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C2D学习笔记——接触模型

1、接触模型
如图所示,实体1与实体2发生接触,其中接触部位位于实体1的piece1 与实体2的piece2上,作用于实体1与实体2上的弯矩、力会在接触实体的形心上。则接触状态变量更新顺序:接触的有效惯性质量→实体中心位置→接触法向量和接触平面的坐标系统→确定接触间隙。这些信息更新后,再基于使用的接触模型更新接触的激活状态、通过接触准则判别力学行为
接触说明
PFC5.0提供的10种内嵌接触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接触模型分配表(cmat)法
cmat命令:控制接触模型的分配、接触关联性质的赋值和基于接触准则的检测距离(决定接触是否激活)。
cmat包括一系列优先级的模型存储槽(cmat add命令)和缺省接触类型(cmat default 命令)。每个模型存储槽包括一个接触模型特征参数基础方法,同时非缺省的存储槽还包括range定义的作用范围
当新产生一个接触时,该接触首先通过判断将之加人到某个cmat存储槽中,则该模型存储槽内的参数、方法即赋值给该接触。接触表分配的顺序如下:
(1) 对非缺省的cmat add定义存储槽按照顺序(优先级)判断接触,满足某个存储槽即将该接触归类到这一存储槽,停止判断。
(2) 如果cmat add没有找到对应的存储槽。则采用默认的接触类型(cmat default)。
与这一过程相关联的命令有:
cmat apply < range …> 将接触分配表施加到当前某范围内的接触上
cmat modify 修改接触分配表
cmat remove 移除接触分配表
这种方法在应用于多元介质、接触种类很多时可以分门别类施加不同的接触类型、参数,非常方便。
3、当前接触定义(contact)法
Conctact方法是将接触模型、参数施加到当前某一范围的接触中,这些接触一旦破坏或者产生了新的接触仍然由接触分配表(emat)来控制。因此其功能与cmat apply命令相同。
4、线性模型的属性
线性模型的行为和流变成分

5、线性接触黏结模型的属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平行黏结接触模型的属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赫兹模型的属性
与线性模型相比,仅线型力换为了赫兹型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滞回阻尼模型的属性
与赫兹模型相似,滞回阻尼模型传递的是力,而不是力矩。力包含一个非线性弹性分量和一个粘性分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886253/article/details/12134948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