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文献分析?

在搜索并确定文献阅读清单后,我们要进行的下一步工作就是认真阅读这些文献并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之所以进行文献分析,是因为通过分析我们能够对某个研究领域的知识体系更加熟悉,能够更加系统且深入地了解该领域过去的研究历史、研究成果、研究争议,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从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厘清重要概念,清除知识盲区,确定更有价值的写作主题。

为了完成一篇论文,我们可能需要看数百篇文献,想要在短时间内对每篇文献的内容留有印象,并从中提取对我们完成论文有所帮助的知识,就必须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做基础。这里我为大家介绍3种高效的阅读方法,快来点赞收藏吧!

1.  读关键词

2.  读摘要和引言

3.  读正文

一、读关键词

关键词是对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最为精炼的表达,通过阅读关键词,我们能够大致明确论文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中心,从而对众多文献进行分类,然后具体查看前人研究过什么问题,自己对该类主题是否有兴趣。

比如下图是我在掌桥科研上找到的一篇期刊论文的关键词。

通过把握关键词及该论文的相似文献和相似主题,我们就能对文献研究的主题和领域有所了解。

二、读摘要和引言
大部分文献都会在摘要和引言中介绍文章的目的、方法、结论、创新之处和主要贡献,展示具体的研究成果。通过读摘要和引言,我们可以了解作者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什么样的价值,从而避免自己进行盲目的重复研究,并识别出自己还能够为该研究领域做出什么层面上的贡献。

从上图的摘要中,我们便能得知论文已经做过的研究调查及其自身的研究价值和成果。

三、读正文
正文是作者进行论证的理论框架、论证技术和资料分析方法的集中体现,通过这种有逻辑的内容展现,我们能够对各种不同学派的理论进行比较和对照,明确不同观点发展的时间脉络,分辨学术争议中存在的差异和具体矛盾,对我们自己与综述对象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阅读目录和正文内容,我们会对论文的整个思考过程和论述过程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对学术思维也会有更实际的感知。

文献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实际上,其重要性还是存在差异的。

对于那些经典文献,我们必须一字一句认真阅读,体会、揣摩作者的观点和提出过程,思考自己能从作者的身上学习到怎样的思维方式和论证模式,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文献,则可以采取略读、只读主干的方法,并不时将其与经典文献进行对照。

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在于,经典或代表性文献展现的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骨骼”,而次要文献展现的是相关研究领域的“血肉”,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在阅读经典或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再辅以次要文献的阅读,从而把综述类文章写得即详实又全面。

谈完了怎样进行文献分析,再接着来谈谈文献分析常见的错误。

文献分析常见的错误主要有5种:

1.  对他人观点只是简单罗列,并未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提炼。

2.  在整理的基础上,并未对重要观点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3.  对观点进行了分析评价,但并未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待研究的问题,或与自己进行的研究关系不大。

4.  引证文献的学术性不够强,或未引证核心文献和学术权威的关键作品。

5.  对他人的观点或贡献理解片面,甚至断章取义,尤其是外文。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错误,不然,虽然是做了阅读文献的工作,但结果看起来却缺乏应有的价值,不禁会让人对你的学术能力产生怀疑。

为避免这样的错误,我们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文献的阅读笔记,详细地记录文献的题目、作者、资料来源、出版时间、页码等信息以及关于文章观点、方法等内容的总结,同时也要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思考记录下来。如果不做笔记,就会为后续的写作环节平添烦恼,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可小视笔记的作用。

谈完了经验和教训,做足了对自身写作问题的反思的同时,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能培养出一种积极利用外力来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的思维方式,比如借助工具的力量。我也是在与自身的斗争中尝过了种种沮丧后才明白这一点,所以不希望别人再重蹈我的覆辙。

让我产生强烈的想要借助工具来提升自己分析能力、避免认知误区的愿望的事物,就是掌桥科研。有多夸张呢?就是当我写完文献分析后,点开掌桥科研的研究主题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nalysis/index.html才发现,自己本能在工具的帮助下避免一些无用功的,但却白白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研究主题下,有对具体主题相关文献的概述。此概述其实也是一种简单的文献分析,让读者得以迅速了解相关文献的主题集中度和主要分类,并从中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

同时,页面下端更为详细的学科分类、时间分类、期刊分类和数据库分类等,也会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相关文献分布的差异与对比。这些对我们进行文献分析都特别有帮助。

论文写作的知识总是会在人们的实践经验中不断更新,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与自己思维方式最相符的研究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展开研究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相关工具的配合,我们也应该学会找到最适合自己能力和水平的科研神器,在它的帮助下不断攻坚克难,做一些有益于学术发展的事情。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terature1492/article/details/12730294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