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开始,与大学告别

原文链接:[www.yellowmax2001.com],排版更精美。

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便过去了,想想仍然有很多的遗憾,其中最为追悔的就是目标的确立与学习方法的选择。在大学里面没有及时的形成正确的大学观念以及人生观念,这导致我有很多时候选错了方向,弄错了方法,造成了不可追回的时间浪费。如果我的大学要用一句话来总结,那便是:努力尚可,慵懒有余。

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制力的同学可以看下学习观念的转换一节,放心,不会长篇大论空泛的道理,而是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按照1~4步去做即可验证该方法是否有用。

前言

  这篇文章有自己大学四年来积累的一些对大学以及一些很大一部分人都有的疑问的一些自己的看法,也有对自己大学四年来的一些总结与感悟。对于有些问题的答案,不保证符合每个人的观点,但保证每一个都是个人实践得来的结果,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甚或能够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看法,那就再好不过。(后面有干货,对于一些观点,我会尽量举出例子来说明,以免文章落入空泛不实的境地)

我的大学观

大学画像

  在上大学之前,我对大学的憧憬常常会抽象化会脑海中的一副图像:那是一个秋天,天空是整片的蓝色,依稀挂着几片白云,那几片云朵下面是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草坪,草是青色的,中间有一颗枫树,随着微风拂过,带落几片青黄交接的枫叶,装点着整个草坪,其中几片枫叶旁坐着一堆学生,他们围成一个圈有说有笑,目光穿过他们上方向前望去,那是一座图书馆,在图书馆与草坪中间是一个升旗台,旁边有零散的抱着书本的男生女生缓步走过,上方是红旗慵懒的伸展着自己的身躯。总之,我理想中的大学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充满着朝气,学习氛围浓厚。
  然而,正如老生长谈的一句话:“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区别的”。现实中我的大学充满了忙碌、劳累、重复、枯燥,大学生活简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看法的变迁

  • 高中
    高中时代是愤青的年代,彼时也曾是个应试教育的批判家,但是批判归批判,心里还是只想着要考一个好的大学,那时对大学的了解不多,观念仅限于老师口中的考上大学你们就自由了诸如此类,当年还是太年轻。但是不管怎样,高中的时候认为考一个好的成绩进入一个好的大学是首要任务,这样想无非是想早点脱离高中那苦逼的生活,去往老师、家长口中的天堂;还有一点就是觉得考一个好的大学可以成为吹牛的筹码,自己脸上有光,家长脸上也有光。至于其它什么人生的发展之类长远的看法则是没有的。

  • 高考后
    高考过后,由于成绩不好(这个时候我是不是应该说一句,的确是我发挥失常),想着要复读一年,但是对高中苦闷生活的厌恶,对大学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同学,好友(彼时还不完全是女友)都升往大学带给我的孤独感使我犹豫了。再者,当时也经常在网上接触到这样一些观点:大学不过决定了你在哪里打游戏;好大学里面也有渣学生,坏大学里面也有好学生;好学历不过是敲门砖,过后还是要靠自身的能力;大学生、博士生又怎样,到最后说不定还不如一些高中就辍学的,最后是上了几年大学却还要给半路辍学的打下手,上个好大学没有什么用。最后也就稀里糊涂的上了个普通一本,稀里糊涂的被动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如果上天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算了,不说了,没得后悔。

  • 大学
    随着大一的迷茫不知所措,到大二的驾轻就熟,到大三的“老司机”,时间的变迁以及阅历的积累使得我对大学有了更多更深层的看法。在经历了大四伊始的一场惨烈的校招之后,我对大学有了新的看法:学历不能保证你能够干的过某些早早辍学的人(幸存者偏差),但是好的学历一定能使你进入到一个大的公司,得到一份好的工作;好的学历不一定保证你的终点比别人远,但可以保证你的起点比别人高;好的大学可以给你远远超过一般大学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师资、设备、视野等等,这些资源远比你想像的重要。

  也许受限于家庭条件,有些正确的观念无法及时树立,但是自己踩过的坑就要保证后来的人不要再次踩进去。如果有条件的话,考取一个好的大学还是非常重要的,好学历在什么时候都是无比重要的,尤其是找工作的时候。在找工作的时候一个好的学历可以让人一往无前,而差的则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也不是因为公司都是傻子,这是符合公司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最优选择,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最后,不管你的起点如何,永远不要气馁,起点低不可怕,没有进步才可怕。

