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考试 期末复习

一、 简述免疫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

免疫系统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1.免疫器官:

①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腔上囊(禽类)、胸腺;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②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成熟T、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

2.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之有关的细胞称为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K细胞、NK细胞、N细胞、D细胞等;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中性、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辅佐细胞:树突状细胞、并指状细胞和郎罕细胞。
3.免疫分子:包括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干扰素、免疫球蛋白、淋巴因子、单核因子、胸腺因子等。

免疫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1、免疫系统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

2)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

胞、血小板等。

) 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健全的免疫系统主要有防御、稳定和监控三大功能:

1)防御功能:保护机体抵御 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使人免忠感染性疾病,当该功能过于亢进会发生超敏反应,当该功能过于低下会发生免疫缺陷病;

2)稳定(清洁)功能:人体组织细胞时刻不停地新陈代谢,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良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休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该功能异常时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3) 监控功能:免疫系统具有及时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和癌变的发生的功能,当该功能发生异常时,持续感染将不能得到及时清涂细胞癌变将不能得到及时遏制

二、 简述抗体基本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

1.Ig的基本结构:Ig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或轻链近N端的1/4或1/5区域内氨基酸多变,称为可变区(V区);其余部分称为恒定区(C区)。

2.Ig的生物学功能包括:①特异性结合抗原:在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免疫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 IgG、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结合细胞: 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粘膜: 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SIgA是局部粘膜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一.与相应Ag特异性结合

二.激活补体——IgM.IgG1.IgG2.IgG3

三.与Fc受体结合

四.抗体的调节多用

1.调理作用

2.ADC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3.介导I型超敏反应4.通过胎盘.粘膜

三、 简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免疫球蛋白(Ig)包括IgG、IgM、IgA、IgD、IgE五类,其特点分别为:
(1)IgG为标准的单体分子,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具有吞噬调理、中和毒素、中和病毒、介导ADCC、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等作用,可通过胎盘。IgG合成速度快、分解慢、半衰期长,在血中含量最高,占血清Ig总含量的65%~75%。
(2)IgM为五聚体,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是Ig中分子量最大者,分子结构呈环形,含一个J链。IgM凝集抗原能力比IgG大得多,激活补体的能力超过IgG1000倍,与补体一起有吞噬调理作用。其血中含量低、半衰期短、出现早、消失快、组织穿透力弱。
(3)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血清型IgA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占血清Ig总含量的15%~25%。,以无炎症形式清除大量的抗原。分泌型IgA(SIgA)为双聚体,每一SIgA分子含一个J链和一个分泌片,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SIgA性能稳定,在局部浓度大,能抑制病原体和有害抗原粘附在粘膜上,具有调理吞噬和溶解作用,构成了粘膜第一线防御机制;母乳中的分泌型IgA提供了婴儿出生后4~6月内的局部免疫屏障。
(4)IgD分子结构与IgG非常相似,其性能不稳定,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低,几乎检测不到,血清型IgD作用尚不清楚,可作为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IgM和mIgD,活化后B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上的mIgD逐渐消失。
(5)IgE为单体结构,正常人血清含量最低,与个体遗传性和抗原质量相关,在特应性过敏症和寄生虫感染者血清中IgE水平升高,其Fc段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又称亲细胞抗体。IgE不能激活补体。

三、

比较补体三条途径的异同:

补体系统激活有经典途径、MBL途径及旁路途径,它们的相同点表现为:一旦形成C3转化酶后,作用C3裂解,形成C5转化酶,相继作用C5裂解,然后依次激活补体其他成分,形成膜攻击复合物C5b~9导致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

五、 简述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①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②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调理作用;引起炎症反应;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调节作用。

补体活化的共同终末效应是介导细胞溶解,同时,补体活化过程中生成多种裂解片段,通过与细胞膜相应受体结合而介导多种生物学功能。①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②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③免疫黏附: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与免疫复合物的抗体结合,C3b还可与表达C3b受体的血细胞结合,通过血流运送至肝脏而被清除。④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六、 简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细胞因子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15~30kD)的分泌性糖蛋白;天然的细胞因子是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分泌; 细胞因子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也无MHC限制性;细胞因子具有极强的生物学效应,极微量的细胞因子就可对靶细胞产生显著的生物学效应;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具有多源性和多向性;细胞因子作用时具有多效性、 重叠性以及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从而形成复杂的网络;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及内分泌形式在局部或远处发挥作用。

七、 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分布和功能:

