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类更适合“虚拟”生活

人类进化以来就不断在为自己建造“理想环境”的目标进行各种活动。比如:

照亮黑夜、生产农作、解放自身等等。到一个“神”的境界的时候,或许,一个

想法,一个小动作都会产生巨大作用。是不是很科幻,现在来说还是有点“虚”。


不过,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导向。我觉得“虚拟”不仅仅是对一个未知事物的描述,

以后会联系到人类生活的半径中的各种事物的新形态。举个例子:一个人在现实生活

中可能比较内向,但“虚拟”的环境给了他更多“虚拟”的选择。他可以体验一个

英雄人物,通过与现实联系的事物完成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困难的事——简单的

形态如,机械外骨骼。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一拥抱“虚拟”的人类,正在随着时代发展养成素质。因为,

在以后的工作状态是人类整个作为新的“大脑”来借助超强的智能环境或工具完成

超级作业。类似,开拓外星球的工程人员和整个外星环境改造的“虚拟”素质。


“给我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地球”,这句流传至今的名言或许在人类活动的更大的维度

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人类会一如既往的发挥根本自身无法抗衡其他生物的自身能力,而是

借助工具的一个“虚拟”能力。这个能力逐渐在引导人类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avin00/article/details/7902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