大学的作用

从一个问题说起

  • 问题
    一个最常为人提起的点就是:学高数有什么用,去买菜难道还用得着高数知识么,学物理有什么用,大部分人的工作生活用得到吗?这类问题的核心就是说学校里面学习到的东西并不能很好的应用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工作上面(行业理论研究者除外:比如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等)。这类问题不仅可以被用到对大学教育的质问上面,也可以用在对现在大多数中高等教育的质问上面。
  • 我的看法
    •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讲,物理、数学以及其他的各种学科在高精尖的领域都是有实际的应用的,这些知识体系可以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的专业理论人才做初级的知识储备,往大的方面来讲是可以提高国家竞争力,推进世界发展的。
    • 从小的方面来讲,大学以及中学里面所教授的一些知识带给了我们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数学里面的一些东西教会我们逻辑思考的能力,高数里面的一些知识点和公式在图形处理、视频算法等实际工作岗位上是有实际应用的,诸如傅立叶变换可以应用于图像处理,拉普拉斯变换可以应用于电路设计,高数的一些知识可以用于人工智能等等。语文教会我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包括识文断字,写出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文章等,这些在我们工作之后诸如写博客、写工作报告等时候可以用得上。英语可以使我们学会阅读英文文档,诸如编程、金融等一些岗位都是需要与外文文档打交道的。
    • 而最最重要的,我们会在这些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哪一个接受新事物会更快一点?肯定是后者,这就是学习方法与能力的体现。具体在生活、工作当中,如果我们要去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没有身边的人可以带你),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步骤是:首先找是否有相应的官网,官网永远是第一手资料的来源,详细而又准确,再次会去找相关的书籍文档,然后是是否已有相关的产品问世,如果有,那么我会去尝试拆解、理解产品的内部实现,然后是技术博客、论坛等等。这个便是学习方法的体现,而掌握该技能的快慢与深度则与学习的能力是有关的。
    • 有很多时候,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是可以通用的,在工作中亦是如此,比如数学里面的公式推导告诉我们是怎么由已知条件得到结论,中间又有哪些步骤是不能少的,否则整个过程就会不连贯,是无法将已知条件与结论联通的。而在工作中,比如有时候我不得不通过源代码来学习一个软件框架,但是由于代码的封装性而导致学习会无从下手,我知道这套框架既然能够正常工作,肯定会有一个合乎逻辑的流程来贯穿,一旦找到其中两个点,通过推理我会知道要实现这两个点的联通大概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工作,然后再根据这个线索去找相应的代码实现,这个时候就有了切入点,整个软件框架实现就会一点一点的被挖掘、剖析出来。其它的例子有太多了,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 另一个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会让你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认识自己的无知,也就是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世界认知的第一步,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然后才能去探索,才能去进步。比如我在上大学之前才知道原来还有Linux这东西,才知道原来学校里面有那么多的大神会比我多得多的东西,才知道我不是班里面最好的一个,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我奋力去追赶,去学习。所以说,认识自己的无知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观的再次确立

  可以说大部分像我一样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在上大学之前整个人生是没有什么规划的,三观也是非常残缺的。在大学的校园里,除了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科学知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三观的确立。
  拿我自己来说,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不知道自己想要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不知道将来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也没有详细的人生规划,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也是随波逐流地瞎报,甚至我的第一志愿并不是电子信息工程,而是土木工程,但现在想来,当初调剂到电信还是挺不错的一件事。在上大学期间我逐渐确立了自己人生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往哪个方向努力,有了一个短期的人生规划。具体来说,我们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面才真正开始意识到我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样的事、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人生的目标渐渐清晰,未来的路途渐渐明了。
  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我们可能会见到更多之前没有接触、无法理解的事情,这会使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发生略微的改变。有些人际关系也会与之前有所不同,比如老师与学生不再是之前那种更类似于家长孩子的关系,大学里面的老师与学生更像是朋友;人际交往不再局限于同班同学这个圈子,而是更加倾向于社团与宿舍。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到达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大学里面就可以确定的。可能有人会说,有70%的人工作的内容与大学的专业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通过大学的学习,会让你未来的选择面更宽广一点,这点是与上面所说的学习方法与能力还有视野有关的。如果说大学之前你只能选择一些所谓更靠近社会底层的工作,那么大学会让你的选择阶层往上提升,选择面也会变大。

