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使人类整体性地沦为彻底的“无用阶级”吗?

  人类处于高度互联时代,人类的理性或者严格地说“集体理性”得以彰显这样的理性体现在人类关于未来的协商中这种协商不仅仅体现在集体理性对个体理性困境——如囚徒困境——的克服中而且更重要的是人类能够对人类未来进行整体地考虑分析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权衡利弊,选择并确定未来在协商人工智能社会的未来时我们首先得要弄清人工智能给社会带的可能代价是什么因为只有弄清可能的代价我们才能进行利弊权衡。
  人工智能会使人类整体性地沦为彻底的“无用阶级”吗机器作为劳动的替代物而被设计和制造出来它天生与劳动处于对立的关系这一点上人工智能也一样传统机器替代人的体力被替代的劳动者因具有智力上的优势其替代是暂时的从理论上讲被替代的劳动者能够通过学习新知识而找到新的工作。
  与传统机器不同的是人工智能替代的是人的智力它们能够进行劳动能够代替人的劳动而创造价值——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面临着挑战而一旦人工智能形成规模并在智能上完全超越人类人工智能能够完全接替人类来创造价值人便没有了价值;而无需等到超级智能机器被设计出来(点)的那一天。届时,地球上将由人工智能机器统治正如明斯基和莫拉维克所认为的那样对人类来说,这样的代价可能“太大了”至少是当下的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当然,很有可能的是未来的人类会赞同明斯基等人的观点人类与机器人都是“我们”而机器人将是人类心灵的孩子人类心甘情愿地让它们作为我们的后代接管地球智能社会中人群会面临被机器算法全面操控的风险当前,我们已经被算法部分操控智能手机上的各种推送是计算机视觉根据它所“看到”的我们的偏好而精准投放的。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系统在与人类社会交互中所产生的巨量信息无论如何,它们是个体或者群体行为的相关信息——太空中获取的星体数据不能成为大数据尽管它们是科学仪器“观察”和“加工”后的信息大数据被认为包含着巨大的价值或者巨大的商业价值因为这些大数据中包含由个体信息和个体偏好形成的群体偏好或者规律我们被数据化从而被客体化,同时被计算与预测。基于大数据的计算便是基于个体组成的群体的行为信息之上,这样个体的“行”和“为”,乃至“思”和“想”都被关注、收集与计算。
  因而,尽管可能的是,在算法设计时通过将伦理嵌入到算法之中保证没有人在背后对作为数据对象的个体进行“偷窥”,但实际上,群体被偷窥,商业价值和政治目的便通过群体被偷窥而实现。由大数据而产生的价值是通过偷窥我们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思想,从而预测乃至操控我们的行为来实现的。掌握数据的公司可以通过投放某些数据扰动人群,对人群进行操纵,这种操纵可以是商业的,也可以是政治的。这种操纵如同羊群被恐吓声所驱赶或者被投放的食物所吸引。个体数据是大数据时代个体的新的身份。这是数据化个体的时代,我们无处可逃。而对我们的数据进行操作则是需要规制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5836589/article/details/12261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