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落 万物生(中)

目录
1.创新者
2.早期使用者
3.早期大众
4.后期大众
5.落后者

二 、早期使用者
通过创新者和企业共同努力升级迭代的品牌,逐步为早期使用者所接受。类似于安卓和苹果iOS早期的手机用户,此类群体比创新者人数和分布更广泛,搭载鸿蒙2.0的用户数、生态伙伴发货量均过亿的统计数据,ChatGpt上线短期内用户数突破100万大关便是证明。
早期使用者多分布在大中型企业或企业家相关组织和渠道,头衔多为CTO、CEO、CFO等。他们的画像为有远见、主见性很强,大多具有多个社会头衔,善于制定新技术品牌采购计划,渴望品牌的重大技术突破,侧重新品牌和业务及场景结合的具体价值,在提质增效、降低成本、促进增长等方面有具体的投资回报要求。而当不太完善成熟的新技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资本撤离或者市场观望,行业和企业处于低潮。目前国内AI四小龙和新能源车代表蔚小理遇到的困境,无人驾驶的倒闭潮及辅助驾驶还是高阶无人驾驶的技术路线之争,量子计算的不温不火,元宇宙、虚拟人、AGI等,也处于这个阶段的技术路线再次调整和突破期。
而传统品牌在完成商业化包装后,充分发挥大V、明星、网红等群体个人影响力劝服终端用户,组织和个人影响力的标杆示范效应大相径庭。前者侧重品牌对企业技术体系及架构的完善,或者终端体验感的提升,后者完成流量的商业变现。
鸿蒙2.0开源版本发布后,因其分布式、智能化与安卓兼容互通更良好的性能,华为倡导“1+8+N”,开启鸿蒙智联生态战略,组建车、家具、矿山物联网等20个军团,涵盖政府、消费、行业、运营商客户。其中”1“代表手机,”8“为华为的手机、腕表、手环、电视、电脑、平板、耳机,”N“由生态合作伙伴研发提供。以手机为统一入口,构建万物互联。这与安卓最早搭载在手机HTC Hero(G3)、iOS最早搭载在iPhone手机类似,因而手机用户都是三大操作系统早期使用者。而且,AI赋能也成为鸿蒙2.0的最新技术领先优势和生态发展加速器。借助鸿蒙生态的统一平台和底层协议,让AI围绕设备、服务和交互赋能鸿蒙生态,打破各个终端各自为战和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联通共享,让设备主动理解用户意图,让各个终端围绕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针对行业单点突破和公关,即为早期使用者量身定制的品牌策略。
一部IT发展史,称之为半部开源史毫不为过。从IT的底层基础架构“芯“(芯片)、”魂“(操作系统)分析,整个芯片分两大架构,复杂指令集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的缩写)和精简指令集RISC(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er,简称RISC)。前者以Intel、AMD的X86架构为代表,而在RISK基础上先后开源衍生出在电子消费品领域笑傲江湖的MIPS架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骑绝尘的ARM架构,苹果、IBM、摩托罗拉、Intel等西方半导体巨头联盟分化、相爱相杀的PowerPC架构。从全球范围来看,操作系统的技术路线分为两派。微软自研自产的Windows为独门独户;一派在Unix版本上开源衍生出Linux,FreeBSD,各种Unix应用版本三个细分派别。安卓、鸿蒙等开源于Linux;苹果的iOS和macOS在FreeBSD基础上开源衍生而来,并形成了独立的闭源王国;SunOS、IBM AIX HP-UX等为Unix应用版本。Unix全球操作系统的鼻祖的称号实至名归,不但和微软Windows平分秋色,而且长期垄断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被开源的核心产品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既能通过发行版直接满足应用,也能通过开源版本进行二次开发应用。因为节省了个人或中小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投入,被称之为站在巨人肩膀上授人以渔的技术运营方式。
鸿蒙智联相当于安卓市场和苹果应用商店,此阶段,无论是捐赠的基金会开源生态,或者围绕鸿蒙智联的产业生态。其目的都是通过合作以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覆盖更广阔的服务对象和用户,也让强强联合的品牌拓宽了彼此的营销渠道和传播渠道,成为双向赋能和相互引流的加速器。显而易见,华为通过AI等新兴技术传承创新,在追赶两大巨头方面持续发力。
