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需要定力打持久战

阿里交出一份数据并不理想的年报。

2022年5月26日,阿里集团公布了2022财年(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数据显示:2022财年,阿里总收入为8530.62亿元,同比增长1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19.59亿元,同比下降59%,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363.88亿元,同比下降21%。

aafb4c3fb98b43068f55de2a2e9f1f61.png

利润下降之外,阿里的营收增长也在放缓,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份2022财年的年报似乎是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说,这是阿里上市以来数据最差的一份年报了。不过正是受这份年报的影响,市场却对阿里表现出积极和乐观态度,财报发布后,阿里股价在美股上涨了14.8%,港股上涨了12.5%。

这一幕看似没有道理,却有它的深层逻辑。这份年报,阿里给市场提出的质疑提供了答案与参考。2022财年,面对充满变化的环境,阿里在用“寻找确定性”的方式拥抱变化。用苏轼词“定风波”里一段话来描述阿里的2022财年,再恰当不过了。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3082f7a30303f0ef678e2e5b4487f2bd.png

一、挑战与变量

2022财年,阿里的挑战其实与往年没有太大差别,还是关于外部竞争和内部管理两大命题。阿里诞生至今,因其鲜明个性,它也一直扮演着引领行业的角色,也就自然而然的给人以一直处于舆论风暴中心的印象,围绕阿里的话题和争议,也没有间断过。

比如电商领域,中国电商是一直处于饱和式竞争的行业,阿里面对拼多多和京东竞争的同时,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也跟美团打得不可开交。2022财年,抖音和快手两个短视频平台也切入电商。外界忽略了一个事实,电商的竞争,从来都是远不止这些玩家,整个移动产业,只要是个APP,都会尝试电商变现,完成流量闭环。

移动时代,有支付基础支撑,物流也是社会化的,电商涌现远比PC时代多,平台切入电商也就更简单。电商市场其实从来没有像微信社交那样,一劳永逸的方式解决竞争,电商历史其实一直都是,只有领先者,没有绝对的胜出者。

又比如云计算领域,阿里云是最早切入云计算,也在领跑市场。与电商竞争白热化一样,云计算也在过去几年成为科技领域最热的,除了华为等传统IT公司,阿里云在国内也要面对来自腾讯、金山、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挑战,而国外,还有亚马逊、微软、Google、甲骨文等强敌。

阿里各线的业务都处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市场,只不过,挑战它公司,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改变。竞争其实是阿里从诞生开始,都在不停回答的命题,2021财年的阿里和2022财年的阿里,其实没有太多变化,但外部市场却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比如,来自监管层面的压力,阿里收到了来自监管部门创纪录的182亿元的大罚单,但监管的压力,更多的是规范互联网的竞争,不只是阿里,也是整个互联网需要回答的问题。又比如,疫情的反复,以及,一位女员工投诉,虽然以闹剧收场,但给阿里带来了的巨大的舆论压力

这一系列风波的直接反应是,阿里的股价一度跌幅超70%,回到7年前。2019年、2020年的阿里似乎是,风头正盛,势不可挡,但2022财年却是四面楚歌,其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云泥有别的转变,真的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么?

2eb269950bc2fea415d4ca942e7d4c88.png

就在阿里发布2022财年业绩前的5月10日,一年一度的阿里日上,董事局主席张勇与阿里员工的对话,有这么一段,印象深刻——“市场好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市场不好也不要妄自菲薄。我们对未来的信心、对社会的价值并没有因为资本市场潮起潮落而改变。今天最了解阿里巴巴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知道我们每一块业务对客户的价值。要对所有的阿里人自己有信心,对自己做的事情有信心”。

张勇的这番话,概括起来就是,阿里需要定力。

这种定力,既要有对内的战略和管理的定力,也有对市场的经营定力,用张勇的话说,“努力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特殊时期我们正在力所能及多做实事,希望因为阿里巴巴的服务,给商家多一点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经营的确定性,消费需求的确定性,从而组织好供给的确定性”。

“市场好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市场不好也不要妄自菲薄”,这句话可能也是当下如何看未来的,最好的一个答案。

二、高质量增长与持久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严格来说,2022财年阿里面对的困境与压力,其实是互联网整个产业都要回答的命题。如果拉长时间维度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过去一年的变化,可能结论会不一样:疫情、监管以及其他变量,既是冲击和考验,也是通过外在的压力,迫使互联网企业的转型和规范升级,从过往的“高增长”切换到“高质量增长”。

中文的“危机”二字,既有“危”,也有“机”。诸多复杂的变量更像是给予中国企业的一次集体的压力测试。要穿越周期,穿越这漫长的压力测试,企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同时,也要明确,哪些是不会改变的。企业需要在适应变量的同时,寻求商业的常量。

比如,疫情影响是变量,但消费需求却是常量。

一向以“拥抱变化”著称的阿里,它的战略和业务逻辑,有着极强的确定性。阿里的战略,由消费、科技和国际化三个板块,战略定力,需要组织定力的支撑,用一根针挖一口井的坚持。我们不妨从消费、云计算和国际化三个板块来看,过去一个财年,阿里的表现。

