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拥抱开源 与世界协同创新

2022年7月21日,在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办,赛迪传媒、《软件和集成电路》杂志社联合承办,CSDN 独家直播的“第十七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带来了《拥抱开源 与世界协同创新》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倪光南演讲实录:

迄今为止,开源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对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开源已经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如今,大批优秀的企业正在走向世界信息技术舞台,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加入到开源大军之中,他们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领域积极创新,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有一大批工程师活跃在世界开源社区,为开源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中国目前只是开源大国,尚未成为开源强国。中国要在全球开源领域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还要加大对开源的投入,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基金会、开源社区和开源项目。

中国开源现状

中国已经越来越重视、支持开源。2021年“十四五”规划首次明确地将开源写入国家总体规划纲要之中。这标志着中国开源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中国对开源社区的贡献将会不断增长,从而大大提升中国对世界的科技贡献。

OpenHarmony开源是中国开源发展重要的里程碑,其发展十分迅猛。据统计,目前搭载HarmonyOS的华为设备量已达2.4亿台规模,生产合作伙伴超2000家。华为在2022年IF国际设计大奖中斩获四大奖项,其中包括HarmonyOS 2设计系统、HarmonyOS字体设计等,这些设计成果都说明鸿蒙在业界的影响正在不断提升。

openEuler是中国优秀开源设计的另一个例子。过去服务器领域的主流操作系统是红帽操作系统,其开源版本CentOS也受红帽控制。由于红帽宣布CentOS 8会于2021年12月对外停服,为了规避风险,openEuler于2019年正式开源。

目前openEuler开源社区的贡献者已达9396人,下载量超55万,遍及全球120个国家、1500个城市。专业组数目98个,软件数量达到了8866个,设计投入PR数量达到6.6万,已经成为全球开发者最关注的开源项目之一。

在openEuler社区中,中国企业和开发者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充分说明开源是时代的产物,是科学传播精神的体现。只有我们加强对开源的投入和贡献,开源不仅可以更好地推进科技进步,也是中国加速融入世界协同创新的有效方式。

 

RISC-V发展

同样,开源模式已经从软件领域走向了硬件领域。今年以来,国际新型开源精简指令集架构CPU RISC-V为我国掌握芯片产业的发动主动权提供了新机遇。RISC-V的架构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部门于2010年发布,他们创造了一种通用计算机芯片指令集,降低了进入芯片行业的门槛。

RISC-V采用开源模式,可以被所有芯片制造商所使用,实现免费、自由地使用RISC-V进行芯片设计和开发、添加自由指令及扩展,还能自由地选择是否公开发行或商用销售,以及更换为其他许可协议或完全闭源使用。

RISC-V对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CPU架构是芯片产业的龙头,它不仅决定了CPU芯片本身的性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整个芯片产业生态,尤其是对设计人才培养、设计工具(EDA)、芯片IP库、应用生态等环节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国产CPU发展迅速,但在占据世界芯片主要市场份额的CPU领域,仍然很难打破x86和ARM两种架构的垄断。基于此,我们在发展芯片产业时,既要避免单打独斗、依靠自己已有架构进行发展,也要避免从众跟随,被动地跟着别人的架构走。

未来,要抓住开源发展的新潮流以及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我们需要用好开源的创新模式,结合中国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聚焦开源绿色发展架构,发展中国芯片产业,大力发展壮大RISC-V产业生态。争取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中,使RISC-V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形成x86、ARM和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开源发展建议

综上所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支持、发展开源,将是中国实现技术积累和取得突破的捷径,是解决中国当前卡脖子问题的有效方式,是建立全球科技共同体和推进开放协同创新的新模式。通过在世界开源领域形成话语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仅可以摆脱在信息领域被动挨打的地位,同时还能为打破技术垄断和推动世界协同创新贡献中国智慧。

点击2022(第十七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CSDN直播,查看更多精彩演讲内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sdnopensource/article/details/125918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