1. HLA I类分子广泛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少数细胞如分化某一阶段的滋养层细胞、神经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尚未检出Ⅰ类分子。

HLA I类分子的功能主要是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进而激活CD8﹢CTL,其α3结构域又能与CTL的辅助受体CD8分子结合,可增强活化信号的转导,同时,HLA I类分子对CTL识别和杀伤靶细胞起限制作用。

2. HLA Ⅱ类分子主要分布于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表面。

HLA Ⅱ类分子的功能主要是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进而激活CD4+Th,其β链的β2结构域能与Th的辅助受体CD4分子结合,能加强活化信号转导。HLA Ⅱ类分子还对Th与APC,Th与其他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起限制性。

八、 简述T细胞的主要亚群及其功能:

T细胞亚群:1.根据T细胞的活化阶段不同分类(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性T细胞);2.根据TCR类型不同分类(TCRαβT细胞、TCRγδT细胞);3.根据CD分子不同(CD4+T细胞和CD8+T细胞);4.根据功能不同分类(Th、CTL、Treg细胞)。

T细胞的功能:CD4+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Th0细胞,ThO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进一步分化为 Th1、Th2、Th3 和Th17亚群;Th1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感染免疫; Th2 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诱导和促进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CD8+CTL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

T细胞分成若干亚群: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 Th),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cells , Ts),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效应T细胞(Effector T cells , Te),具有释放淋巴因子的功能;细胞毒T细胞(Killer T cells , Tc),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迟发性变态反应T细胞(Td),有参与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放大T细胞(Ta),可作用于Th和Ts,有扩大免疫效果的作用;处女或天然T细胞(Virgin or Natural T cells),他们和抗原接触后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记忆T细胞(Tm),有记忆特异性抗原刺激的作用。   

T细胞生物学功能: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或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对特异性抗原和促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以及产生细胞因子

九、 简述抗原提呈的主要途径(两条):

1.MHC I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过程

内源性抗原是指由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胞内蛋白质,核蛋白及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这些抗原在细胞内合成后首先在胞浆内蛋自酶体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的肽段,这些8~11个左右氨基酸组成的肽段大小与MHC I类分子肽结合区凹槽相仿.在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的作用下转移至内质网腔中,与新组装的MHC 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然后通过分泌途径运送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8+T细胞。

2.MHC 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过程。

外源性抗原是指来自细胞外的抗原,当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后,大部分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以吞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胞吞方式摄入至细胞浆中,被内体及溶酶体中的蛋白酶水解为能与MHC Ⅱ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片段。在内质网中新合成的MHC Ⅱ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 Ⅱ类分子复合物,然后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4+T细胞。

十、 简述T、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1.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TCR特异性识别结合于MHC分子凹槽中的抗原肽2.T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APC和T细胞表面多种黏附分子对(如B7/CD28、LFA-1/ICAM-1或ICAM-2、CD2/LFA-3等)结合。CD28/B7是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参与T细胞的激活。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1. BCR抗原受体复合物-抗原表位2.协同刺激分子,最重要的是CD40-CD40L,为B细胞提供第二信号。

十一、简述B细胞对TD抗原应答的一般规律:

TD抗原免疫应答特点:   1. 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2. 产生IgG等多种类别抗体;   3. 可诱导产生免疫记忆。

1.(1)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规律。初次应答是指抗原物质第一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的免疫应答。特点是:潜伏期长,需经较长潜伏期(1~2周)血清中才能出现抗体;抗体效价低;在体内维持时间短;抗体以IgM为主;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是指相同抗原物质再次进入机体所引起的免疫应答。特点是:潜伏期短;抗体效价高;在体内维持时间长;抗体以IgG为主,而IgM含量与初次应答相似;抗体亲和力高。

(2)顺序规律

在免疫应答中,各类抗体产生的顺序是IgM、IgG、IgA、IgD和IgE。这与个体发育中Ig产生的顺序一致。

2.初次应答:第一次用适量抗原免疫动物,特点:①出现抗体潜伏期长;②抗体浓度低;③平台期平台低,时间短;④下降期较短;⑤所需抗原量较再次应答大;⑥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M;⑦抗体亲和力低。

再次应答:在抗体下降期再次给以相同抗原免疫时,特点:①潜伏期短;②抗体浓度增加快;③到达平台期快,

再次应答:在抗体下降期再次给以相同抗原免疫时,特点:①潜伏期短;②抗体浓度增加快;③到达平台期快,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89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