鸿蒙生态的合作品牌与设备品类也大幅度增长,硬件合作品牌达到了1800+家,例如传统家电厂商美的、九阳、苏泊尔、方太等,还有科大讯飞、汉印、舒华等其他行业的厂商,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产品覆盖智能家居、智慧办公、影音娱乐、智慧教育、运动健康和智慧出行六大场景,产品种类也相当丰富,蒸烤料理机、冰箱、跑步机、血压计、打印机等应有尽有。
技术创新和突破是科技品牌的根,消费应用是科技品牌的枝叶,行业应用是科技品牌的树干。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才能吸收更多的养料反哺树干和根,而根深干强才能支撑承载更多的枝叶直冲云霄。
并且,鸿蒙2.0开源后捐献给了国内唯一的开源专业运营组织,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由其牵头进行专业化的运营推广和全球落地。除OpenHarmony外,腾讯Tiny OS、阿里巴巴Ali OS等10个项目已捐赠给基金会进行孵化,变“一家所有”为“开源共有”,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共建生态和协同创新,技术链、创新链、生态链等产业链各环节资源,推动其在千行百业广泛应用,加速产业生态建设。
从全球范围来看,头部品牌已成为开源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根据 Open Source Contributor Index公布的2021年11月全球开源厂商GitHub开源贡献排名,华为、腾讯、阿里分别位列11、14、16位。华为活跃开发者人数为1059,参与社区数为2703。根据Gitee2020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Gitee企业用户达到18万,相较于2019年的10万家企业,增长率达到80%。许多中小企业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研发投入力量不够的现实困境。从“数字经济化”到“经济数字化”转型,从产品能用可用到实用好用的落地过程中,中间还横亘着广袤而空旷的未知地带和风险。头部品牌兼具丰富的技术积累、强大的研发实力、丰厚的研发资源、成熟的商业化运营能力,且有多维纵深布局之势能。由头部品牌发挥自己的号召力和辐射力,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整合各方力量,释放各自的核心资源,取长补短。建设、发展一个共赢、开放、繁荣的生态,不但能为技术落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互验证,实现业务模式的优化突破。而且,对一些行业门槛较高或资质较为特殊的场景应用,能够集合生态伙伴各自的优势予以解决。因而,生态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头部品牌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整合政策、技术、人才、产业链、金融等资源,打造持续输出核心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创新载体和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全栈能力,进而带动中小型相关企业和技术队伍共同发展。能够有效强化生态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全面支撑。
在此阶段,由于技术的突破和产品完善,新品牌溢价能力较强,企业通过品牌定制和价值定价,谋求高价格和高利润。销售类型以直销为主,集成和生态为辅,最大化追求品牌的利润贡献和标杆示范意义。
传统品牌完成商业包装后,与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无缝衔接,要么迅速占领终端用户心智,快速完成市场覆盖,要么直接折戟沉沙,整个品牌营销过程无需考虑技术、生态集成等渠道,更不必通过品牌次级杠杆对技术实力的测评认证影响心智。
三、早期大众
经过早期使用者的标杆示范效应,跨越进入早期大众阶段。他们多为中小型企业CEO和个人用户,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特征明显,容易被垂直行业的意见领袖影响,但折服后有长期的忠诚度。早期大众因人数众多,对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贡献最大。