永远的友谊

  在大学里面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同学与室友之间的友谊了,本来对于这种友谊关系我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在大学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我)总会把自己看得太高。比如看着自己身边的人不思进取,整天在那玩游戏,而自己心里面有着奋斗的激情,喜欢的话题是学习、人生,从而觉得自己与身边大部分人没有共同语言,甚至于不屑与之深入相处,此时又会感叹,为什么志同道合的人那么少,身边怎么会有这样堕落的人。
  在我离开大学校园之后,发现最靠谱的友谊不是同事,而是大学室友、队友。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堕落,而是平庸而已,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我)是想法很多,真正付诸行动的只是那众多想法中很少一部分。
  对于大学当中交友这方面来说,不要过度看重所谓的“志同道合”,这样的人是很少的,能找到一个两个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更多的是对人品的选择,只要人品好,这个朋友就是值得发展的,而且,交友在于深度而不在广度,毕业之后真正能够跟你常联系、给予你帮助的也就那么几个。

另外:室友在整个大学甚至人生的人际交往关系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比重,不是用来搞基的(误。不要随便轻视、放弃这段关系,也不要仅因为在理想方面不一致就不屑与之交流,相信我,室友在很多人际关系当中绝对是无可替代的。

我的大学四年

学习

  回想我的学习生活,亮点大概是不多的,因为时至今日,我唯一能够想到的与学习有关的也就是大二上学期C语言单科竞赛拿了个三等奖,以及当过一年半的学习委员(期间拿到过C语言优秀班级的称号)。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比赛与编程技能训练占据了2/3的时间,学习被我当作是二流的玩意儿,我大学成绩唯一欣慰的可能就是四年来没挂过一科。在大学的前两年我认为大学课程的学习是不如比赛之类的重要的,因为通过比赛能够获得很多实践技能,这些对于找工作是有帮助的,而在我那种二流的大学,大学课程就算成绩考得再高又有什么用呢?也没有公司会按照你的大学成绩来决定是否会录用你,从某一方面来讲,这种想法确实没错。下面从两个方面讲一下我对大学课程成绩的看法:

  • 大学毕业即工作
    • 普通的大学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大学里面的学生,那么课程的成绩对招聘公司来说是没有参考价值也没有参考的必要的,所以要保证的是大学成绩不要有挂科并在满足实践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尽量提高自己的成绩。
    • 优秀的大学
      要知道在优秀的大学里面,校招很看重你的基础能力与理论知识,这类学校里面课程成绩是十分重要的,它甚至可以压过比赛的名次,所以这类学校里面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课程成绩。像我面试过联发科的一个子项目部,他对课程的要求很高,会首先查看你的成绩单,看是否有挂科记录,然后是成绩越好对你的印象就越好。
  • 想要继续深造
    想必这种情况下大家的看法都是一致的,课程成绩肯定是放在首位的,其余的比赛以及实践技能会给你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加分,但也只是点缀,重点还是在于课程成绩。通常情况下,学校都是有保送的名额的,课程成绩排名靠前的话还可以直接保送名校。

证书:大学里面重要的证书(必须要有的):英语四六级。原因是现在企业招聘(计算机、电子类)都要求最低英语四级,还有很大一部分要求六级,这是个门槛,不要不以为然,另一个例子就是,我有个同学,他面试时候公司给的工资是有四级证书的比没有四级证书的多1000。很多时候,英语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重要,不要觉得祖国现在崛起了,汉语在世界占得比重越来越大,就觉得英语不需要去认真学了,在工作之后,你需要看英文手册、写英文文档、甚或用英语口语交流,如果英语好的话,会省下一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还有可能获得与马云一样的机遇哦。

对于所有的学校绝大部分人都通用的是,大学不要挂科,大学不要挂科,大学不要挂科。如果听信了那种类似于“大学不挂科就不是完整的大学”那种说法到时候哭都来不及。先不说有些企业会要求大学不挂科这一点,有些学校(会越来越多)已经取消了补考与年终清考,所以一旦挂科就没得补救,只能够重修,费时费力不说,还会给大学生活留下不光彩的一笔。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你连大学不挂科都不能保证(大学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好),又如何让别人相信你有能力胜任他给你的工作呢?

