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电脑一样工作

           很多时候真的觉得人应该把自己当作一台计算机或者一台设备,这样理解很多事情就相对容易很多了。人与人的交流就可以看成是一台设备与另外一台设备的数据通信了。从数据层面上看一个人诉说自己的想法就可以看成是向外拷贝数据了,人的眼睛可以看成是高速的扫描仪,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捕获大量的数据,但是人光靠大脑进行持久化存储的能力似乎不是那么可靠。所以人需要借助外部持久化存储设备,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为什么有的时候觉得做的软件系统太烂并且极其难用,因为可能需要需要过多的人工的参与。如果一个软件流程过于复杂,那么就会消耗人大量的精力,首先眼睛看需要消耗能量,因为眼睛看是一个主动采集信息的过程,如果这个任务过程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线程,那么线程就是在不断的轮询,手在点击鼠标的时候也做运动消耗能量。如果人在操作的时候还需要进行过多的逻辑判断和运算那岂不是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虽然人很聪明,但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软件系统考虑的问题更多,那么人就可以思考的更少。人就可以用多余的精力去完成额外的任务。

          有的时候程序出了Bug,人就懵逼了。每个人都会编程只是自己不知道,所以人常常容易忽视自己。软件出Bug了,说明是机器的逻辑严密不够,这就需要人脑去补充它。这种事情常常发生在软件上线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Bug又不能即时的修复,但是需要临时解决它,这就需要考验人机变的能力了,如果只是去指望系统本身的稳定性,那就会在现场很尴尬。

         计算机稳定良好的运行,离不开成熟稳定的硬件和软件。那么人作为一台设备,如果要成熟稳定的运行,是不是也是需要稳定的硬件和软件呢。身体是人的硬件,那什么是人的软件系统呢。大概是你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吧。因为习惯就像缓存一样,是经过测试的,是让人放心的。打破习惯就是要去适应一套的新的流程,那样将充满着不确定性。

        企业解决复杂问题,可能是使用一套软件系统,一套完善的流程。但是换到自己身上,碰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的时候就懵比了。有的时候做选择就容易冲动而没有章法,从电脑的角度来看就是缺少清晰的流程,没有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运算,最后难逃后悔的结果。

        以前不能理解 为什么有会有重复造轮子的现象,这不是重复劳动吗。现在觉得很正常,因为重复造的轮子可能适用面更广,更好用更省时省力。所以有的时候不必过于关注功能本身,所以做同类产品的大有人在,关键是好不好用,省不省力。

       以前做事情总是单线程的跑,做某件事情就一直盯着这件事做完,其实蛮可笑的。其实还是在于自己对于生活观察不够,不能举一反三。企业招聘那么多人同时干活不就是多线程吗,所以人总是缺乏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却不自知。

       很多时候懒于去做某些事情其实还是缺少对这些事情的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说锻炼身体,如果上帝告诉你每天多锻炼一个小时可以多活几年,你会不会在锻炼身体这方面有更加积极的行动呢。所以可能很多事情不重视是因为不了解 认识不足。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8526093/article/details/130019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