此阶段对科技品牌而言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它关系着市场规模能否扩大,市场占有率能否提升后成为头部品牌或者垄断品牌的根本,这也是被称之为蓝海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树大招风、祸从天降的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为了减少对Windows的依赖,开发出一个开源操作系统Tron。同时,半导体存储芯片领域成为日本企业后花园,占据全球近80%的DRAM(俗称电脑内存)份额。硅谷的英特尔、AMD等被日本人追着打。如果整个TI系统的“芯“(芯片)和”魂“(操作系统)两大基座都成为日本的天下,显然美国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在美国对日本实施的超级301法案中明确要求,不允许Tron系统安装在学校中。因为,它很有可能带来另外一个版本的Unix发展史。韩国2005年推出了Tmax Window系统,这是韩国真正意义上自己主导并研发的新系统。当年,该系统可谓是声势浩大,并声称兼容微软的windows系统。但遗憾的是,这款系统只是昙花一现。之后,作为韩国的国民级企业,三星也曾多次尝试打造属于自己的系统,曾先后推出BADA和Tizen操作系统,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在于韩国自身的市场过小,无法支撑起一款操作系统的诞生。所以,三星现在仍然是安卓的忠实拥趸者。2011年欧洲塞班系统的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的欧洲手机厂商并没有拧成一股绳,到后来甚至只有诺基亚扛起来塞班系统的大旗,力量分散,难以成功。二是苹果、安卓阵营的迅速崛起,诺基亚的手机业务节节败退,塞班系统很快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简要总结,欧洲操作系统的失败是力量分散,日本则是由于美国的贸易大棒,韩国则是市场太小。而在它们失败的背后,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美国太强势了,美国的操作系统厂商也太强势了。而他们失败的共同阶段,都是在早期大众阶段,也就是走向挑战和改变美国windows、安卓、iOS一统天下的关键阶段。而今天,美国披着贸易外衣的科技战对我国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的打压,和当年日本的处境何其相似。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鸿蒙系统的出现是令国人振奋的,这是天时。跟韩国狭小的市场不同,中国十四亿人口,有着足够大的市场,这是地利。华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被迫卖掉荣耀手机的华为,失去了构建万物互联最为便捷的入口。可在国内有很多粉丝,这可算作是人和。现在的华为跟当时日本的操作系统一样,面临着美国的打压,鸿蒙系统也不例外。因而一方面通过持续的版本迭代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其它途径构建万物互联的入口,成为唯一的选择。好在,深谋远虑的华为,在这方面也早有后手。
在版本迭代方面,从2019年的鸿蒙1.0,到2020年的鸿蒙2.0,再到2022年7月发布的鸿蒙3.0。每一次版本的迭代升级,也是技术和应用场景的迭代升级。鸿蒙3.0因其软硬件兼容性更强、垂直加速文件系统、高性能HCP、分布式连接数量和稳定性更强等技术优势,比之前的“1+8+N“战略更进一步,具有彻底实现了去中心化的超级跨屏跨终端能力。从聚焦政企头部客户到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兼顾,并发布了涵盖手机、电脑、智慧屏、耳机、腕表等十一款新产品。聚焦智能家居、智慧办公、影音娱乐、智慧出行、运动健康五大场景创新体验,以分布式能力、原子化服务、AI、地图、音视频、隐私安全等8大创新技术和开放能力为鸿蒙底座,3万多个API为鸿蒙全链路自研开发套件工具,加速发展鸿蒙世界。助力消费、行业、运营商实现万物互联,便是为此阶段品牌营销的量身定制。
科技品牌的迭代升级,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进而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1981年微软的MS-DOS1.0版本到如今的7.0,1985年Windows1.0到现在的Windows9X也是屡次迭代完善,并通过与全球半导体巨头Intel通过“Intel Inside“的生态合作,最终成为全球PC端操作系统的霸主。从1991年Linux1.0版本到如今的4.9.2版本,从安卓2007年的1.0版本阿童木到如今的V11版本,从2008苹果IOS1.2版本到如今的16.1版本。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它的第一款处理器4004,它的诞生实现了PC处理器从0到1的突破。后陆续推出迭代的8086、8088、80386、80486x86系列CPU、奔腾系列CPU,i3、i5、i7酷睿系列CPU技术成为桌面计算机CPU芯片发展的里程碑,成为了拉动芯片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力。FinFET电路技术、3D芯片技术和多核心CPU技术为后来的移动终端芯片技术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并形成了以Intel和AMD为首的复杂指令集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的缩写)架构。
