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一路走来,劈荆斩棘 – Vol 2

前言:今天办完了所有的手续,我以后可以华丽的在简历上写上 HT 2009.7 – 2012.3了。今天天气还是依旧阴雨绵绵,如同我的心情一般,阳光不起来。

2009.6 – TPB  加班、英文、踢皮球

我还记得我第一天去项目组报到的日子,阳光明媚。我出了东昌路地铁口便给@Jumpe打了个电话问问那家银行在哪个方位。当然作为银行,地理位置总是不太复杂的。不过内部装修实在不敢恭维,作为一家刚在大陆地区开业的外资银行整个一个楼面就只有我们一个team包场。而且装修属于毛坯房的层次。

本以为这里的工作会很高端,结果发现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不过挺对某些“高人”印象深刻,我记得有个兄弟原来是货车司机然后专业来做码农。还有个兄弟看了一个模块1个月依旧说不出个所以然,然后华丽的被开掉。有个兄弟曾经用复制粘贴写过一个3800多行的jsp页面,虽然经过我不懈努力的最后还剩下2000多行,但依旧还是个大坑。最出名应该是那个行内对接的模块,@大侠 接受的时候完全没排版没注释,后来又经过@Watt和我两次改变勉强变得可以看了……但是很受打击的是,在之后的几年有个实习生号称3小时就看懂了这些代码。这些坑爹的经验给我很多启示比如“技术债务迟早是要还的“,“对于项目而言,代码的评价标准不是要写出完美的代码,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运行可以被读懂”。我华丽的从完美主义者变成了实用主义者。

那段时间内,每天都马力全开改着各种妖孽的bug,每天平均改24多个,前后台都又改。之后还兼职改@小王子 挖下的脚本的坑。那段时光可能是我这几年来最好的日子,每天都抓紧一切时间改,然后夜里和老板反馈这些坑爹的经验。@Jumpe是个很好的领导,至今我还这么认为,该放权的放权该集权的集权。听得进我一个实习生的很多建议,大胆的改革派。

在我们这个比较闭塞的部门中,我们项目组将很多其他项目组原来靠人力做的事情全部变成自动化。

比如为了应付客户高质量的验收而产生的大量bug(平均一天30个),我们开始使用了Jira进行流程管理和Bug跟踪,起初还是有点不适应的,但是不得不得Jira真的是个非常好的产品,不只是应用于软件开发业的管理跟踪。

因为带实习生太痛苦而开始使用testlink归档测试案例,让实习生可以跟着文档和案例开始学习系统并且帮忙做一些测试。@可汗就是这个体系下出来的……

因为手工加注释管理代码和控制版本是在太2(至今还有项目组是这么过的)开始推广SVN……当然我很狠的把SIT服务器上的代码全部纳入SVN时候更改了所有文件的时间戳还被新加坡的同事抱怨了一下。但是实践证明靠系统和流程比靠人要可靠和高效的多。

@Jumpe还有很多好的实践都影响了我之后的风格,比如接电话开免提让整个团队都可以知道项目的进展;开会时总会带一个成员去旁听,无论他是否听得懂。问题讨论时,总是要求大家都把手上的事情停一下,一起参与讨论。我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这些实践。

磕磕碰碰,项目在规定的时限内还是很顺利的上线了,带着UAT 600多个bug的伤疤投产了。投产的第一天还很不顺利,行内核心系统竟然还有一个bug导致初始化不成功。但是最终还是被搞定了。投产后就非常的爽了,因为UAT的异常苛刻的测试,使该系统每年也就就10来个bug。远远低过很多兄弟项目组。客户反响也很好,我第一次为我们自己做的系统感到由衷的骄傲。

之后的二期改造中,我跟着@Jumpe经历了整个项目周期,也改造了很多原本都被其他人认为不可能的feature。心中那种满足感实在是不能言语。

随着@Jumpe的升迁,系统也就渐渐的移交到了我的手上。我也真正的成为了一个系统的负责人了。

虽然每天的生活无非是没止境的加班(国定节假日几乎全无休息),和外国人踢皮球(It’s not  a bug),每天听着伟大的印尼口音。但是丝毫不影响它成为我美好的回忆的理由。

猜你喜欢

转载自akiraray.iteye.com/blog/1441940