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智能驾驶的「摩尔定律」?这家芯片方案商给出自己的答案

“我觉得(高速NOA)价格下降的速度可能会是非常快的,”4月6日,地平线技术开放日上,地平线副总裁、软件平台产品线总裁余轶南在与高工智能汽车沟通中称,“到2024年底,约100TOPS的高速NOA(系统)的价格,将与当前10TOPS左右的入门级高速NOA价格相当。”

地平线副总裁、软件平台产品线总裁余轶南博士

事实上,地平线正尝试加速基于征程5的NOA落地节奏,推动放量。

高工智能汽车注意到,当前NOA市场呈分层现象,分别为:其一,入门级高速NOA市场,算力在5-20TOPS左右,伴随2022年以来轻量级行泊一体走红,地平线抓住窗口期,凭借征程3已在这一市场占据重要位置;其二,增强版高速NOA市场,算力多在50-200TOPS左右;其三,城市NOA,目前正尝试落地,传感器部分可能需要增加激光雷达。

在仍受较高成本制约的情况下,增强版高速NOA率先搭载于高端车型。2022年11月,理想L8正式交付,其中PRO版本搭载征程5,128TOPS算力,传感器配置为6V1R1D。

据介绍,理想AD Pro为全球首个量产搭载征程5的智驾系统,实现高速NOA功能标配。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2022年11-12月,理想L8 PRO版本销量分别为3451辆、6006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相较于渐进式智驾tier1对轻量级行泊一体的深耕,L4玩家在2022年纷纷转向前装市场后,更多从增强版高速NOA、城市NOA突破,并争相喊出极致性价比,这里面的玩家包括小马智行、轻舟智航、元戎启行、智行者等。

这些均昭示着,50-200TOPS算力的增强版高速NOA的市场窗口期正在逐渐到来,这一细分市场的战火已经燃起,各玩家已开始角逐。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2-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市场预测报告》,2022年NOA市场渗透率不足2%,2022-2023年,NOA定点迎来第一波高峰期,预计2024-2025年NOA搭载率会快速上升。

但,成本作为关键性因素,仍制约着增强版高速NOA、城市NOA的放量。

事实上,日前某头部智驾Tier1负责人表示,NOA要走向标配,迎接大规模量产,成本问题首当其冲;比如,域控制器(芯片)+定位模块及服务+软件开发+测试验证,方案销售价格往往达到1.5-2万元。对于车企而言价格昂贵,真正装机量并不大,公司接下来的方向是,如何用三分之一的价格实现更好的功能。

不过,成本问题或在规模量产的路上被加速解决。

一旦如余轶南预判,到2024年底,100TOPS左右的增强版高速NOA价格,降至与当前10TOPS的入门级NOA相当,市场将会加速增长,考虑定点到量产的周期,作为底层计算方案提供商,更需提前布局,以抓住新的窗口期。

截至目前,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市场乘用车标配L2+NOA功能智驾域控制器芯片方案市场份额榜单》上,地平线以49.05%的市场份额领跑。

在L2+NOA领域的快速落地,或得益于开放生态的打造。

具体来看,2022年12月,轻舟智航宣布推出基于征程®5芯片的“轻舟乘风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其中,高速NOA方案搭载单颗征程5芯片;城市NOA方案在前述基础上增配1颗激光雷达,并搭载双征程5芯片。

小马智行方面,2023年1月,小马智行与地平线官宣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小马智行推出基于征程5芯片的高速NOA及城区NOA量产级解决方案,并支持定制化需求。预计到2023年第二季度,包括高速NOA、记忆泊车及主动安全在内的行泊一体整体方案可正式上市;年内城区NOA整体方案可正式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对城市NOA持谨慎态度。

近期,余凯在公开演讲中阐明观点:城区NOA真正做到可用还需至少3年,到2025年L2+高速NOA仍是量产主力,自动驾驶的十年终局,仍是“L2+++”,人与车的关系将演变为类似人骑马的关系,人驾驭马,人承担责任;人和车配合、人机共驾,人承担责任。

高工智能汽车注意到,“人机共驾,人承担责任”的观点,某种程度上与当前深圳立法一致。2022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自动驾驶汽车在深圳开始“有法可依”:如果自动驾驶汽车的方向盘后面有司机,司机将在事故中承担责任;如果汽车完全无人驾驶,车主将负责;如果确认是由车辆缺陷导致事故,车主可以向自动驾驶车辆制造商寻求赔偿。

当前,“L3为伪命题”的观点愈加在市场上被关注,其核心在于,L3情况下,人是否真的有随时安全接管的可落地性,车企与消费者就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存在撕扯。

按上述深圳立法,消费者则会对L3呈风险厌恶;而对于乘用车而言,若当前车企完全承担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带来的风险和责任,将极大限制创新速度。

事实上,自2022年年底至今,已有多名自动驾驶产业链玩家的管理层,向高工智能汽车表达过类似观点。

谈及“L2+++”向上实质性突破,余轶南关注点在MPI两次人工接管之间的平均行驶里程数。据其介绍,当前高速NOA的MPI指标在100-200公里,城市NOA在10-30公里。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指标其实人是不会在上面睡觉的,我们其实需要花10年的时间,把这两个指标给后面多加4个0”,在余轶南看来,这意味着车在其10年左右的生命周期内均不需要接管,这或是未来10年自动驾驶的演进方向,届时产业或迎实质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地平线正在做更开放的商业模式布局。根据披露的信息,地平线提供三种不同程度的开放合作模式,并将其概括为“BPU授权+软件白盒赋能”模式。

其一,类似于英伟达模式,提供计算方案及操作系统OS;其二,TogetherOS模式,仅提供计算方案;其三,提供更纯粹BPU授权模式,换言之,作为IP供应商支撑车企自研计算方案,目前该模式已确认一家合作伙伴,还有一家车企正在推进中。

对于BPU授权模式,地平线联合创始人、CTO黄畅博士解释称,整个计算方案非常复杂,如征程5内部约有50-60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有多个IP,“地平线不可能做出一款芯片适配任何场景,也不可能设计多款芯片适配各种场景”。

而不同主机厂对于E/E架构有其独特理解,向客户、伙伴开放助力其完成整个设计开发很有必要。「这也符合整个汽车产业链灵活、开放的主流趋势」

在征程5生态合作的构建上,自下而上来分层次看,在IDH(原始设计商 / 独立设计公司)包括金脉电子、映驰科技、天准科技等,提供硬件方案的设计、系统支持和底软调试等;软件商包括轻舟智航、禾多科技、觉非科技等,提供感规控等软件能力;硬件域控方面,包括立讯、福瑞泰克、联电等。

最终,共同面向主机厂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GAI_AI/article/details/13009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