百度飞桨至2022年,至少迭代了13个版本,跨进了版本2.4。2017年7月,百度在AI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阿波罗1.0版本,经过9次迭代,2020年9月推出了阿波罗 6.0版本。大疆从2013年1月 “大疆精灵”面世,正式撬动市场,后陆续推出了精灵Phantom、如影Ronin-S、 晓Spark、御Mavic 2、DJI Mavic 3、 T40 和 T20P、DJI Mini3 Pro等系列产品,保持了一年发布一款新产品的快速迭代节奏。
以北斗为例,北斗一号是核心产品,北斗二号和三号是核心产品的升华和迭代。科技品牌先以核心产品构建技术底座,占据细分赛道。然后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升级迭代,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从单一品牌到品牌矩阵或者品牌生态构建天罗地网,筑造牢不可破的技术壁垒和狙击护城河,进而长久的占据垄断地位。用户一旦接触便身不由己,成为不能割舍的忠诚用户,顺利实现品牌溢价。品牌溢价带来充沛的现金流,保证了研发投入和做大做强,进而又巩固了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地位,依次反复循环。在商业领域,百度以搜索为核心产品,逐步构建了百度大脑、百度飞桨、阿波罗无人车品牌矩阵;字节跳动以推荐算法为武器,以头条为核心产品,逐步构建了抖音、西瓜视频、TikTok等品牌矩阵;苹果以手机为核心产品,逐步构建了ipad、ipod、 itune品牌矩阵;马斯克以新能源车为核心产品,逐步构建了由火箭、移民火星、星链、脑机接口、机器人、卫星手机、超级高铁、高速地铁等构建的品牌生态;阿里云以飞天操作系统为核心,逐步构建了玄铁芯片、OceanBase数据库、钉钉等涵盖Iaas、Sass 、Pass品牌生态,都是遵循这一原理。
除了产品的升级迭代之外,整体IT架构的迭代也屡见不鲜。除了国内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去IOE化的公司。移动互联网时代里程碑的苹果公司,电脑处理器共经历了四次CPU架构迁移迭代。第一次是1984年,从Macintosh128k开始,CPU从原来MOS Technology的6502处理器转换到了Motorola的68000处理器;第二次是在1994年,CPU改换为IBMPowerPC处理器;第三次是在2005年,乔布斯宣布采用IntelX86处理器。现在则是第四次,苹果公司抛弃了Intel X86处理器,采用自研的基于ARM架构处理器。
生态建设是技术升级迭代的必然要求,从技术或单品的单点突破到应用创新,从应用创新到系统创新,从系统创新到打造互融互通的技术通用底座。并融合大数据、云计算、量子计算、数字孪生、3D建模、元宇宙等各类新兴技术,软硬件结合后解决从定制化应用到通用,大规模降低研发周期和成本,合力解决部署难、交付难的困境。推动技术在千行百业的应用落地,满足复杂场景和碎片化场景需求是主要推动力和必然要求。
每一次版本的升级迭代,都是商业版图和全球霸权地位进一步扩展的过程。安卓在版本的升级迭代中,从最初的手机搭载应用扩展到电视、数码相机、游戏机、智能手表。数据显示,早在2011年第一季度,安卓的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一,终结埋葬了欧洲唯一的操作系统爱立信的塞班。2013年第四季度,其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8.1%,搭载的设备数量已经达到10亿台。2021年5月份,谷歌对外透露了安卓智能手机/平板数量超过了30亿台。iOS也从最初的iPhone手机扩展到iPad 、iPod、iTunes等苹果全系列产品,苹果CEO库克在2021年1月份表示,全球苹果iOS系统用户数量也达到了16.5亿。反观华为,在2022 HDC大会上,余承东介绍,目前搭载鸿蒙设备超过3.2亿,物联网生态设备超1.5亿,合作伙伴超过2200家,产品发货量超过200万,原子化服务达到5万多个。
