把全部数据处理能力集成到一起,包括关系型数据库、时序数据库、图数据库、嵌入式数据库、内存数据库、流数据引擎。

试想一下,如果有这样一套存储系统,上面可以对接任何类型数据库引擎,那就是能支撑任何业务需求,还能把企业所有数据存储在统一的平台。如此岂不是彻底消除数据孤岛,做到实时的数据互联互通,什么数据中台、实时数仓、数据湖,降本增效...,在超融合存储面前统统一文不值...如此技术6个亿3年就能搞定,确实值得研究一下...

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这个超融合存储对接计算引擎的适配工作。关系型数据库、图数据库,达梦自己有产品,微内核数据库、嵌入式数据达梦说他也要研发,这些对接适配可以实现,但是时序数据库、内存数据库等其他达梦没有的产品,怎么对接?对接哪些厂商?这些厂商是否愿意配合?简单适配或许可行,真实落地,几乎不可能。达梦此举无疑再说,以后我要进军所有类型的数据库市场,你们只需要计算就行,存储我来做,这是要和全产业侧建立竞争关系。

但是管他呢,研究院这个单位本身就是充满了虚拟和梦幻的部门,要是中规中矩的搞产品,那就不用叫研究院了。但是我是没明白,为什么“将研发出一套标准、完善的具有特色的企业级云原生数据管理平台”这个任务也规划给了研究院,那前面的云数据库是什么?还是说前面的云数据库就是研究院这群人在做?细想一下,也就了然了,因为达梦在前面做的云数据库确实非“云原生”。“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自己搞了20多年数据库,并且信创名录里面的老大哥,怎么在国内数据库市场份额中被几个云厂商超越了?”这个问题或许达梦到现在也没有搞明白...所以云原生数据库应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对于这家稳定发展23年的“老牌”厂商,还是把这个任务交给梦幻部门去做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SHARP0409/article/details/135189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