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e966c84506787edcba98d9cc01e29644.jpeg

离开了中学的课本后再没读过鲁迅的文章,今年想再读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个题目本是鲁迅《坟》杂文集中的一篇,怎样做父亲是个人生大命题,毕竟一生中在这件事上不太能靠积累经验来熟练。所以,在做父亲这件事上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思路问题。

鲁迅那个时代,刚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近代的转变,封建时代的父权思想对怎样做父亲的思路影响最大,因而鲁迅写这篇主要是为了剖析这个问题,并且用了进化论的思想来看待父子传承的关系。文章写于1919年,放在当时怕算是未来学说了,经历一百多年后的现在,看起来也正合适。

祖父子孙,本来各各都只是生命的桥梁的一级。

我现在心以为然的道理,极其简单。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

一,要保存生命;

二,要延续这生命;

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

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

这样做,又该是如何做呢?先生说:“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健全的产生,对应于要保存、延续这生命。健全,在鲁迅的时代可并不容易,一百多年后,健全这件事在生理学上已经被现代医学解决了大部分,但产生与否倒成了一个新问题,产生保存几个生命也似乎成了问题。成为父亲是生物进化的自然演进,生物都这样做,我同意先生的,认为也该这样做,不然似乎未尽到来到这个世界的义务。

尽力的教育,对应于发展这生命。父母往往都是希望子女好于自己的,因而教育成为了一个新的焦虑点,但很多的焦虑是分数和排位,而非教育本身。教育不是考试,不是分数,甚至也不该窄化为习得一种可安身立命的技能。大部分的技能都会随着时代更迭,就像前计算机时代的珠算(我读书时学校还教呢)一样。当今时代正在从信息化到数字化走向AI化,今年发布的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火遍全球,最新版的GPT-4去参加大学课程或GRE考试什么的,都能考到前5%,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大学生的水平了。想象一下,AI也许就像互联网一样,二、三十年间全面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顶级水准的大学生标准化能力几乎可以无限供应,那么下一代的教育对人而言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完全的解放,是发展这生命的最后阶段。“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教育子女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独立的过程,当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几乎百分百的“即我”,从出生、受教育的不断成长中,完成分立再到独立,最终走到“非我”的解放阶段。

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个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做好一个经手人的事:“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时代虽然变了,但都会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因袭重担和黑暗闸门,而目标依然如此——走向宽阔光明的地方,幸福度日,合理做人。

一百多年前,先生说得好啊,现在也还该这样做父亲的。

c2d35ddabd817ee1716a17c255fc5e3e.jpe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8i7s7K5bV/article/details/12980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