在企业生态和产业链建设方面,近年来,国内的科技巨头也在加速布局。2022年7月,阿里云宣布将产业智能OpenTrek的行业数据平台能力、行业智能引擎能力全面向伙伴开放,阿里云除继续聚焦核心技术和通用型平台能力建设外,还通过项目集成、合作规模、咨询服务、落地支持、拓客增收、金融服务等手段为生态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而行业和场景应用能力更多由伙伴去补齐。双方合力推动解决方案的集成化、场景化、规模化,加大头部客户资源的共享和服务,为客户创造1+1>2的协同效应,实现共创共赢。
百度发布2022 Q1财报提到,飞桨与硬件伙伴的合作正逐年深入。2020年“共聚”计划,飞桨与13家硬件伙伴联合发起了飞桨硬件生态圈,促进AI产业链的适配升级;还发布了“星辰计划”开发者探索基金的参与机制,将以100亿流量、1000万基金、1000万算力支持广大开发者和百度一起参与到用AI技术解决社会问题的理想和实践中。2021年“共研”计划,飞桨与硬件伙伴软硬一体联合优化,适配飞桨的芯片/IP超过30种。2022年“共创”计划,飞桨大航海2.0新增面向三个领域的共创计划,包括产业实践范例库、飞桨AI for Science、飞桨硬件生态共创计划,协同推出厂商版飞桨框架、建设模型库、开发课程等。目前,飞桨已为AI行业培养了近200万人才。未来还将通过举办AI快车道、AICA首席AI架构师培养计划等,实现为社会培养500万AI人才的目标。
而国外的科技巨头,在企业生态布局方面更是不遗余力。1991年,芯片巨头ARM公司成立于英国剑桥,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伟大公司。ARM公司通过出售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微处理器(CPU)IP的授权,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微处理器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商业模式。ARM公司用RISC CPU技术,支持全球许多著名的半导体企业、芯片设计公司、软件和OEM厂商开发自己的芯片和整机产品,培育了一个庞大的ARM CPU和SoC芯片家族。芯片产业近三十年的发展史证明ARM独创的这种商业模式是成功的,它支持大批中、小、微纯芯片设计公司发展壮大,支撑芯片设计技术快速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球ARM芯片出货量约为20亿片,2010年合作伙伴基于ARM技术授权的芯片出货量超过了60亿片,目前ARM全球授权用户超过1200家。光刻机巨头ASML,早在1991年,推出突破性平台PAS5500,于上下游厂商、研究机构、同业合作伙伴搭建了开放式创新平台PAS5500,相互推动创新,并提供对各种技术的前沿知识库访问。该平台凭借其领先的生产力和分辨率,奠定了客户基础。2010 年以保证55%的原材料都从美国采购的条件,占领了美国市场。并先后收购 MicroUnity的Mask Tool 部门(光学临近矫正技术)、Brion Technologies(计算光刻技术)、HMI(电子束检测)、Mapper(电子束光刻)和 SVG(微激光系统),建立起了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和护城河。
在开发者生态建设方面,苹果2022在WWDC上公布的数据, iOS在全球有的开发者人数已经超2000万,遍布77个国家,开发出了超过500万个APP。在中国就有440万开发者,开发出APP超过100万个。尽管谷歌未曾公布相关数字,不过有机构分析,安卓开发者数量和APP数量已经超过了苹果。反观鸿蒙,目前有原生APP300多个,专版APP100多个。鸿蒙开发者数量从2018年的56万,到2019年的130万,再到2020年230万,到2021年时的500多万。
安卓以其开放性构建了软硬件一体、开发应用一体的开放生态,打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生态环境,为厂商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竞技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体验。而iOS以其封闭性,构建了自己独立的生态王国。在安卓和iOS的全球霸主地位面前,华为还有很长的赶超之路。在2022年的HDC大会上,华为与新浪国航等14家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鸿蒙生态深度投入。此外,华为还持续投入鸿蒙生态人才建设,联合清华大学等166所国内高校开设鸿蒙课程,为20000+学生开发者提供教学资源,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鸿蒙生态方向项目累计支持95项。并且,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也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和“产学研用金”国际组织合作,充分利用其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科技创新要素,鼓励开展生态合作,促进生态资源开放流动,确保鸿蒙生态的有效性与稳定性。以此推动鸿蒙生态实现更高水平、红利的全球性技术创新,扩大其品牌溢出效应,塑造全球创新合作生态圈。
