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下)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下) – 潘登同学的宏观经济学笔记

粘性价格下的货币经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供给曲线

微观层面的供给曲线与宏观层面的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不是一回事

  • 微观的横轴为数量,纵轴为价格,而这个价格是以货币为计价的商品价格,如果我们讨论的是真实经济,没有引入货币,那么价格表示的就是以其他商品为计价的相对价格
  • 如果在宏观层面,只是简单的将所有微观供给曲线加总的话,那么价格的加总就难以实现,因为相对价格难以统一到一个可比的度量,当都以黄金计价的时候,黄金自己本身的相对价格就是1; 而宏观总供给曲线的价格是以货币计价的“总体价格水平”,而非商品间的“相对价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古典二分法中,货币完全不影响经济中各个真实变量,只影响价格水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在真实世界中,通过观察GDP真实增速与通货膨胀率水平的变化,可以看出总供给曲线显然不是垂直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供给曲线斜率与价格粘性

总供给曲线垂直与否,意味着货币冲击对真实经济是否有影响

  •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价格如果是灵活变化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被价格变化完全吸收,因而对真实经济没有影响
    • 古典两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货币对真实经济完全无影响
      • “货币只是蒙在真实经济上的一层面纱”
      • 货币中性(neutrality of money),货币超中性(super-neutrality of money)
    • 不受干扰的话,经济会自然地运行在“自然产出水平”(natural level of output)——又叫做“潜在产出水平”(potential output)
  • 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如果存在名义刚性(nominal rigidity),价格不能灵活变化来完全吸收货币的冲击,货币将对真实经济产生影响
    • 粘性价格(sticky price):调价周期,菜单成本(menu cost)
    • 粘性工资(sticky wage):凯恩斯的想法

菲利普斯曲线的消失

总供给曲线是一种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产出缺口转换为失业率,得到菲利普斯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菲利普斯曲线消失的原因

  • 在政府没意识到能通过调高通胀来压低失业率的时候,当社会中的总体物价水平上升,表明社会需求旺盛,企业扩张,失业率水平自然下降,此时菲利普斯曲线倾斜向下;
  • 而当政府有意识通过调高通胀来压低失业的时候,一方面政府人为调高通胀的动作会导致通胀,企业扩张也会导致通胀,这就导致了更高水平的通胀,使得菲利普斯曲线上移;当政府尝试降低通胀的时候,随着需求放缓,企业降低产出,物价水平回落,失业率升高,通胀进一步下降,菲利普斯曲线又下移;

表示在图中就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菲利普斯曲线的消失,可以看到两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1. 预期在经济运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货币政策只在短期内能影响实体经济,短期有多长,就取决于货币政策能够“愚弄”大众多长时间;货币之所以对实体经济有影响,是因为民间对货币状况的预期与实际货币政策操作之间有差距,换言之,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来自于“超预期”。

用总供给曲线的语言来说,总供给曲线在短期是向上倾斜的,但在长期是垂直的

只有超预期的货币冲击才对真实经济有影响(被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对真实经济无影响)

  • 货币对真实经济的影响取决于通胀预期
    • 存在价格粘性时,厂商基于对未来价格的预期(通胀预期)设定当前的价格——因为当前设定的价格会在未来保持一段时间
    • 被预期到的货币冲击会被价格完全吸收,因而不会影响真实经济
    • 通胀预期受当前的通胀状况和货币政策预期影响
  • 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的影响只存在于“短期”(短期并不长)
    • 只有超预期的货币冲击会影响真实经济
    • 通胀预期会根据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调整——更多的货币发行会推升通胀预期
    • “短期”也就是几个季度——一个货币冲击发生之后,几个季度内预期和价格都会调整到位,从而吸收掉货币的冲击
    • 货币政策如果想持续刺激真实经济增长,货币增长需要持续超过预期——必然会带来货币发行和通胀的加速上升直至失控

货币政策是调控预期的艺术

“他的第二个进球展现了预期在现代货币理论中的力量。马拉多纳从后半场开始带球跑了60码,晃过了5个防守队员,最终把球射入了英国队的大门。最神奇的地方是,马拉多纳几乎跑了一条直线。你怎么能跑一条直线来晃过5个防守队员呢?答案是英国防守队员在按照他们对马拉多纳下一步行动的预期做反应。由于他们预期马拉多纳会向左或向右移动,所以马拉多纳可以跑直线突破他们……货币政策有着类似的效果。市场利率根据央行下一步预期要做的行动来做反应。”
——默文·金,2005年

