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管理者无法聚焦,是因为没分清“必要”和“重要”

2022-12-29 11:33 

作者:刘澜

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图书《刘澜极简管理学:成就管理者的四大心智模式》

转载+笔记:曾小健/Shawn Zeng/Zijian Zeng/Xiaojian Zeng/曾仔健

前言

20 世纪上半叶,成为汽车大王的福特说:“一次只坚持一个主意,这是一个人能做好事情的最重要的基础。

聚焦要事,是所有管理者都知道的常识,但何为“要事”,人们常常混淆:

  • 突发的危机处理,是要事吗?
  • 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是要事吗?
  • 员工和管理者的培训,是要事吗?

聚焦关键少数,是重要的管理原则。本文旨在帮助你学会界定“何为要事”,把宝贵的时间,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01

要事的特征

要事的特征之一是:紧急的事往往不是要事。

一般说来,紧急的事情往往不重要。所谓的紧急,可以理解为“在当下很重要”,也就是在此时此刻、此情此境很重要。

那么,如果脱离了此时此刻和此情此境,也就是从长期和全局来看,它往往就不是那么重要

当然也有紧急的事情同时也很重要的情况。

比如一个人突发心脏病,那么把他赶紧送到医院,就既紧急,又重要。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

大多数的紧急情况,都类似于“我马上要错过班车了”这样的紧急情况。

反过来说,重要的事情往往不紧急。比如,锻炼身体是要事,它既有长期的影响,又有全局的影响,但是它并不紧急。

要事的特征之二是:必须要做的事往往不是要事。

许多经理人知道区分重要之事与紧急之事。但是他们容易混淆重要与必要。

比如,一个餐厅需要办理消防、卫生等各种许可证,如果办不下来,餐厅不能营业。

办证是重要之事吗?我的答案是:不是。办证是必要之事,但不是重要之事。

但是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办不下来,餐厅不能营业,这难道不是长期的影响和全局的影响吗?

我的答案是:这是必要之事的特征,而非重要之事的特征。

一个事情不做(比如办许可证),别的许多事情就“做不了”,这是必要之事。一个事情不做(比如培训员工),别的许多事情就“做不好”,这是重要之事。

反过来说,你做了必要之事(比如办许可证),你的餐厅并不能办得比别人更好。

你在必要之事上花更多的时间,也不会取得更好的结果,也就是说,必要之事并没有放大效应。

但是,你做了重要之事(比如培训员工),你的餐厅就可能办得比别人更好。你在重要之事上花更多的时间,就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重要之事有长期的影响和全局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是有放大效应的。

要事的特征之三是:直接起作用的事往往不是要事。

要事有长期的影响和全局的影响,因此往往不会直接起作用。

它的作用的间接性可能体现在时间上,比如今天培训员工,可能后天才起作用;也可能体现在空间上,比如研发部门改进了产品设计,业绩最终在销售部门体现出来。

因此,判断要事需要系统思考:把整个组织以及组织的外部环境看作一个系统,把组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看作一个系统。

要事的特征之四是:很容易的事情往往不是要事。

反过来说,要事做起来往往很费力、很困难。

要事的困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的时间比较多,需要的周期比较长,需要的技能比较高。

比如,相对于销售产品来说,研发产品才是更重要的事。但是,研发产品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

再比如,锻炼身体对于个人来说是要事。每天花费在锻炼身体上的时间不一定要很多,但是必须在比较长的周期内,坚持锻炼身体才有效果。

要事的特征之五是:要事往往被我们忽略

尽管要事是重要之事,是我们应该重视之事,但是往往被我们忽略。这是要事最有趣的特征,因为非常有反讽意味。

为什么我们会忽略要事?

  • 要事往往不紧急,我们的大脑往往被紧急之事所占据,而忽略要事;

  • 要事往往不是非做不可,我们的大脑往往被必要之事所占据,而忽略要事;

  • 要事往往不是直接起作用,我们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近视的大脑会忽略要事。一方面,要事所起的好作用往往不是当下发生的;另一方面,忽略要事所起的坏作用也不是当下发生的;

  • 要事往往很难,我们贪图省事的大脑会因为畏难情绪而忽略要事。

基于要事以上的特征,我们还可以推导出要事的其他一些特征:

  • 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往往不是要事

  • 你天天都在做的事情往往不是要事

  • 别人催你做的事情往往不是要事

  • 别人奖励你做的事情往往不是要事

以下七类事情,可以作为管理者要事的标准参考答案,是管理者的要事清单:

计划、人事、制度、关系、市场、学习、反思。

这七种要事, 是具有很强的一般性、较强的简单性、较弱的准确性的参考答案。我们先说前三个。

/02

计划是要事,管理者必须做计划

福特汽车创始人福特既是伟大的发明家,又是成功的企业家。他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之一是做计划:

“我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做事:在开始动手之前把每一个细节都计划好。否则的话,一个人在工作进行时却不断地做改变,直到最后还无法统一,那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这种浪费是不值得的。很多发明家的失败是因为他们分不清计划与实践的区别。”

不过,福特所强调的“把每一个细节都计划好”,说的是对利用资源做计划。管理者更重要的工作是对要实现的目标进行计划,也就是设定目标。

目标设定理论是入选“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的著名理论,其核心发现是:

当业绩目标明确(具体)且困难时,业绩目标能导致最高水平的业绩。”

因此,设定目标有两个要求。清晰、明确。

不要设定“提高客户满意度”这样的目标,而是明确地设定为“让客户投诉量比去年下降 50%”。

有一定的挑战性。不要设定肯定能达到的目标,而是把你肯定能达到的目标至少乘以 1.2,甚至乘以 1.5 或者 2。

/03

人事是最重要的要事

在我就领导者的角色问题向柯林斯提问时,他的回答是:我们的研究清楚地表明,首要的角色是对人的选择。

在职业生涯的尽头,如果有人问你:作为一个领导者,你最重要的10个决策是什么?那么其中至少7个应该是关于人的。

决策,关于在关键时刻把谁放到关键位置上的决策,关于聘用关键人选的决策。

让我再重复一遍:10个重要决策里,至少有7个应该是关于人的决策。

人事决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长期影响,更在于其全局影响。人事决策的全局影响有三种:

  • 第一种:关键职位(主要指高层职位)在组织系统中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 第二种:非关键职位与关键职位相比,全局性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是它同样是组织系统的一部分,同样通过上下、左右、内外的连接发挥一定的全局性的影响;

  • 第三种:即使是非关键职位,人事决策也传递了“我们组织看重什么样的人”的重要信息,这样的信息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对关键职位而言更是如此

企业文化之父沙因曾说:“最微妙,同时也是最有力的,植入和延续领导者所奉行的文化假设的方式之一,就是甄选新员工的过程。”

你用什么样的人,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

  • 你(组织)要重用什么样的人

  •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个信息,让员工知道他们自己在你手下、在这个组织是否有前途;第二个信息,让员工知道你是否值得他们追随。

上面讲到的人事决策,主要指关于下属的决策。不过,管理者最重要的“那一个”人事决策,很可能是关于谁是你上司的决策。

有一个糟糕的上司,是许多人在职场上最大的烦恼,但是他们忽略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自己的一个决策。当你选择进入一个组织工作时,你应该要求“反向面试”你的直接上司。

当你发现上司很糟糕而且短时间内这个现状难以改变时,你也许要做出一个艰难的“人事决策”——辞职。

你也许不能决定谁来当你的上司,但你可以决定谁不当你的上司。

/04

制度是要事

制度一定有长期的影响;而且,制度至少在一个团队、一个部门的范围内起作用,还有很多制度在整个组织的范围内起作用,因此有全局的影响。

有了制度,大家今后就按制度做事,你不用一个一个去告诉大家该怎么做事。

有时,你大声指挥员工该这样做事(比如提高利润率),但是如果制度激励他用另一种方式做事(比如销售员的提成是跟营业额而非利润额挂钩),你的指挥往往也不起作用。

设定制度看起来只是一件事,但是如果做对了这一件事,你可以少做一百件事;如果做错了这一件事,你另外多做一百件事也没有用。

马利克认为管理的基本问题不应该是“如何让天才做出惊人的业绩”,而应该是“如何让普通人做出不普通的业绩”

那么,如何让普通人做出不普通的业绩呢?我的标准参考答案是:制度。

你认为是人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制度的问题。

制度是人设定的,从这个角度说,人比制度更重要。

但是,组织中的大多数人是不参与制度设定的。就以上面那个例子来说,如果制度不变,改变那些部门负责人是不起作用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制度比人更重要。

当然,制度依然靠人改变。那些部门负责人改变不了制度,他们的上级或者上级的上级,这些更为关键的人可以改变制度。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关键的人比制度更重要,制度比大多数人更重要。

结语

一般说来,要事都不是做一次就完了的事情,而是需要坚持做的事情。

对于组织而言,需要坚持做的事情应该列为制度。对于个人而言,需要坚持做的事情最好定时做。

作者简介:

刘澜,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领导力专家,哈佛商学院领导力论坛邀请过的唯一中国学者,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称赞“刘澜为领导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撰稿人:刘澜

责任编辑:王铮

审核人:李双雷

刘澜极简管理学:成就管理者的四大心智模式

作者:刘澜

点击图书封面了解更多↓↓↓

本书将管理知识的精华,浓缩为学习心智、问题心智、关系心智、要事心智四个专题,荟萃了管理者如何学习管理、解决问题、管理关系、管理要事的重要模式。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出版社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9970492/article/details/13496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