在院校生态建设方面,国内企业目前也在急追猛赶。在印度尼西亚,阿里云与10多家本地高校合作,在2021年为当地超6.2万人提供了数字化技术培训。百度飞桨三年内先后投入5亿元资金与资源,积极布局“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培养生态,以飞桨为核心,围绕学习、就业、认证、实践、比赛等环节而开展。自2018年开始举办“全国人工智能师资培训班”以来,已累计培养了3000多位高校教师,数万名在校生,助力700多个高校开设深度学习课程。飞桨举办的AI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等在内的超过50场AI竞赛,覆盖全球五大洲22个国家580所高校。2021年推出《AI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方案》,从内容、专项合作、服务层面,为AI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产学研实践方案。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飞桨累计举办了176次线上直播课,在AI Studio上累计学习的人次超过了290万。未来,飞桨还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面向高校推动校企联合、产教融合,提供全套教学资源包、亿元算力支持等,与高校共建课程体系、出版AI教材,举办高校师资培训班、各类AI竞赛等,全方位助力AI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在政府生态层面,近年来,以自主、安全、可控的国产化信创生态正引领着国内企业在自研自产、数据安全方面健康发展。以百度阿波罗为例,先后在湖南创立智能公交示范线首发仪式暨湖南湘江人工智能学院,百度阿波罗实训基地;在合肥建设中国首个大型5G车路协同示范线;在山西阳泉建设试点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示范区;在乌镇开园 Apollo Park,在长三角布局研发、设计、应用和测试基地;在洛阳打造包括创新中心、自动驾驶示范区、智慧文旅2个应用场景、N个网联产业在内的“1+2+N”全链条智能网联生态圈;在松阳启用智能交通生态联盟创新中心;在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加入自动驾驶“V伙伴”,在北京亦庄举办Apollo Day 技术开放日;在深圳落地萝卜运力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
生态体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竞争力,判断生态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应用成本低和生态组织能力强。强大的生态体系,通过产品和服务等全栈布局能力,可以连接软硬件、集成商、渠道商、应用市场,实现技术和应用的完整闭环,并进一步实现技术、市场、投资全面赋能。与优质伙伴强强联合,实现全价值链强联动效应,增强生态的活力和竞争力。
生态建设必须久久为功,才可成就未来繁荣之基石。未来十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最大的受益者和输出者。生态群中的合作伙伴之间相互依赖、共同进化、协同成长和互惠共赢,产生协同效应,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而只有生态圈中各方价值最大化,才能反哺生态的繁荣,因而这是一个长期投入和过程。
在此阶段,科技品牌通过产品的渐进式创新,通过发行版、整体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成本定价和竞争定价,实现薄利多销。品牌销售方式为直销为主,线上销售和线下全渠道结合,在商业展会和媒体渠道寻找行业客户和商机线索,意图实现品牌覆盖和产品销售的大幅度提升。而传统行业的品牌营销,不必考虑行业渠道推广覆盖,更不必塑造传播行业、应用场景标杆案例,后期大众、落后者阶段更是如此。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73929413/article/details/12893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