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

货币政策双重目标会带来动态不一致问题

  • 政府的双重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就业)与实现较低通胀
  • 在民众通胀预期形成之前:政府有动力让民众形成低通胀预期
  • 民众通胀预期形成之后:政府有动力偏离之前的承诺,而通过制造超预期的通胀来促进经济增长
  • 民众会预期到政府会偏离自己承诺,因而一开始就形成高通胀
  • 于是,经济增长并未被刺激,通胀却无谓地处在高位

如果政府能可信地承诺低通胀,并坚持下去,经济增长虽未被刺激,通胀也会处在低位,好于处于动态不一致状态时的情形

克服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的办法

  • 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
  • 增加中央银行独立性(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注意与货币主导区分开来
  • 选择有厌恶通胀声誉(reputation)的央行行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财政主导 vs. 货币主导

财政主导
财 政 支 出 贴 现 和 = 财 政 收 入 贴 现 和 + 铸 币 税 贴 现 和 财政支出贴现和 = 财政收入贴现和 + 铸币税贴现和 =+
货币主导
财 政 支 出 贴 现 和 = 财 政 收 入 贴 现 和 财政支出贴现和 = 财政收入贴现和 =

中国80年代的“财政主导”

“根据现在预计的数字,1984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为1465亿元,国家财政总支出为1515亿元。收入和支出相抵,财政赤字为50亿元。这一年的财政赤字,待决算编成后,准备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来弥补。”
——《关于198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5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财政赤字和信贷差额是同货币发行紧密相联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某些年份出现一些财政赤字和信贷差额并不可怕,但如果数量过大,持续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货币过量发行,造成通货严重膨胀,引起物价急剧上涨,使经济生活发生混乱。”
——《1987年政府工作报告》

《人民银行法》确立了货币主导的框架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9条

恶性通货膨胀总是来自财政的失败

  • 财政缺口需要大额铸币税来弥补,从而货币快速增发导致高通胀
  • 高通胀推高通胀预期,令货币实际余额快速下降,降低政府铸币税实际收入(通胀上升令铸币税的购买力下降)
  • 为保证实际铸币税收入(增发货币的名义额除以价格水平),政府发行货币的速度必须不断超过民间的通胀预期,从而导致通胀加速上升,最终形成恶性通货膨胀

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一旦财政支出较多(往往是因为政府做的投资项目较多),货币增长就会失控,从而导致高通货膨胀的现象。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两次高通货膨胀都发生在这段时间,从而给人们留下了“抢购风”的深刻记忆。

既然恶性通货膨胀来自财政问题向货币政策的传导,那么修复财政问题,或者至少停止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进程,就是终结恶性通货膨胀的方法。杰弗里·萨克斯( Jeffrey Sachs )在玻利维亚的事迹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5年,当时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杰弗里萨克斯受邀前往玻利维亚,帮助玻利维亚政府处理当时高达24000%的恶性通货膨胀。萨克斯发现玻利维亚国有石油公司出售石油的价格明显赶不上飞涨的物价水平。这使得石油相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不断下滑,导致玻利维亚政府从石油销售中获得的实际收人减少到很低的水平。由于玻利维亚的财政收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收人,这就导致玻利维亚财政出现了大规模的赤字,因而只能通过增发货币来弥补,进而形成更高的通货膨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萨克斯给玻利维亚政府提出的建议是大幅提高石油售价,并辅以其他整顿财政的措施。一开始,玻利维亚官员对萨克斯的建议感到震惊人们很难理解怎么能通过大幅上调石油价格来控制飞涨的物价。但后来政府官员被说服了,并将其付诸行动。玻利维亚的恶性通货膨胀在一周之内就结束了,这令当时年仅31岁的萨克斯一战成名。"萨克斯在玻利维亚所倡导的一揽子经济改革方案被叫做休克疗法( shock therapy ),其在之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转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转向货币主导的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导致中国财政赤字和信贷之间仍有明显同步性的主要原因是: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往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放松和收缩同步发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52185313/article/details/12796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