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数据分析】——数据指标和数据指标体系

目录

一、互联网产品典型的数据指标体系

1.拉新指标

2.活跃指标

3.留存指标

4.付费指标

5.传播指标

二、电商平台的数据指标体系

1.用户

2.平台

3.商品


数据指标主要由“维度”和“计算方式”两部分组成。

数据指标体系是把数据指标系统地组织起来,可以按照功能模块、业务模块,以及其他一些划分的方法组织起来。数据指标体系的作用主要有监控现状、反映问题、预测趋势、评估分析、决策支持5个方面。

不同的细分行业的数据指标体系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共同点指的是几乎所有行业都关注DAU、MAU等活跃用户数指标。一个APP无论是要活下来还是要后期变现,用户活跃的数量是基础。

不同点指的是不同行业所侧重的点不一样。比如,社交类APP,会关注用户的互动指标、点赞率、评论率等;电商类APP会关注交易金额、交易人数等;音乐类APP会关注播放时长、播放的歌曲数等。

一、互联网产品典型的数据指标体系

1.拉新指标

拉新指标用于刻画新用户的增长情况及获客的成本情况,主要目的是希望在保持一定成本和收益的情况下,新用户能够稳步增长。

● 曝光数:被某APP曝光的用户数量,指的是有多少用户看到过这个APP。

● 下载数:成功下载某APP的人数。

● 注册数:成功注册某APP的人数。

● 曝光下载转化率:下载数/曝光数。

● 下载注册转化率:注册数/下载数。

● 拉新平均成本:总花费的金额/花费所对应的新用户数。

● 拉新ROI:拉新的用户贡献的付费金额/拉新的用户所花费的成本。

2.活跃指标

新用户来到APP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希望我们获取的新用户能够活跃,并且活跃足够的次数,能在APP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活跃指标就是用来刻画用户活跃情况的指标。

● DAU:日活跃用户数。按照一天活跃的设备数去重。

● WAU:周活跃用户数。按照一周活跃的设备数去重。

● MAU:月活跃用户数。按照一个月活跃的设备数去重。

● 活跃次数:指的是用户在某个APP中活跃的次数。

● 活跃时长:指的是用户在APP中活跃的总的时间。

3.留存指标

当用户在APP中活跃后,我们希望用户可以持续活跃,对APP有足够的黏性,留存指标就是用来刻画用户黏性的指标。

● 次日留存率:当天活跃的用户在次日还活跃的比例。

● 三日留存率:当天活跃的用户在第三天活跃的比例。

● 七日留存率:当天活跃的用户在第七日活跃的比例。

● 周留存率:本周活跃的用户在下一周还活跃的比例。

4.付费指标

当用户对APP产生足够的依赖后,我们希望用户可以贡献收入。付费相关的指标就是用来刻画用户的付费频次、金额及忠诚度的。

● 总销售额:总的购买金额。

● 总付费用户数:付费的用户数量,以设备数去重然后计数。

●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个用户平均贡献的收入。

● ARPPU(Average Revenue Per Paid User):每个付费用户贡献的收入。

● 总订单数:订单总的数量。

● 人均订单数:订单总的数量/订单用户数。

● 付费渗透率:下单用户数/总用户数。

● 复购率:下单用户数再次下单的比例。

5.传播指标

当用户在平台上留下来后,我们希望用户可以将APP转发给更多的人,相关的传播指标如下。

● 邀请率:发出用户数/现有用户数,用来刻画有多少比例的用户愿意分享。

● 接受率:接受数/发出邀请数,用来刻画有多少用户收到邀请会被转化为新用户。

● k因子:邀请率×接受率,同时考虑分享的转化和接受的转化,完整刻画整个传播的链路。

二、电商平台的数据指标体系

电商平台的数据指标体系主要可以从用户、商品、平台3个方面来拆解(见图)。

1.用户

(1)新增情况。

● 每天新增用户数:每天新增加的设备数去重。

● 单一获客成本:总成本/总的新用户数。

●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

(2)活跃情况。

● DAU:每天活跃的用户数。

● WAU:一周活跃的用户数。

● MAU:一个月活跃的用户数。

● 天活跃次数:每天活跃的次数,每打开一次APP就是一次活跃。

● 周活跃次数:一周活跃的总次数。

● 月活跃次数:一个月活跃的总次数。 

(3)留存情况(购买)。

● 次日留存率:当天购买的用户在次日继续购买的比例。

● 三日留存率:当天购买的用户在三日内继续购买的比例。

● 七日留存率:当天购买的用户在七日内继续购买的比例。

(4)付费情况。

● 总销售额:总的收入金额。

● 总付费用户数:总的付费的用户数量。

● 总下单数:总的下单的数量。

● 人均下单数:总的下单数量/总的付费用户数。

● 总购买商品数:用户购买的商品总数。

● 人均购买商品数:总购买商品数/总付费用户数。

(5)评论情况。

● 评论用户数:成功评论的用户数量。

● 好评用户数;成功发起好评的用户数量。

● 好评率:好评用户数/评论用户数。

● 差评用户数:成功发起差评的用户数量。

● 差评率:差评用户数/总用户数。

2.平台

● 总的访问页面数:总的打开的页面的数量。

● 总的访问用户数:总的打开过页面的用户数量。

● 人均访问页面数:总的访问页面数/总的访问用户数。

● 跳出率:访问一个页面后离开网站的次数/总访问次数。

● 搜索率:搜索行为的用户数/活跃的用户数。

● 平均页面加载时长:页面从开始加载到成功展现所用的时长。

3.商品

● 新上架商品数:当天新上线的商品数量。

● 老的在架商品数:老的在架上的商品数量。

● 总在线商品数:当天总的在线商品数量。

● 新上架比例:新上架商品数/总在线商品数。

● 老的在架上比例:老的在架商品数/总在线商品数。

● 被购买的数量:被购买的商品数。

● 被购买的商品总价格:被购买的商品的总金额。

● 平均每个商品的价格:被购买的商品总价格/被购买的数量。

● 总的利润率:(总收入-总成本)/总成本。

好了,指标体系就介绍到这里,下一篇我们介绍【如何搭建数据指标体系】。

文章参考书籍《数据分析方法论和实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xwssjszsdnr_/article/details/130154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