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集成电路和摩尔定律

大约1940年代~ 1960年代, 计算机由独立部件组成, 叫 分立元件, 然后再用线连在一起, 想要提升性能需要不断的加 元件和电线, 变的非常非常复杂, 就是" 数字暴政 "
1950年代中期, 晶体管开始商业化, 开始用在计算机上, 比电子管更小更快更可靠,但依然是 分立元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960年代的计算机内部的电线经常缠绕在一起, 复杂性达到了顶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于是引入一层新抽象, 封装复杂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与其用线连接多个独立部件, 不然把多个组件包在一起, 变成新的独立组件, 这个就是 集成电路(I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C就像电脑工程师的乐高积木, 可以组合出无数种设计
接下来 印刷电路板PCB诞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CB 可以大规模生产, 无需焊接或用一大堆线, 它通过蚀刻金属线的方式, 把零件连接到一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受限于体积大小, 塞下5个晶体管还是非常费劲的, 于是, 光刻 登场
简单讲: 就是用光把复杂图案印刷到材料上, 比如半导体

制作一个晶体管

01 从一片硅(晶圆)开始, 长的像一块饼干.
因为硅有时候导电, 有时候不导电, 于是可用用来做基础, 把复杂金属电路放在上面, 集成所有东西,
02 在硅片顶部硅片顶部, 加一层薄薄的氧化层,作为保护层
03 接着增加一层特殊化学品"光刻胶", 光刻胶, 被光照射后, 变的可溶, 可以用一种特殊化学药剂洗掉, 与 光掩膜 配合使用会非常有用
光掩膜 需要制作成 印刷电路图, 然后把光掩膜贴在光刻胶上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个区域的掺杂方式不同, 这叫双极型晶体管. 这个是1962年的真实专利, 永远改变了世界.
用类似的步骤, 光刻可以制作电阻 或 电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移 下移 调整 投影大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预测: 每过两年, 同样大小的空间可以塞下两倍数量的晶体管, 这个叫 摩尔定律 , 就是一种趋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集成电路 开启 计算机的 3.0 时代。
第一个微型处理器, C4004 整合了 2300个晶体管.
1980年 3W
1990年 100W
2000年 3000W
2010年 10亿个晶体管在一个芯片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已经接近摩尔定律的极限, 进一步缩小遇到了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晶体管非常小, 电极之间可能只有几个原子的距离, 电子会跳过间隙, 这个叫 " 量子隧道贯穿 "

实验室已经制造出了 1纳米大小的晶体管.

发布了4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543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286839/article/details/10488677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