比赛

  在这一项中,我留下的遗憾还不算太多,甚至我现在的工作机会(Linux软件开发,珠海芯片原厂)就有一部分原因是靠我的比赛证书获得的。其实比赛最重要的是两个:证书、技能训练。大二的时候参加过飞思卡尔(华北赛区三等奖)、电赛(国二),大三有蓝桥杯(国三),话说蓝桥杯可能听过的人不是很多。关于比赛我有几点看法:

  • 比赛的选择
    1. 从一个比较功利的角度来讲,最好选择知名度以及认可度较高的,比如飞思卡尔(后改为恩智浦、后又改回飞思卡尔 – 论飞思卡尔与恩智浦与高通的恩怨情仇)、电赛之类的,找工作的时候往简历上面一写就显得比较有分量,面试官知道也认可。
    2. 另一个角度,就算这个比赛不知名,但是很锻炼能力,比赛本身比较看重干货的输出,比如我的学校有一个叫做“华飞杯”的比赛,是华飞公司举办的,他们出的题目都是工业应用级别的题目,是公司开发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已解决或未解决的都有),这个就比较考验实力了,毕竟你做的东西要能够通过公司项目组的审核与认可,这个指标是按照产品生产的实际指标来定的。而典型的听起来牛气,但实际上水货居多的比赛比如:物联网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等诸如此类的。不是说比赛本身没有价值,而是这种类型的比赛更偏重创意,这个不适用于大部分人,这个不是说我贬低大部分人没有创意,实际上据我所知有很大一部分人参加这类比赛就是淘宝上面直接买一个套件,然后稍加改装,直接就上了,然后有的竟然还拿到不错的名次。这种比赛真正牛的有没有?有,但是非常少,更多的是拿来主义、花架子,很多都是一个课程小作业的水平。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很好的想法,当然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获取一些关注,前提是你真的有很好的想法,真正好的想法应该具有两个条件:1. 目前国内没有的;2. 有但是我能够赋予其更加实用且无可替代的功能的。否则趁早放下,去找些真正有价值的比赛去做。

另一个就是既然参加了比赛,就努力去赢取证书,重在参与自己理解其想表达的意义即可,不要真的就“重在参与”了,毕竟说破大天,也不如一张证书来的有说服力,很大一部分情况下,对于别人来说,没有证书就相当于没有参加过那个比赛,匆匆忙活一场却得不到认可也是挺悲惨的。比赛证书贵精不贵多,再多与专业不相关、认可度低下的证书也抵不上一张有价值的比赛证书,前几年不是还有一米多高的证书却找不到工作的新闻范例么。

学习观念的转换

  大学要转变一个学习的观念,高中可能我们更多的是被动的学习,那么大学里面绝对是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一来就带来一两个问题:如何去主动学习,由于人的惰性,主动学习就显得那么困难,换句话说,就是要提高自制力;那么多东西,我该选择什么样的东西去学习?高中一共就那么点东西,也由于时间问题,没太多选择的余地。

  • 如何去主动学习
    • 主动学习要求你有一个动力,没有动力,一切都白搭。赋予一个东西以意义,那么学起来就不会很累,比如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而学习,你可以这样想,一个好的工作带来的是以后几十年职业的良好发展、高额的薪资、女朋友不会离你而去,实际上这是事实,不需要可以让自己相信,因为这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找工作目标的指引下,你的一切相关的努力都不会因你的惰性而放弃。
    • 另一个极端,你知道主动学习某一样东西对你自己有用,是必要的,但是就是不想去做,怎么办?我曾经在知乎上面看到一个很好的方法,答主已经找不到了,我在心里很感激他。这个方法简单中二一点来概括就是发誓,但是方法是精髓,其要点是要有仪式感:
      1. 写下由自己目标衍生而来的计划,比如一个日程表,一天必须花两个小时看书诸如此类。必须写下来,可以写到纸上,也可以写到手机备忘录上面,要保证不会遗失。
      2. 写下违反计划所带来的后果,比如一天没有看够两个小时的书会怎么样怎么样。后果必须是失去你很在意的东西,在意到你不允许产生一点点失去它的想法这种成都,把后果标为大字,清晰而明显的写下来。
      3. 写下可以修改该协定的时间段,时间段要选在晚上十点以后,因为我发现只有在晚上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强大的自制力”,也只有在晚上十点以后才有比较小的可能去修改协定。之所以留修改的余地是为了避免反弹,所谓围师必阙,堵得太紧反而可能会没效果。
      4. 写下因为某些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不实行协定内容,注意了,不一定是不可抗力,但是必须是明显很可能因为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协定无法很好的被执行,不要写一些“法外条目”,这是为了确保自己避免因意外而违反协定,不是为了让你给自己留空子的。