过去一年,阿里完成了“在中国服务10亿年度活跃消费者”的目标,数据显示,阿里在截止2022年3月31日的12个月,年度活跃消费者达约13.1亿,年度净增1.77亿,这其中中国市场消费者净增1.13亿,海外消费者同比净增6400万。阿里在国内新增的消费者,很大一部分来自淘特和淘菜菜。阿里年度活跃消费者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超过有1.24亿年度活跃消费者在淘宝/天猫消费超过人民币1万元,且跨年活跃率超98%。应该说,这个数据才是阿里基本盘所在。

99d796d2887968ecd9456de4839958d8.png

疫情冲击下,对阿里的各项业务也产生了不同影响。最直观的体现是,消费意愿的变化,时尚服饰、消费电子等需求有所下降,食品、快消品等生活基础必需品的消费意愿在上升,与此同时,健康、健康服饰、户外等新兴品类也在增长。

过去的一年,阿里在中国电商板块,进行了人事和架构调整。一个明确的打法是,多端化,远场和近场,平台和直营并举,建立起跨业务多场景、价值差异明显的APP矩阵,通过多层次的履约服务,帮助商家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多元化需求在过往还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疫情之下,多元化的需求,却凸显出它的价值和意义。比如,从履约能力来说,阿里形成了覆盖30分钟、当日达、次日自提等多层次的体系,又比如在消费场景差异上,有如淘宝天猫这样的主平台,也有淘鲜达、猫超这样的自营阵地,也有淘特、淘菜菜覆盖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平台,也有闲鱼这样的二手拍卖平台。此外,还有扎根城市的盒马、大润发、天猫超市、饿了么。

这种服务多元化,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给商家全方位的服务,亦在分散阿里的系统性风险。比如,盒马、大润发、淘鲜达、天猫超市、饿了么、菜鸟等多个阿里旗下业务通过远近场协同,参与到涉及疫情城市的民生保供中。特殊时期,饿了么每天仍有超过12000名配送员在上海奔波,四月配送药品超250万单。而针对独居老人、婴幼儿家庭、残障人士、急病患者等特殊群体,饿了么在上海开通“应急特需”专线服务,截至4月30日,已响应7万个紧急服务需求。

阿里透露,菜鸟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应急物流体系,包括备灾管理、紧急运输、中转调拨,以应对突发状况。这套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也是阿里企业能力建设的一部分。

说起菜鸟,这里一项值得深究的数据,菜鸟营收的增速远高于阿里电商的收入。2022财年阿里中国电商部分收入同比增长18%,与此同时,菜鸟的全年营收同比增长是27%,而外部收入占其营收比超过69%。菜鸟收入高于电商收入,意味着,阿里从卖广告、赚佣金的模式,开始进入价值链更深层的,赚服务费。

060b3f72213f63e01737a49598b80ffb.png

菜鸟的增长,主要来自跨境电商零售业务。目前菜鸟日均处理的跨境及国际包裹超过450万个,海外自营分拣中心增加到了9个。

阿里在今年1月,新设了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统筹阿里的海外电商。阿里国际零售业务包括,Lazada、速卖通、Trendyol和Daraz。应该说,阿里的海外业务,还是保持了稳健增长,2022财年,整体订单同比增长34%,收入也增长了24%,达426.68亿元。目前阿里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年度活跃消费者3.05亿,同比净增6400万。

无论是菜鸟的国际物流业务,抑或是阿里的海外数字商业板块,都还在前期投资期,就如10年前的阿里云一样,它需要前瞻性的布局,以及持续性的投入。2022财年的阿里云,实现了13年来首次年度盈利,它的收入在抵销跨分部交易前和抵销后分别为1001.8亿元和745.68亿元,阿里云EBITA利润从上年的亏损22.51亿元改善为盈利11.46亿元,是中国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商。

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云为全球27个地域提供云计算服务,2022财年就在印尼、菲律宾、韩国、泰国及德国新增了数据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2091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6.6%,预计在2025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f3019727d83161096e5d9d2c2d59fa66.png

也就是说,云计算市场尚在增长爆发期,阿里云虽然依旧保持着领跑市场的位置,但为了更高的市场份额,不排除阿里将会继续增加阿里云的投入,甚至放缓它的盈利。当然,阿里云的盈利,极富象征意义:这是对阿里13年来,在云计算领域前瞻性且长期的投入的肯定,也提供了关于阿里未来的合理想象——云计算,是阿里全球化业务的另一个增长点。

淘宝诞生于2003年,它是在2009年年底首次实现盈利;刚刚盈利11.46亿的阿里云,则是在2010年成立,与此同时,菜鸟在2022财年亏损14.65亿元,它的成立时间是2015年。这组数据可能并不足以证明,阿里当下已经做好了应对经济周期和变量迭出的准备,但至少证实一点,阿里的许多业务都需要长期且持续的投资和坚守。

回顾阿里过往历史,还有一点可以确信:阿里擅长打持久之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7801018/article/details/12505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