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业化下的项目管理体系变革

结合制造业管理思维、方法与工具,特别是供应链思维与管理工具,从施工逻辑转换为产品逻辑,是项目管理体系破与立的关键。

项目管理面临着底层逻辑的重新梳理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到当下历史阶段的发展必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提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总体战略至今,建筑业的发展已经出现明显的特征—装配式建筑实施面积快速增长。装配式建筑从定义角度,是预制部品部件的集成而行成建筑,与传统建造模式比较,工厂预制与集成成为关键的不同点。预制代表了大量采用工厂化制造的生产方式;集成代表了现场的工艺工法与传统工艺工法有了本质的不同。

项目管理,是目前建筑业实现生产交付的最主要的管理模式。随着建筑业生产新方式的出现,项目管理也面临着重新梳理底层逻辑,从认知到方法论进行调整变革的现实需求。

目前的中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主要起源于大约 40 年前。当时的国家计委建筑业司及建设部在鲁布革水电站工程项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目法施工方法,并通过将近十年时间的优化、推广,逐渐成为国内工程领域最为主要的工程管理模式。项目法施工,本质上是当时的国际工程管理与技术方法在中国的实践总结而来。同时结合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建筑行业现状与发展需求,包括建筑企业整合能力都比较初级的状况,考虑到当时的市场资源禀赋匮乏,配置不合理,经当时的建设主管部门及专家的总结提炼,提出的一种方法论。项目法施工的基本逻辑是基于现场手工操作的基本建造方式,以成本-效益为管理核心、要素市场化的配置、引入并应用竞争机制、建立并通过流程化管理方法统筹企业资源与管理链条,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这一方法论在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在国内建筑业领域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明显提升的建筑业的整体效率,为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建筑行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法制体系演进推动建筑业企业的履约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二是建筑工程生产资源的市场化日渐充分,各要素的质量、供给量及供给效率均大幅度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也大幅度提高。三是数字化逐渐普及。其他行业的效率提高的速度明显加快,提效速度明显高于建筑业,建筑业效率相对已经落后并在加速落后。四是产业工人全面退出建筑业,工程现场被农民工全面控制。

上述的这些变化,事实上已经对当下的项目管理体系产生影响,且逐渐加深加强。一方面,基于30 年前的项目法施工的基础上产生的项目管理体系,虽经不停地修修补补,在系统性、体系化和引领性方面依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农民工的管理问题、交付的质量问题、文明安全施工问题,效率效益持续偏低等)。另一方面,数字化作为外部力量,正在对建筑行业产生巨大冲击。数字化工具的两种属性对项目管理体系的影响需要重新认知。一是工具的属性,即数字化成为一种重要的具有革命性的生产工具,全方位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各方面。新的工具或者技术,有可能改变建筑业现有的生产关系,然而目前建筑业对这种影响的认知几乎为零。二是数字化是一种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认知并影响到思维方式。同样,目前建筑业并没有主动的思考并为此做积极的准备。因此,从根本上看,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需要业界跳脱现有的框架与逻辑,建构新的框架与逻辑,才有可能体系性优化,革命性提升,适应未来的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项目管理体系多来自于国外导入的 PMP、IPMP 等知识与管理工具系统。其基本逻辑和方法论架构,来源于国外市场环境、法律体系和管理惯例,不一定适合国内特殊的项目管理环境。经过了 40 年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需要建筑业从业者从当前的建筑业状况,以及外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角度,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综上情况,现在的项目管理底层逻辑已经与现实的市场情况与发展需求产生很大的矛盾。矛盾在于建筑业相关的法律环境、资源环境、方法论、企业整合资源能力、管理与技术工具,都与 30 年前有了根本的不同或巨大的进步。这就要求建筑行业必须重新认知行业现状与趋势,认知行业发展的变革诉求和变革方向,摒弃抱残守缺的传统思维。

如何重新架构项目管理体系

首先要高度重视数字化并真正做到深度融合。作为工具,建筑业需要积极主动与数字化深度结合,并做好生产关系发生较大乃至巨大变化的思想与物质准备。目前建筑业的数字化已经起步,但是大体上停留在所谓“智慧工地”的层面,以炫酷的展示、对措施项有限的数字化跟踪和有限深度的辅助决策为主要的应用方式。这样的现状显然是不符合发展规律和发展需要。从思维方式方面看,建筑业从业者总体上保守,进取心不强,没有接受数字化作为思维方式。这种影响体现在对传统的质疑,体现在接受新的未知和风险精神时的不接纳,体现在不追求主动探索深度创新,而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

其次,在技术层面,在建筑业工业化要求日益提高的政策环境下,项目管理如何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项目管理应该从“现场”这个唯一的中心,扩展到“现场”与“工厂”两个中心。同时,如何引入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的思路与工具,解决建筑业工业化过程种出现的各种效率问题,也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变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再次,改革开放 40 年期间的建筑业发展,已经出现了因缺乏产业工人导致的各类问题。特别是在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种,没有产业工人问题更加凸显。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工程现场掌握在农民工手里”。建筑行业需要尽快落实将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解决“现场掌握在农民工手里”的现状,改变既有的生产关系,推动并完成顺应时事的真正的项目管理变革!

最后,从商业模式角度,很多大型企业,特别是央国企,重点发展投资 + 总承包的模式拓展市场。这种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按图施工。建筑企业需要从产品角度思考,而非建造角度思考。从产品的角度思考,需要调整对“人财物”三要素认知和关系。“人”的要素,已经在前面提及,需要从产业工人角度思考。“财”和“物”,也需要放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思考,重新定义内涵外延,重新思考组织、运营方式。这是对传统项目管理体系的重大突破。

总结上述论述,笔者认为未来的项目管理体系的优化调整,主要方向如下:一是数字工具与平台数字化发展,解决流程再造、管理工具提效、管理覆盖扩展与数据与信息流动问题,以及三要素效能提升问题。二是结合制造业管理思维、方法与工具,特别是供应链思维与管理工具,从施工逻辑转换为产品逻辑,是项目管理体系破与立的关键。三是根本解决产业工人问题,作为项目管理变革的充分与必要条件,而不是对农民工简单的培训。所谓根本解决,就是让农民工真正成为建筑业产业工人,把他们从农民阶级转换为工人阶级。(来源:《施工企业管理》作者:田可耕 北京和能人居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原文标题:《项目管理底层逻辑已发生根本变化——论建筑工业化下的项目管理体系变革》)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ipmc2017/article/details/13100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