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案例分享 | 建设排污许可证后执法监管系统,完善当地生态环境数据资源

本项目需以本地区“排污许可证后执法监管系统”升级为索引,完善本地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通过建立证后执法监管数据资源完善、生态智慧感知能力接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覆盖、排污许可质量智能审核、“一厂一策”自查自报、“四位一体”智能预警、排污许可异常行为研判、“管理、监测、执法”三监联动、问题发现协同管控、生态环境质量管控、证后执法监管全景专题建设、数字化改革综合集成应用、服管融合两掌办等模块,全面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构建以水、气、工况、用电四种监测手段为一体的智能预警支撑体系,精准锁定排污异常单位和疑似违规行为,超前发现环境问题,创新监管手段和机制,探索监管、监察、监测“三监联动”证后执法新机制,提高执法效能。

建设内容包括:

1、证后执法监管数据资源完善

基于省市公共数据平台,在已有数据标准及成果之上,进一步整合省、市环境数据,完善生态环境数据仓建设,建设形成共建共享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同时,加强数据的融合利用,以数据开放促进应用创新,赋能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

2、生态环境智慧感知能力接入

围绕生态环境动态感知、污染源监管需求,织密感知网络,重点提升物联网监测能力建设,建设企业工况管理、LDAR数字化管理平台,依托现有的卫星遥感、污染源自动监控和 “三级巡查”平台,逐渐形成“天眼、地眼、人眼”结合的立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监测网络。

3、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

比对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与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对接,推动管理类别衔接,推进排污单位“应领尽领”“应登尽登”,推动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动态更新、排污单位全覆盖。

4、排污许可质量智能审核

采用相识度匹配算法、关键字同义词匹配算法、规则计算等运算,提取审核要点数据,与审批部门协同联动,根据审核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要求,建立整改台账,做到全程留痕、进度可视,督促排污单位切实做好问题整改,高效保障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工作。

5、“一厂一策”自查自报

根据排污单位排污许可管理类别及自行监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执行报告的内容和频次等排污许可日常管理要求,动态下发自查自报自测任务,对未及时上报自行监测结果的、未按时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记录的、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提交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的排污单位进行预警提醒,对排污单位实现差异化、精准化监管,督促排污单位依证履行主体责任。

6、“四位一体”智能预警(问题发现)

构建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基础,以电流监控、工况监控、排污口视频监控等为补充的“四位一体”全方位在线监控体系,拓展非现场执法监管的手段及应用,提升智能化问题发现、分析能力,建设内容包括污染源监测异常预警、违规行为智慧预警、图像识别智慧预警。

7、排污许可异常行为研判

落实依证监管要求,及时发现排污许可异常行为,包括无证排污、超证排污、余量不足等问题,及时发出预警,进行源头管控。

8、“管理、监测、执法”三监联动

强化排污许可日常管理、环境监测、执法监管“三监联动”,加强信息共享、线索移交和问题反馈,构建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问题销号的排污许可执法监管机制,实现监管、监测、监督管理全闭环、过程全留痕和信息全量共享。

9、生态环境质量管控

加强污染物排放数据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通过对固定污染源精准监管达到区域环境质量提升,融合利用基础地理、气象水文等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资源,利用跨的数据资源,支撑水、气污染防治攻坚,减污降碳工作,定量化、可视化评估实施成效,迭代提升,提高管理决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10、证后执法监管全景专题建设

围绕排污许可提质增效与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要求,基于数字空间,构建源头把控、过程管理、 全流程监管的全景专题。形成一个覆盖气、水、碳等环境要素,实时感知本地区全域生态环境态势、问题态势、事件态势、处置态势的体系化智慧决策中心,实现监管态势一图掌控、执行情况一贯到底、智治成果一屏展示。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5063663/article/details/1265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