上面的几点作用是为了给自己设限,既然是设限,就要求有很强烈的仪式感,比如你写下来的东西用一种你自己觉得非常庄重的方式放起来,对于我来说,我不希望别人见到,我就会记录在手机备忘录上面,但是格式严肃庄重,颇有红头文件之感,如果觉得有点扯淡的话烦请先尝试一下,我在尝试之前也觉得非常扯淡,但是效果不错。

  • 怎样去选择方向
    方向的选择与两个方面有关,一个是自己的理想,一个是工作方向,两者并不总是冲突的。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想要一个体面而又热门的工作呢还是想追随自己内心的理想,在小部分情况下,它们两者是不冲突的,这样是最好的一种情况。要知道理想不能当饭吃这都是共识了,但是如果非常执着的话,也不必完全放弃,像刘慈欣、当年明月一样先生存后理想也是未尝不可的,如果选择了与工作方向有关的,那就需要去了解相关的技能图谱,可以在网上招聘信息栏下载相关职位的技能要求,然后去排列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最后根据该技能图谱去向学长、老师请教,通过学长、老师或者网络来搜集相关的资料,不断地去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图谱。

生活

这个时候,我首先要列出一些常见的大学里面的认知误区:

  • 考上大学就轻松了
    这话是对那些不思进取的人说的,对于心怀梦想,有远大目标的人来说,大学绝对不比高中轻松,虽然大学里面相对高中自由分配的时间更多,但是大学里面有除了学业,还有比赛、社团、技能训练、个人兴趣发展等等。我曾为了飞思卡尔比赛断断续续熬过两个月的夜,整个飞卡比赛贯穿了大二上学期的后半段与下学期的前半段,我也层为了去参加社团培训每个周六舍弃出去玩的时间,为了完成每周培训作业舍弃午休的时间,更有为了参加学校的啦啦舞比赛(半强制性参加)连续两个月每天晚上练习十一点回到宿舍,为了留在校实验室学习,大学四年只过过不超过20天的暑假,更不用说有的人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去发展,这样算下来如果你说你的大学还有很多闲暇的时间,觉得很轻松,我觉得你有必要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上大学这件事了,我相信没有怀揣梦想的人的大学生活竟然是无比轻松的。

  • 大学只不过决定了你在哪里打游戏
    这句话仍然是有着描述对象的,当你觉得这句话说的就是你的时候,希望你还能意识到这句话所存在的问题,否则的话,不要指望有人来将你拽出这个误区。大学里面是人生无比黄金的四年,在这里可以学到非常多的知识,比如工作技能,比如我已经不止一次提到过的学习能力等,大学让你真正有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只会打游戏、只知道打游戏的人是绝对不应该在大学里面待着的。另外:我至今仍然认为这句话只是说它的人的一句调侃,真的信了的人才是悲哀。

  • 学历不重要
    说这句话的大概有这么几种人:

    1. 不知学历为何物的
    2. 名牌大学毕业生
    3. 能力极度强悍的天才

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学历这东西意味着什么,或者干脆有的人就是为了搞出一个话题来博关注,才会拿出什么所谓的名牌大学博士毕业卖猪肉,不如高中肄业小伙当老板月入百万这种例子来唬人。先不说拿极少数的辍学(大学之前辍学)创业成功跟名牌大学毕业一事无成来比本身就存在着幸存者偏差,就算真的有清华的博士毕业卖猪肉,你真的觉得他卖猪肉就不赚钱了么?而有的说这句话本身的人学历就很好,就好比一个有钱人(马云)说钱不重要,于是一个穷的饭都吃不上的“怀才不遇”的待业人员也就觉得钱不重要一般,谁信谁傻。至于有些非常屌的天才就不说了,学历根本就是限制他前进的桎梏。

学历的作用,尤其是拥有一个好学历的作用是:
1. 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能证明你真的比那些低学历的人有能力;
2. 获取一个业内顶尖公司的工作机会(有些连面试机会都没有),拥有一个比别人高的起点;
3. 好的学历往往意味着你的大学资源丰富,视野更广阔;
4. 拥有更好的声望,更好的筹码;

最后,并不是鄙视、看不起学历不好的,我本身学历也不好,我是想说明在相对情况下,好学历与差点的学历的差别。有些人可能因为家庭等问题而没有能够取得一个好的学历,但是仍然知道努力奋斗,这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我想说的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全力去取得一个好的学历的重要性。


如果觉得本文章不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ellowMax多多支持,查看更多文章

欢迎转发、关注、点赞一波

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3904227/article/details/7762406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